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血K+与Ca2+水平及生存周期的影响
2021-01-04许静静王海峰
许静静,王海峰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山东济宁272000;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山东菏泽274000)
严重创伤患者短时间内失血量大,且得不到补充,多数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预防与解决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输注红细胞和冰冻血浆来快速补充失去的血量,恢复组织血流灌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1]。但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而言,短期内快速补充红细胞可增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严重者可致其死亡。研究发现,通过调整输注的红细胞和冰冻血浆的比例,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血K+、Ca2+水平及生存周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入院后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高、中、低比例3组。高比例组(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1)40例;中比例组(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1∶1)25例;低比例组(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年龄20~80岁;因严重创伤需行手术治疗;入院后24 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量大于10 U等。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心、脑等脏器实质性病变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患者24 h内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及住院期间悬浮红细胞输注总量。②最迟于患者输血前1 h及输血后24 h分别抽取静脉血约5 mL,其中2 mL采用生化法检测血中K+、Ca2+浓度,剩余经抗凝处理后,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③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比较3组死亡率及死亡患者生存周期。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输注血制品情况
中、低比例组患者住院期间悬浮红细胞输注总量均大于高比例组(P<0.05或P<0.01),但中、低比例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24 h内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 输血前后K+、Ca2+浓度变化比较
与输血前比,输血后3组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P<0.05或P<0.01),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3 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与输血前比,输血后低比例组患者PT、APTT延长,INR增加(P<0.01),高、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前后PT、APTT、IN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且均短于/小于低比例组(P<0.01,见表4)。
表2 3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情况
表3 3组患者输血前后K+、Ca2+浓度比较
表4 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2.4 生存周期及死亡率
高、中、低比例组患者经治疗后分别死亡6例(15.00%)、4例(16.00%)、4例(14.81%),死亡患者平均生存周期分别为(1.88±0.45)d、(1.90±0.51)d、(1.91±0.50)d,3组死亡率及死亡患者平均生存周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大量输血、增加组织灌注量仍是严重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手段,可降低大量失血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成分输血可提高血制品利用度,降低输注全血所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已经逐渐替代全血输注应用于临床,但大量的成分输血会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
对于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或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凝血功能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等血液成分,有助于及早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4]。截止目前,对成分输血的比例虽然尚无统一定论[5],但临床中多会以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1∶1的中比例成分血进行输血[6]。本研究发现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3组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大量输血可导致患者血K+、Ca2+浓度降低[7],但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比例对输血后患者血K+、Ca2+浓度的影响不大。大量输血后引起血K+浓度降低的原因主要为大量输血伴有大量输液,患者血液被稀释,故而血K+、Ca2+浓度降低,此外,枸橼酸钠是红细胞悬液的抗凝成分,可与Ca2+结合生成枸椽酸钙,也可降低血Ca2+浓度。血K+含量过低时,可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心悸等不良反应,甚至可引发呼吸困难或肾功能障碍;血Ca2+浓度过低时,可导致心力衰竭、骨骼畸形、严重哮喘等症状,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故而在大量输血的同时应注意K+、Ca2+的补充[8]。
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输注后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而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可补充凝血因子,也有助于防止凝血障碍的发生[9]。本研究中,中、低比例组患者住院期间悬浮红细胞输注总量大于高比例组;凝血功能方面,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低比例组患者PT、APTT延长,INR增加,高、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前后PT、APTT、INR均无明显变化,且短于/小于低比例组,提示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改变,中、高比例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但输注高比例成分血后,凝血功能也未明显好转,与吴玉敏,等[10]研究结果相似,故而笔者认为对于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或严重创伤患者,不建议临床输注大量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或≥1∶1的成分血。
综上所述,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大量输血后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但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血K+、Ca2+浓度及生存周期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