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专栏
2021-01-04
殷海霞:“活着” 的拼布,在诗画中、在生活中
文·芹岄
“你知道吗?做拼布的时候整个人很容易完全静下来,
手针一拱一拱的,你会觉得它与自己的心跳同频。”
第一次见到殷海霞的作品,是《落樱》茶席。
她说:“起意做这件作品是在早春三月,那时家门口的樱花开得正旺。一日,朋友约我去樱花树下喝茶,樱花落在茶席上,那么美。于是,我在心里想:做一方樱花茶席吧,如此便有了这幅《落樱》。”
心中蓦然荡起一片涟漪:林徽因笔下那一树一树花开、梁间燕在呢喃的“人间四月天”,怕也就是这幅景色了吧……
《落樱》
见物如面,先见其作后再见其人,美术专业出身、现在湖北理工学院的艺术学院任教的殷海霞也像从诗画中走出来似的:一袭麻质衣裙,长发飘飘,笑靥温暖。
树上樱舞桃夭,花下伊人笑,春日真的是到了……
浪漫的想象,肆意的创作
《光阴故事》
看殷海霞的作品,有一种在读诗集的感觉,或是闲静优雅、或是清胧遥深,富有她这个人独特的风格、意境与韵律感, 不因循于定式、亦不限于风格,带有极强的想象力。
如果说《落樱》是一份美好心情的物化表达,那么《光阴故事》便是一则带着哲思的想象。
作者创作手札:
日子总是春夏秋冬交替,阴晴冷暖更迭, 日升月落转换。生命就在这样平凡的光阴里繁衍跋涉,生活就在这样素淡又寻常的韵味中且行且过。夏日的午后,蝉声绵长,有粉荷开放在喧嚣的边缘,我开始了想象:在这间陋室里,自己化成了流年里的一朵小小白莲……
流年边缘,日光彼岸,一个富有灵性的生命对大大世界、漫长人生的感念——这是最显示出心底世界的高光时刻。
细细看来,这幅画面本身就是一个略带梦幻的场景:镂空古木门外,近处的大案上有一盆高荷、一碗果子、一杯茶,小黑猫坐在旁边的鼓凳上悠然静处;远处的 “我” 正躺在梦中粉荷间遐思畅想,身边一抹翠色静静晕染。
虚实相生、远近借景、明暗间色,此幅画面间深厚的美术功底自不在话下,而犹在意蕴上更得佳笔:写意处看得出情绪神思之悠远, 写实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果真是在有限的空间中,令 “光阴” 与 “当下” 无限延长、放大,最终定格于这桢画面。
《光阴故事》
妙处是 “不拘”,近处的窗棂、木案、鼓凳、盆荷尽显古典风韵;远处的 “我”、绿植却是 “现代” 的、当下的,然而整个画面非常和谐、生活气息浓郁,绝非是 “意象” 的堆叠,每一笔在画面中都有浓郁的自洽性。
对此,殷海霞又自己独特的创作见解:
“我是个具有古典情结的人,但同时我也喜欢把一些具有现代构图意味以及设计意味的元素融入其中,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不让人觉得陈旧。中国古典的审美文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或者场景,而是贯穿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部分,比如读书、品茗、怀古、修心、游艺——整个审美文化与生活方式融合、贯穿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东方情怀,这其中,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安然静谧又与心亲厚的意境,我非常喜欢这种意境感。”
取所感之意境,融自己之思考,完全出于自觉地原创是殷海霞的一贯风格,且尤从创作中可以得知,她的创作是自由、独立的,天马行空、肆意而浪漫,从不限于某一种设定,比如由泰戈尔的诗为灵感所创作的《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
作者创作手札:
“这一作灵感来自于泰戈尔的诗句,初衷是想创作一幅绚烂夺目、努力盛开的夏之花,传达生命之美好,但我并不想表现得过于具象。于是,我用几何色块来拼‘夏花’,色彩上主要采用对比强烈的红黄蓝,再用白色块来做分隔。”
泰戈尔说:“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有的人就是 “生如夏花” 的,就如殷海霞一样,总用一颗善于发现美好的心浪漫的想象、肆意的创作……
传统的?艺术的?统统都是 “生活的”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在殷海霞的作品中,除了烂漫丰富的想象,还充满着 “汪曾祺式” 的对生活的温情。
传统之意也好、民俗之朴也好、艺术之美也好,在殷海霞的作品上永远呈现出一种与衣食住行、日常点滴相互融合的状态。既不会格格不入,也不会高高在上,就是一种 “和我息息相关” 的状态的呈现,自然、和煦、无处不在。
2015 年,湖北省举办首届园林博览会,主办方找到殷海霞,需要她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在一间300 多平米的展厅中做出一个拼布艺术展,主题是 “民艺新生态”,要求展现出传统女工手艺与当代生活的互融——这恰恰符合殷海霞内心深处对拼布艺术的理念,为了呈现生活性,她打破了单独陈列拼布作品的固定思维, 整体打造了一个家居拼布装置展,将拼布艺术完全地呈现在生活空间中。
图注:“民艺新生态” 展厅陈设
作者创作手札:
“当时只给我一个主题,没有呈现方式的要求。我觉得既然要展现拼布这种艺术和生活的相融,那么和家居、生活空间做融合是比较适当的。所以我从头做起,设计了家具请家具厂去定做出来,然后用拼布去做所有软装,地面陈设、桌面陈设、墙面陈设——从壁饰、到坐垫、靠垫、抱枕、地毯、桌饰……一切生活空间里能够用到的软装饰都用拼布去表达。
因为要强调手工性、民艺,所以就用了蓝染布、手织布去表达。蓝染在文化上是一种很传统、很天然的存在,符合“暖造物” 时期的特征;在美学上,蓝染有一种侘寂的美感。蓝白色调很纯净、容易达到和谐,所以我在风格上也做了统一,就连灯具也是手染的蓝染纸做成的。
其实当时我手里是没有团队的,学生们有的会帮忙做做整理、裁剪、拼接的工作,复杂的手工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所以那五个月我就一直窝在工作室做忙碌。回想起来,虽然辛苦却也是随心而动,有旺盛的创造热情。”
图注:用一千多卷蓝白的 “玫瑰花” 砌成的花墙壁饰
图注: 展览结束后,殷海霞的作品一部分搬回自己的工作室,一部分摆放在学校的一个展厅中做常规展
这一次展览展出了很多殷海霞的蓝染原创作品,如卧室区的巨幅壁饰《月光碎片》:
作者创作手札:
这张《月光碎片》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采用民间折布堆绣的形式,作品使用10个层次的蓝染布,每一小块为一单元,由中间向四周逐渐晕染开,像月亮的光彩。如果我们的记忆是一个水晶的月亮,那么这一个个蓝色的小三角就是一个个月光的碎片,每一块碎片都承载着我们晶莹透亮的美好回忆。作品用了将近6000 个小三角,彼此堆叠形成画面的立体感。
图注:《月光碎片》于装置展同年获得首届中国北京拼布邀请赛银奖
图注:细细品味、堆叠月光与记忆的每一片碎片……
同系列的《蓝莲花》,则是一件采用同种技法变幻出的完全不同艺术效果的作品:
图注:平铺在地上、令人感到步移莲生的《蓝莲花》
作者创作手札:
与《月光碎片》一样,《蓝莲花》也是运用民间折布堆绣的手法创作的一个壁饰。折布堆绣的技法很适合表达色彩的渐变效果,我用多个层次的蓝染布做成中心放射状的图形,看上去像一朵绽放的蓝莲花,将这个元素进行强化,通过大大小小的圆重复排列形成视觉上的闪烁感,作品完成后平铺在地上时感觉就像我们脚下生出朵朵莲花。
传统的?艺术的?它们都统统是生活的——这是殷海霞对待拼布艺术的基础理念,几乎出自本能。从随身物件、到大型作品,再到整体空间陈设,她所考虑的出发点都是 “与生活更贴近”。最好的方法,是达到与自己生活状态相和谐一致。
“我本能的会对传统的东西感觉到很亲切。东方的、民间的元素我都很喜欢。包括我自己的空间布置、穿着服饰、所用器物——它们是融合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能令我感到舒适。做拼布的时候,我并不会刻意地去想‘设计’这件事,为了博人眼球或者出人意料,完全是跟随自己的心,自己想要背什么样的包、穿什么样的衣、挂什么样的壁饰、铺什么样的地毯……积累到某点影像就出来了,一定带着自己喜欢的元素、带着当时当下的思索和灵感,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
图注:殷海霞运用本地国家非遗阳新布贴元素设计出的一些日常小物件
“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拼布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推广女红文化的回归,并且推动其发展。在尽力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一直想首先让大家认识到‘女红’在当代的意义和作用。在古代,女红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一种妇德,属于对女性的被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平民女子维持生计的手段。它主要属于实用的范畴,并不是创造性的、高玩赏价值的艺术门类。而在今天,拼布乃至女红在对女性价值判断、糊口维生方面的意义都在趋弱,取而代之,成为一种带有女性审美、思考、特质的艺术,女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达自我——以一种创造美的姿态。这是我最想表达的,令大家可以转变对拼布、对女红的看法,它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
——殷海霞
在笔者看来,对于拼布乃至女红,殷海霞至少有两点深入见解值得整个行业重视:
首先,是前文一直在阐述的,以原创的形式将传统的、民间的统统带到生活中来。使拼布和女红可以陪伴当下空间、衣食住行、时时刻刻,融入个人的思考、通过一些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来呈现;
第二,拼布乃至女红,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源于生活、具有实用性,但是也有高于生活的部分。
除了在大学的艺术设计系教授造型艺术, 殷海霞还在学校中开设了自己的拼布工作室——“剪云坊手工文化生活馆”,对在校学生与校外人士教授拼布技艺、传播拼布理念。她的希冀在为工作室取名时已经表达的十分明确了:将手工、文化、生活合而为一。
图注:如你所见,殷海霞所有的大小作品都在工作室中各司其美,它们同处于殷海霞对生活与美的向往, 气质和谐统一。
图注: 银杏刺绣蓝靛染桌旗, 叶子落于席间,这是生活的瞬间所赋予的灵感与美
“我的拼布教育推广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在校内的推广。针对主要针对于大学生。做过全校的公选,我们每次的公选是100 人。大概每周会开两次课。我开过几年中国女工艺术选修课程,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基本上每次刚推出来就名额就被抢光了;一个是面向大众的社区推广,女红艺术的范畴同样都是以拼布和刺绣为侧重的。除了技艺的普及,我还很注意文化、意识方面的引导。”
据殷海霞说,两个体系分别辐射了深度与广度。深度是指培养有望成为拼布人、对拼布的教育和推广会有进一步推动的学习者;而广度则更类似于一种兴趣的普遍培养,以及女红文化的普及。
图注:除了在校、在工作室、在社区授课,殷海霞还会组织学生们参加手工集市等各种趣味性活动, 以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和对拼布艺术化的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女红拼布的魅力、趣味以及文化性,殷海霞不拘于传统的授艺模式,而是结合传统美学、人文历史等,对课程进行一定的主题化、系统化设计。
最令笔者感到美好的课程之一,是以节气花束为主题的课程,即按照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四季花期制作各种花主题的 “小物”,如胸针、耳饰、摆饰等。颜值高、有独立性、零基础者也可完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既了解了传统节令文化,又对女红技艺产生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门课程在学习者之间一直都是呼声最高的系列之一。这不能说不是另一种深度想象力创作。
图注:节气花令主题系列小赏
自从开笔拼布专栏,与各位拼布人接触,与她们相谈,时时感到她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自己对拼布的热爱,以及“活着” 的拼布艺术始终在熠熠生辉着,至于殷海霞本人,对于拼布的爱,无论表现在创作上、抑或在推广传授上,都应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也正是因此,她的作品、理念、传播, 才能获得广泛的接纳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