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岗盆地北部找矿工作总结及共伴生矿产研究

2021-01-04谢尚晓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子鹤岗盆地

谢尚晓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研究区已开展项目介绍

由于鹤岗盆地外围的以往工作程度较低,故此次论文将根据以往资料及现阶段刚完成的萝北县向阳林场区块资源调查项目与萝北县圆头山区块资源调查项目,对鹤岗盆地北部的地质环境及共伴生矿产进行对比研究。

2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2.1 以往地质工作

(1)1956年,一〇九勘探队提交了《鹤岗全区(汤原—萝北)地层资料》。

(2)1979年,原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提交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调报告中在研究区周围提到部分小型见煤点和小型石墨、金属矿点。

(3)1959年11月,一○九勘探队提交了《双泉岭-河北一庄普查找矿报告》,该报告完成地质填图770km2,槽探13323m3,井探927m,手钻587m。

(4)1988年12月,哈尔滨科研所提交了《鹤岗矿区沉积环境及外围找煤研究》,通过综合研究提出了14个矿床预测区。该研究报告提出的城子河组深部预测区的北部与本研究区的南部有部分重叠。该预测区经沉积分析表明,以湖泊环境为主,预测资源量17680万t。

2.2 以往工作评述

研究区地层为白垩系穆棱组(K1m)和城子河组(K1c),区内城子河组没有出露;穆棱组在研究区西部多为较厚的猴石沟组和东山组所覆盖,零星出露,在研究区东部大面积出露。区内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外萝北县境內有大型矿床。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白垩系穆棱组(K1m)地层下部可能赋存有城子河组(K1c)地层。因此,本研究区是一个较好的找矿远景区。此外,该地区地层基底常见各类变质岩如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均为有利半生矿产富集地层,是萝北县重要的矿产之一。因此,在本区进行矿床资源调查工作具有很大的希望,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 研究区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从下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分布。鹤岗盆地发育在太古界和元古界地层及兴东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花岗岩之上,地层为早白垩世城子河组、穆棱组,其上有白垩系以及新生界盖层。详见下表:区域地层简表。

表1 区域地层简表

主要含矿简述如下。

3.1 下元古界兴东群

大盘道组(Pt1dp):分布于鹤岗盆地外东部、北部和西部,岩性为透辉石大理岩含铁镁闪石大理岩、金云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多层红柱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粒岩,夹多层含铁石英岩及磁铁矿,总厚1496m,上部分与建堂组整合接触。

建堂组(Pt1j):分布与大盘道组相同,岩性为条带状混合岩、斑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条带状—条纹状混合岩夹含矽线红柱石黑云片岩、含石墨纳长浅粒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黑云片岩、石墨变粒岩等,未见顶,厚度不详。

3.2 下白垩统

城子河组(K1c):鹤岗盆地的城子河组过去称石头河子组,呈近南北向出露于鹤岗盆地西南边缘,其上被穆棱组及其它上覆地层覆盖。时代置早白垩世。含煤40余层,可采、局部可采36层,下部与基底不整合接触,上部与穆棱组为整合接触。厚度为730m~1310m。

穆棱组(K1m):出露于盆地西南边缘及北部,陆相含煤地层,岩性灰白色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灰黑色泥岩及多层灰绿色凝灰岩和煤层,下部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中部以细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上部以细砂岩、粉砂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产植物化石。含薄煤8层~10层,产植物化石。与东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55m~716m。

4 区域构造

研究区所属大地构造位置为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老爷岭地块(V)、佳木斯隆起带(V2)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太平沟隆起(V21)的鹤岗凹陷(V21-2)。鹤岗凹陷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陆相盆地,与我省东部含煤盆地鸡西盆地、双鸭山盆地、集贤—绥滨盆地、七台河盆地等海陆交互相盆地及一些陆相盆地群组成三江-穆棱河断陷聚煤带,鹤岗盆地位于该聚煤带的西北部,含煤地层为陆相穆棱组(石头庙子组)、城子河组(石头河子组)。鹤岗盆地具有矿层多、矿体厚、构造复杂的特点,目前鹤岗盆地勘查开发主要集中在盆地西侧。

图1 施工区及钻探位置详情图

鹤岗断陷北与青黑山隆起带的四方山隆起相连,南与佳依地堑带的汤原断陷相接,东和凤翔隆起为邻,西邻青黑山隆起带哈塘山隆起。

本研究区块位于鹤岗盆地西北端。鹤岗盆地总体呈南北向,为一向斜盆地,西部和北部为侵蚀边界,东部为鸭蛋河边界断裂,南部被北东向依舒断裂斜切。

鹤岗断陷盆地北部根据以往重力、磁力资料,可划分为北部的尚志凹陷、中东部的宝泉岭凸起、南部的石头河凹陷。盆地内主要断裂为北北西向都鲁河断裂、梧桐河断裂,东部的南北向鸭蛋河断裂以及东西向宝泉岭断裂,其控制程度较差。鹤岗矿区内断裂众多,相互切割,构造复杂,将含煤地层切割成堑垒式,阶梯式构造,矿区内地层倾角为10~45°,多为17°~30°。

5 项目施工情况及成果分析

5.1 已施工钻孔情况说明

共施工9个钻孔,除ZK1、ZK4、ZK9钻孔外,其余均见变质岩基底。ZK2与ZK3钻孔基底深度仅在150m附近。研究区位置及钻孔位置可参见下图。

5.2 研究区构造情况分析

研究区整体范围较大,且未见可采煤层。由钻孔所见的基底深度可知,在梧桐河断裂以东,研究区由西向东基底逐渐隆起,大致呈单斜构造,西部沉积了较厚的东山组地层,东部东山组地层逐渐变薄,基底逐渐抬升。研究区由南向北,基底逐渐抬升,亦近似单斜构造,南部沉积了较厚的东山组地层,向北东山组地层逐渐变薄,基底逐渐抬升。

6 研究区含矿性分析

6.1 研究区分析

研究区位于鹤岗盆地西北端,本区东山组地层之下有赋存穆棱组和城子河组含煤地层的可能,但埋深普遍在1500m以上。原地质图中,显示的部分穆棱组出露,经过本次物探工作及钻孔验证,该区域地表未发现穆棱组地层出露,浅部找煤希望不大。

6.2 研究区矿产分析

萝北县境内矿石储量巨大,开采技术条件好,品质优良,自1987年先后建设6座石墨选矿厂和10个采矿场,年生产矿石能力达20万t。该境内石墨矿体主要存在变质岩层位中,由石墨大理岩、石墨片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等组成。该区石墨矿原始沉积物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有机物质,且为一种还原环境,以后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尤其是混合质电气石伟晶岩的形成,除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外,对矿物的重结晶的晶质富集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区可见基底变质岩出露。区调报告中由于本区缺少实物工作量,所以未见其他矿产资源评价。但在研究区外的变质岩地层中,有大量石墨矿点。本区的变质岩地层,与区外石墨矿变质岩地层为同一地层。此外,研究区梧桐河断裂以西,烟筒山断裂以北,变质岩均埋深较浅,该地区的区域变质作用为石墨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在本区变质岩中,寻找有利地区进行相应石墨矿种的找矿工作。

7 下一步工作建议

选择研究区西部及北部等基底出露或埋深较浅地区,先采用局部加密地质填图的方法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原地质图由于年代久远,勘查比例尺较大,勘查点位稀疏,未能真实反应研究区地层出露情况。选择部分区域进行小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既有利于后序找矿工作的开展,又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给予很好的补充。

填图后,选择有利地区进行自然电位法寻找异常区域。如发现异常区域,可再布设槽探、机械钻探等勘查手段进行调查。自然电位测线宜垂直地层走向布设,槽探、钻探、采样等将由自然电位成果和填图成果来确定。

猜你喜欢

城子鹤岗盆地
年轻人的“鹤岗童话”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一座网红城市的日常
一座网红城市的日常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勘探获重大突破
如何把鹤岗打造成中俄界江旅游胜地
别为难母亲
“土掌房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