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电法在物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04喻小兰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法高密度岩性

喻小兰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

1 概述

相较于其他探测手段,高密度电法具有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而且具有很高的探测效率,异常形成直观的优点。因此在很多领域当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特别是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和考古工作方面,高密度电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关部门,对高密度电法应用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并结合理论与实际,进一步深入探讨,对有关技术理论逐渐丰富与提升。近年来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地质调查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突出。在工程地质调查过程当中,采空区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因此引发人们的普遍重视。下文当中以拟建尾矿库规划区块物探工作为背景,通过高密度电法对场区范围开展相应的探测,了解和掌握场区范围中有无采空区断裂构造破碎带,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指导。此次利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测量过程当中,共进行三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约为640m的施工坡面长度,为320个,主要为2m的点距[1]。

2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

2.1 地质概况

①地层。中生代以及晚古生代是该区的主要地层出露,同时还发育新生代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充分考虑中生代地层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火山沉积绿岩(太古代)建造当中具有普遍富金的特点,岩浆构造在后期中生代地层遭受破坏与进行改造和演化等相关历史。认为该区金矿矿源层主要为中生代地层,处于地球深部喷发的火山物质是金元素的主要来源。②构造。该区当中非常发育断裂构造,展布方向呈现为35°~50°,总体呈现40°方向展布,向南东方向倾斜,角度处于35°~55°之间。在不同岩性接触面发育断裂,构造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有一到三条主断裂构成锻炼带,而且这些断裂呈现类似的展部特征,次级断裂发育于主断裂的下盘,和主断裂共同形成“入”字型,断裂带有着宽窄不一的特点,主要处于50m~800m宽度之间,构造在带中较为发育。花岗岩(碎裂状)以及碎裂岩和断层泥(灰黑色)是其主要组成,蚀变带矿化主要发育于断裂带中,是非常重要的空矿断裂带,控制矿田矿脉的二级断裂,主要呈现NNE向以及NE向和NEE向展布,向NW以及SE向倾斜,具有较为陡峭的倾角,主要处于50°~70°,断裂性质属于张扭性。矿田当中的很多矿脉受控于二级控矿断裂。③岩浆岩。该区当中非常发育岩浆岩,侵入岩是其主要类型。依照同源岩浆演化以及脉动理论,共进行超单元(7个)、单元(18个)划分。a单元。在矿区的东部区域上分布,斜长角闪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高角闪岩相变质因素对超单元影响较大。b单元。主要表现为岩基状,发育片理构造。花岗闪长岩以及奥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处于2610Ma~2885.8Ma同位素年龄,在新太古代形成。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岩浆在发生侵位时,含金物质从地幔当中向地壳进行带入,同时不断富集下来,成为金矿成矿最初的“矿源岩”。c单元。在矿区的东北部区域上分布,斜长角闪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产出特点主要为包含体特征。d单元,细粒花岗闪长岩(片麻状)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e单元,含石榴二长花岗岩(中粒)以及二长花岗岩。(含斑粗、中粒)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这一单元和该区金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f单元。呈现集中的分布特点,展布方向主要呈现为北东南西向,呈现条带状特征。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单元和区内金矿成矿物质具有同源岩的特点,同一岩浆系列是二者的主要来源。这一单元当中的岩浆后期热液,是形成金矿床,成矿早期阶段重要的物质来源,这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形成金凤的重要单元,为形成金矿床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g单元。这一单元和金矿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岩浆主要为超单元岩浆,演化侵位时在地壳当中带入一些漫源成矿物质,而且对中生代较为富集的金矿成矿物质大量的进行捕获,并在同一岩浆系统当中混入二者。所以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是有该单元所提供,是重要的同源岩[2]。

2.2 对该区电信特征进行研究

此次测定电信参数过程当中,通过野外露头测量以及标本测量形式来进行测定。前一种方式测定过程当中,主要应用小四级装置进行测量,极距存在很大不同,并反复多次测量同一露头,多次的测量同一岩性,使其代表性尽量提升。选择应用WDYX-1型岩样测试信号源,是重要的供电仪器,由重庆万马物探仪器有限公司所生产,接收仪器相同于野外生产,主要为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WDJS-2型)由重庆万马物探仪器有限公司所生产,为16s供电周期以及200ms断电延时时间,应用40ms采样宽度和二次叠加次数。不同岩矿石物性参数具体参见下表1。

表1 岩(矿)石物性参数测定成果统计表

此次研究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含石榴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细、中粒)以及二长花岗岩(含斑粗、中粒),是研究区的主要岩性特征,通过实测物性参数信息发现,石英脉以及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以及二长花岗岩(中粒)都表现为高电阻率低极化特征。

3 高密度电法概述

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利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测量,主要仪器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WGMD-9型),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WDA-1、1A型)是主要的接收机。重庆地质仪器和中装集团技术中心共同研制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系统测量过程当中通过全数字自动化开展测量,自动补偿电极极化以及自然电位漂移,主要应用双重模拟数字滤波技术,使系统抗干扰性大幅增强,更好地保证了数据精准性,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电阻率法,开展相应的物探工作。

4 研究内容

4.1 在布置物探工作当中

该区共进行三条剖面布置,开展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工作,按照二米的点距进行布设,共设置130道测量通道以及100ms供电延时,为16电极隔离系数。SP(自电)以及VP(电位差)和IP(电流)还有ϱa值(计算视电阻率)通过自动测量来获得,主要的装置为温纳装置,通过皮尺进行丈量之后合理布设测点,共设置30层温施层,共约620m的施工剖面总长,主要为320个,其中各条剖面控制点相对坐标如表2。

表2 各条剖面控制点相对坐标

4.2 整理室内资料处理相关数据

在整理室内资料过程当中,主要在计算机中输入通过高密度电法采集的丰富数据,数据预处理过程当中通过相应的软件,来对电法获得的资料数据开展处理,剔除数据当中的突变点,网格化数据,确保数据更加的平滑,之后通过地电断面进行成像,对电阻率色谱断面图进行绘制,并对电阻率色谱断面图进行模型反演,并对该断面图进行正演。

4.3 评述物探工作量

通过分析研究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图,利用该方法进行物探工作应用分析过程当中,有着较为稳定的电法测量电流和电压正负周期波形,具有非常好的测量数据质量,科学合理的选择野外测量工作方法,科学合理的采集有关数据,确保与相关规范要求相符合。

5 研究结果

文章当中通过高密度电法在物探工作应用分析,结合某拟建尾矿库物探工作实际,通过高密度电法开展相应的测量工作,获得电法反演模型电阻率色谱断面图,对各个剖面开展详细的分析。

5.1 I剖面

图1 高密度电法I剖面反演模型电阻率色谱断面

通过该剖面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ϱa值在20点~132点浅部呈现较低的特点,主要处于61Ωm~190Ωm变化范围,水库位置与此低阻区相互对应,通过分析研究由于充水的第四系地层所导致,ϱa值在132点向北侧浅部呈现不断增大的特点,认为岩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5.2 II剖面

该剖面顺着水库西侧南北方向进行布设,剖面呈现西南东北向布设,有约200m长,按照两米设置布点点距,共100道测量通道以及30层温湿层。ϱa值在36点~64点浅部具有较高的特点,研究认为,是因地表随着河流岩石出露所导致,ϱa值在深部呈现变大的特点。通过ϱamax=407Ωm在80点圈定高阻异常,实地分析发现主要出露伟晶岩脉,研究认为该脉岩是导致阻值异常主要因素,低阻异常主要分布在140点与160点,主要是因充水的采空巷道所导致。

5.3 III剖面

测线在剖面I的东侧分布,布设于垂向沟的南北侧方向上,有约180m的剖面总长,按照两米布设点距,共约90到测量通道,有25层温湿层,ϱa值在20点~120点浅部呈现较低的特点,主要在33Ωm~200Ωm范围内变化,研究认为浅层的第四系地层是导致异常主要因素。ϱa值在120点向北浅部呈现不断增大的特点,研究认为是因岩性所导致,ϱa值越向深部呈现不断增大的特点,没有突出的阻值异常[3-5]。

6 讨论

综合分析认为,在本次物探工作当中应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测量,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反复的检查与测量,资料信息十分可靠,利用区内已经获知的高密度资料开展综合性的分析研究,该区有着较为稳定的地层特点,两处低阻异常主要分布在。Ⅱ剖面140点以及160点位置上,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充水的采空巷道所导致,不会对尾矿库建设造成影响。

猜你喜欢

电法高密度岩性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在受水威胁工作面注浆改造前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