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重政策融合下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探究
——以河北钢铁集团棒磨山铁矿为例

2021-01-04姚玉镯董国明郑思光于立民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废弃地排土场石料

姚玉镯,董国明,郑思光,于立民,姜 淼

(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随着项目区有着数十年的开采历史,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未能与矿业开发同步进行,致使植被、地形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采矿活动形成的露天采坑、料堆等对矿区内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并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政策,探索对废弃矿山迹地进行综合治理项目是地区发展的强烈需求。随着废弃地数量的日益增加,环境和景观不断遭到破坏,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矿山废弃地治理己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的根本性问题[1-4]。

1 政策研究

图1 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图

目前为解决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近几年,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陆续出台了多个有利于促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倡导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明确提出“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等政策[5-7]。为地方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政策依据。结合自然资源部及河北省的相关政策文件,解读如图1所示。

2 案例分析

按照上级下达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河北钢铁集团棒磨山铁矿作为2020年的治理任务,该矿山作为政府政策性关停的国有矿山,在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上都具有代表性,充分结合了矿山治理的相关政策,考虑当地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的最终目标和植被修复等具体要求[8],采用矿山废弃地三维治理模式,使矿山废弃地的治理不一再局限在对破坏土地的物理、化学修复土,把矿山废弃地的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模式,既包括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也包括生态环境恢复,还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景观的概念,使废弃地的治理跟整个区域相协调[9],进一步明确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

2.1 现状介绍

棒磨山铁矿经多年开采,主要形成露天采坑、排土场、尾矿库等微地貌单元,其中露天采坑分为大、小采坑两个,位于矿山东部;排土场位于大采坑西北;尾矿库位于排土场西侧。工业厂区主要集中在排土场的北部、尾矿库的西侧及南侧、大采坑的东北部。矿山道路一般为碎石土路,两侧少有植被绿化。详见项目区现状正射影像。

2.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矿山属性分析:棒磨山铁矿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1月到期。2016年5月,当地政府将该矿列入露天矿山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取缔关闭)任务表。属于政策新关停矿山范畴。土地权属为国有,权属明晰,无争议。

(2)规划协调性分析:项目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含工矿废弃地)及矿产资源规划、生态红线等相协调,能够进行矿山治理及土地整治项目规划。

表1 项目实施经济效益分析表

(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主要为对采矿用地、其他草地等地类进行土地整治,满足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的地类要求。

2.3 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分为三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和土石料综合利用。

2.3.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此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大采坑,根据项目区矿山大采坑边坡特点,拟定边坡喷播绿化和削坡分级绿化两种不同工艺的方案并进行比选。针对两种不同的方案,通过施工工艺、技术难度、施工安全条件、工程量、绿化效果、工程效果、工程耐久性、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分析两种方案的优劣,采用削坡分级绿化+部分坡面圬工防护方案施工工艺相对较少,技术难度较小,施工安全条件较简单,绿化效果较好,工程效果安全、稳定,工程耐久性强,工程总投资较少。

2.3.2 土地整治方案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是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分析,主要在项目区内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工程,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需要。本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原则上按“缺什么,补什么”进行建设,合理布置相关工程,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2.3.3 土石料综合利用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项目区内排土场及尾矿库区域土石料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利用:排土场可经生产项目进行综合利用,动用土方量14362381.8万m3,其中部分表土作为后期复垦土源,部分土方运至小采坑进行回填,剩余土石料进行二次利用;尾矿库资源可经回收尾砂再次利用,清理工程量约为819.3628万m3,用于生产较高附加值的建筑材料。

2.4 效益分析

2.4.1 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消除项目区因矿山露天开采造成的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充分挖掘废弃工矿用地潜力,有效提高废弃矿山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2 生态效益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大大减轻采坑边坡滑坡、植被稀少等不良地质环境影响,为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保障。植物可以滞尘、吸收有害有毒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且植物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贮水能力,从而减少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通过恢复耕地、植树造林,优化项目区气候条件,改善项目区地貌景观,改变了项目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美化了环境。

2.4.3 经济效益

根据估算,项目实施成本包含三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土地整治费用及资源回购费,共计31806.5903万元;项目收益主要包含两部分:土石料综合利用和土地整治(占补平衡)指标收益,共计43673.49万元;最终项目实施后,预计盈利11866.8997万元。

3 结论

本项目突出了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导方向,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多重政策,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及土石料资源的相关政策,不仅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达到了生态修复的目的,另外更加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了多个方面的政策,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废弃地排土场石料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高应力条件下排土场非线性强度参数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软弱基底排土场变形区治理研究
含基底软弱层的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形态动态优化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3S 技术的应用
排土场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与事故分析
张家口市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垃圾废弃地景观修复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