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葛姆雷作品中身体形象的独特表达

2021-01-04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444

流行色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东尼雕塑人体

徐 城(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安东尼·葛姆雷是继亨利·摩尔后又一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英国当代艺术家。他的个展遍布在世界各地,获得了特纳奖、南岸奖等极高含金量的艺术奖项。其作品被多家知名艺术机构收藏,他的公共雕塑在英国成为地方性标志,比如使他声誉大振的《北方的天使》。厚重的铸铁人像雕塑也随着他的脚步来到了世界各地,安东尼·葛姆雷作品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一、生平以及早期经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1950 年安东尼·葛姆雷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968 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先后攻读了考古学、人类学和艺术史。1971 年至1974 年,葛姆雷来到印度和斯里兰卡游历。古代印度雕塑的静穆优美和宗教哲学的独特思辨滋养了葛姆雷之后的艺术创作。随后他又来到了伦敦艺术大学中央艺术学院、歌德史密斯艺术大学学习和研究艺术学习。

在这漫长的时期里,葛姆雷并没有接触艺术技巧的学习,但三年的史论学习、国外考察以及后来的艺术专业训练,奠定了葛姆雷的雕塑创作室以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学及其艺术实践为根基。在天主教信仰丧失后大量的社会主题的讨论,让他对人产生了兴趣,印度的游历将他的视野拓展到人与外部空间、自然、宇宙的关系。在印度长期对佛教冥想的研究为葛姆雷的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创作思想基础。例如1973年创作的《沉睡之地》《形态》等作品便源自于其在印度的所见所闻。

二、静止的身体

安东尼·葛姆雷曾说过:“雕塑的真谛在于静默,我们人类才是运动,感知运动,并将感受嫁接在静默物体的那一方,静止与沉默是雕塑与生俱来的特质。” 葛姆雷的雕塑主要以身体为主要创作母体,在形式语言中增加了身体的元素,在他的作品中,身体只是他造型中的一个棋子,根据需要可以随意摆布,甚至可以完全排除其主体性和叙事性,而只注重表达一种抽象意念。

从葛姆雷整个创作历程来看,通过 “身体” 而对生命的探索一直贯穿其中,并且不断深入和延续,进行了身体与空间、精神与身体的探讨。如早期的《沉睡之地》和《形态》可以看作是其身体艺术创作的开始。这两件作品看似是一块布料下掩盖的躯体,实际上这一灵感源于作者在印度游历时见到经常有人包裹着床单睡在街头,沉浸在自我封闭的空间而不受外界的干扰。首次看到这样的人们,往往不知布料下的人是生还是死,这种对生与死的暗示正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识的反映。艺术家自己解释这件作品为介于原点和演变的点,就像种子一样介于生和死之间,由于时间的反射,生命在这一点是静止的,而雕塑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葛姆雷通过这件作品试图找出一种方法、一种通道使生命、身体与环境相联系,而来表现出人性最脆弱的一面。从《沉睡之地》开始,葛姆雷已经进入了关于身体与雕塑的关系的思考。他所呈现的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安静的状态。“生命不是非要通过动作来得以体现,可以通过呼吸来表现。如何用一些代表身体的弧线来表达内部的潜在的势态,这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

葛姆雷在创作中会尝试用自己的身体为创作媒介,通过直接翻制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身体进行创作,并且也在题材、观念、创作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失落的主题1》便是直接从艺术家身体翻制的人体雕塑。他运用铅把翻制出来的身体铸造成各种不同的人体姿势,并把它们组合起来或者相互单独放置。直接翻制铸造身体的创作方法是源于他对身体和雕塑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会用‘身体’一词来代替‘人像’,因为身体并不一定是已知的”,在采访中他说道,“我想要重新审视这一被称作‘身体’的未知领域被人类意识所占据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他认为身体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空间,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物体”。他并不把身体当作一个物体,他重视的是怎样通过身体进入内心世界。在《大地、海洋和空气》中,三个直接铸造的身体并没有表面上的细节,我们也无法看到某个人的具体特征,所以我们很难获得任何故事性。对于这件作品,重要的是这些身体所包含的感知经历。葛姆雷的雕塑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有一些区别,他的雕塑作品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 “雕” 或 “塑”,而是直接通过铸造来取代传统雕塑中的细节表现,把铸造的躯干与自身相关联。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所要讨论的核心思想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呈现。在葛姆雷看来,人的身体与和现实世界中的其他物体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体或者物质,而不同的是自我的精神与意识在身体这个房间里居住,所以细节模糊的人形躯壳就成为葛姆雷思想的最佳载体。

《别处》《大地、海洋和空气》是直接从艺术家身体翻制的人体雕塑。他运用铅把翻制出来的身体铸造成各种不同的人体姿势,并把它们组合起来或者相互单独放置在大自然里。这些等大的铸铅人像遍布在海岸,与自然相呼应。对于这件作品,重要的是这些静止身体所包含的一种感知。跟古希腊雕塑中英雄般的身体表达相比,葛姆雷更喜欢身体作为精神思想的居所这种概念,更欣赏静穆的一面。这些置于自然的人像形象虽然质朴、直接,却有一种肃穆、神秘的色彩,在凝视自然的同时也在思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

图1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 龙美术馆(西岸馆) 2019

三、身体与空间

葛姆雷的人像不断尝试从室内走向环境,从实体走向虚空,让观众走入作品内部,其探索的重点就是身体与所存在空间的关系。在葛姆雷早期看似传统的人形雕塑作品中,除了物质媒材外,空气也被标明于作品材料中,这就说明周边环境与作品的关系才是他所关注的重点。慢慢地,展出场所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空间展示上,他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式。他的雕塑不设置底座而是直接放置在地上,拉近作品与观众的关系。在空荡的室内、街头、大自然里,这些铸造的人体躯干提示着空间的存在。在室内,他让人体雕塑立于地板,或者紧靠墙壁角落,又或者悬于天花板甚至一部分躯干钻入天花板,如《测试一种世界观》中,同样的人体因摆放位置和方式的不同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葛姆雷的作品把身体作为一个空间场所,而不是客观物体。这个场所连接了身体的内部与外部的世界,皮肤则是他们的分界线。1981 年第一组铅制雕塑《模型、孔和通道》中,他三个躯干的不同位置:嘴、肛门和生殖器上进行了开孔,标志着链接身体内部和外部世界的通道被打开。

葛姆雷认为:“人体和其他物体的内部空间比可感知的外在现实更容易变化。”“身体暗示着内部的扩张”,基于此观点他也创作了表现内部空间的作品。在混凝土系列作品中,它打破了皮肤作为身体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边界。《肉体》是一个十字架状的混凝土里面包裹着葛姆雷翻制的躯体,内部身体是通过失蜡法在水泥凝固后使其消失的。通过手脚和头部的末端暴露的洞口我们可以窥探到水泥块内部的躯干负空间,水泥包裹的虚无般的躯体,使其看似消逝而又空间实体化。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正是作品所想表达给观众的。

在水泥系列之后的膨胀系列,葛姆雷再一次对皮肤边界进行突破。《仍在跳跃》是基于自身的身体模型,在躯体上通过各个支撑以等距重复拓展一个运动的人体的所有端点,使其形成一个膨胀的形态,这个外形似膨胀的泡沫展现了一个正在跃动的人体,内部身体空间与膨胀的外部边界谁是起点谁又终点?向外得到一个运动势态的模糊形态,向内又存在一个具体的运动躯体,最终演变成停滞和变化的潜在状态。他的作品从人体内部出发,重新审视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把身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联系,并将自身的生存体验融入到具体的环境之中。

四、向抽象的转变

在经过前期漫长的探索后,葛姆雷的作品开始向抽象转变。从1997 年前后开始,他创作了更加抽象的人物雕塑,有些作品甚至已经看不出人形。虽然开始向抽象化转变,但葛姆雷的创作线索仍然没有变化,动机仍然基于他自己对人物形象和雕塑关系的理解。

把身体看作一个空间,而皮肤则是界限。他的抽象雕塑则是通过这一界限向内坍缩或者向外拓展的结果。《内部》系列便是身体向内部坍缩的系列作品,他运用3D 技术对人体进行扫描,再以皮肤为界限把得到的数字形状向内压缩得到了这个形状。葛姆雷把这个形状看作人的核心部分。在《感受材料》中葛姆雷让钢筋以皮肤为界向外环绕,中心空缺的部分代表隐喻的身体。虽然向着抽象化转变,但他对待身体的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始至终他对如何探索身体与雕塑的关系一直在延续。

结语

安东尼·葛姆雷在人物雕塑的表现方法上做出了丰富的探索,他始终从身体开始,探讨着身体与空间、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具象表现手法,而直接以自己身体铸造,再于身体与空间之中寻找一种平衡关系,把自身哲学式的思考进行物理再现,这种独特性正是他区别于其他雕塑家的地方。葛姆雷的作品给予我们的提示不在于当代雕塑所热衷的材料、观念应当如何突破,相反他告诉我们对于人的内在的探索,以另一种方式来对待雕塑也有着巨大价值。如今具象人物写实当然也不再是传统雕塑的尽头,安东尼·葛姆雷的艺术探索和创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猜你喜欢

安东尼雕塑人体
巨型雕塑
人体“修补匠”
嘲弄的笑声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我的破烂雕塑
走进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巴西 圣安东尼日
安东尼的小平底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