APP下载

数据采集及传输在地质环境监测的应用

2021-01-04程礼立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3期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监测监测

程礼立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 合肥 230000)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灾害发生时分布广泛,相关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提升对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积极研发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提升监测地下位移能力,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见和防控,降低风险;同时,应当建立地质环境预警机制,最大程度上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更好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

1 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各项技术的推动下,环保监测系统随之出现,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平台,推动环境监测系统不断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在线监测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单台仪器间断法进行,然而数据信息的共享效果不佳,相关系统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检测信息网络,采用现场总线法进行环境监测,主要通过与计算机连接,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此种方法的采集范围较小,难以真正适应环境监测发展需求。

2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是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系统的液晶显示器反映信息,另外一路信息,则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信息传送至主机工作站,与此同时,监测系统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以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端,进而实现对环境信息数据的动态监测,有效打破传统信息收集的时空局限。

2.2 系统温度湿度模块功能

采集系统的温度湿度模块,能够有效发挥模块自身的功能优势,系统模块本身体积小、质量轻,在数据采集方式上简单易操作,通过温度湿度模块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利用自身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信息数据传输效率,保证信息采集及传输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证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最大程度上为环境地质监测人员,提供可行性数据分析,通常温度湿度模块,可采集周边环境的温度以及相对的湿度,一般传感器的温度在-30 摄氏度~+130 摄氏度之间,工作电压在2.5V~6.5V 范围内[1]。

3 分析数据采集及传输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 监测系统分析

3.1.1 系统的构成

有关研究人员,积极研发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部分省市逐步建立起“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新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关研究人员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研究出监测系统,其原理是将核心业务模块,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在专线网络的支持下,实现远程动态数据监测,系统中的业务模块,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利用系统终端机访问服务器进行数据集中分析,为数据信息分析提供了优势作用,整体的系统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图

3.1.2 系统功能

系统开发人员,利用开源方案,建立系统基础数据库,其功能优势在于在开发过程中提出了先进的概念理论,为商业化的数据库建立夯实基础;同时,监测系统基于用户使用便捷的角度出发,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运用系统后台,提供交互性较强的系统界面,进一步实现了系统管理和业务应用的功能,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2]。系统通过实名授权的方式,赋予用户授权浏览的权利,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安全的网络环境。

3.2 基础数据库建设

3.2.1 基础数据库监测数据管理

信息时代下,数据信息的采集量逐渐加大,要想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地质环境监测中的断裂监测、岩溶地下水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等。对数据信息采集技术要求较高,通常采集时间需要在5S 内完成,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地磁、地电、水文等监测点的信息数据可达到8 万条以上,仍沿用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式,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3.2.2 断裂监测

断裂检测模块中,包含了水位监测系统、地电场观测系统、水位观测系统等,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将建立的监测站与服务器中心相连接,进而实时采集动态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断裂数据信息的分析,进而提升数据监测的准确性。断裂监测数据的采集,根据监测站点实时采集地磁、地电、水位等观测到的信息,在远程网络支持下,实现数据传输。数据监测系统管理平台,将接收和传输的数据信息,实时反映在数据管理界面上,便于相关人员查询信息,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可根据地质环境数据监测需要,及时调整和切换监测点,浏览断裂数据的曲线图,并邀请数据监测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就观测点进行数据分析,并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

3.3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在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野外,利用遥感技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保证数据信息传输时效。遥感技术在具体监测中,利用红外线可实时查找到不同的磁力感应,进而获得监测的结果。在遥感技术支持下,建立计算机处理平台,进一步处理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同时,遥感技术支持可根据监测的不同信息数据,呈现不同的数据变化。尤其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根据崩塌的地质环境图像,绘制出图形,便于监测人员观察分析,通过数据信息实时反映地质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周边固体废弃物的堆积情况。遥感技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监测粉尘情况,并在系统中实时反映,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制定相关的措施[3]。基于遥感图像的清晰度较高,在图像中可清晰化地呈现地质元素含量分布,尤其在偏远山区的地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监测效果显著、空间分辨率较高。

3.4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3.4.1 岩溶地下水监测模块

在岩溶地下水监测模块中,通过安装编程软件、远程数据传输仪等,提升数据采集、监测的精准性,有关人员事先设置好监测频率,包括水监测孔的温度、压强、电导率等相关信息参数,同时经过相关数据计算,可将压强数据转化为地下水位。同时,利用安装好的数据发射装置,可通过服务器实时接收监测数据,将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用户实时进行数据检索和查看。在地下水位监测中,可以通过监测孔,观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检测孔的编号,有选择性地关闭或者打开监测孔的曲线信息,进而为数据对比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单孔的地下水位数据监测来说,可以通过设计时间轴坐标,查看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并在网络系统支持下下载水位观测数据。同时,相关人员,可以根据监测孔的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划分,当监测孔显示的数据信息从较高值向平稳值变化时间,可认定为水位变化是趋于平稳的;所监测的信息数据在同一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可认定为水位信息是保持平稳的状态;所有监测孔在同一时间段内呈现上升的趋势,可认定为水位变化值是同时抬升的;因此,有关人员可以根据监测到的水位变化趋势,分析地下水对附近岩土层造成的破坏程度。

3.4.2 地面沉降模块

图 2 地面沉降监测功能模块构造图

地面沉降模块的作用功能发挥,需要依托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设备,监测设备中包括沉降计、自动化信息采集箱、无线电传输模块等,模块中的传感器,通过将主机接入网络终端,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控,同时建立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数据监测人员,在远程进行自动化监测;在远程数据系统支持下,数据可直接以文件的方式导入,相关数据管理人员,可通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库,预测分析沉降情况,具体的系统模型构造(如图2 所示)。

3.5 应用于复杂地质环境的距离监测装置

针对地下位移数据信息监测难点,部分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应用于复杂化的地质环境距离监测装置中,利用霍尔效应实现对地质环境中两点间距的在线监测,此装置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时效性强。具体的数据测量流程(如图3 所示):

图 3 距离测量流程图

3.6 水位采集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最大化提升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帮助地下水位监测部门实时了解地下水情况,促进地下水治理意识的提高,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动态监测信息,科学分析地下水位上升、下降的原因,确保通过建立自动化监测网络,全面分析地下水位的全过程变化情况,便于数据采集人员更好掌握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3.7 位移数据采集

现阶段,检测地下位移的主要方法为钻孔倾斜技术、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集成传感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较比其他技术更具优势,通过采集岩土地下位移测量情况,将集成传感器方案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然,在实际进行地下位移数据采集中,难度相当大,存在磁性减退的问题,因此,岩土中距离的测量是地下位移测量的重难点,需要技术研究人员进行的探究和专研。

4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促进地质环境保护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地质环境监测是对地质环境演化的监测,相关人员,必须提升数据采集及传输的重视程度,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加强对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的监测,全面建立地质环境监测机制,促进地质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遥感技术环境监测监测
山西大同大学“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应用”大同市重点实验室
利用遥感技术解析地理试题的研究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