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三措并举让市场主体“进得来”“活得好”“做得大”
2021-01-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搞活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保就业、保民生才有基本支撑。市场监管部门直接面向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保市场主体责无旁贷。今年来,我们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中,把保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放”“管”“服”三措并举,让市场主体“进得来”“活得好”“做得大”。
精准“放”,让市场主体“进得来”
放,就是要简政放权,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培增量。
简约化审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前置许可事项由226项降至32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核合一”和“非禁即入”。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个体户复工复产和保市场主体共59条政策性措施,市场主体进入更加简便,实现了准入又准营。
快速化准入。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坚持“一套服务指南,一个联办系统,一窗受理出件”,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证照办理“一趟清”。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个体工商户登记资料齐全可当场办结。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药品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经营许可除去现场核查的时间已缩短至3个工作日。1~6月份,我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341户,同比增长12.18%,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
便利化登记。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在市民中心设立全程电子化自助服务区,开展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等“指尖服务”。截止目前,全市核准通过全程电子化申请10530件,其中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超过80%。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实现“无纸化、零见面”。将股东为自然人的公司的登记权限下放至县市区局;延伸服务网点,在全市110个银行网点开展企业注册登记代办业务,方便市场主体就近办理。
科学“管”,让市场主体“活得好”
管,就是要管住管好,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存量。
重点领域坚持四个最严。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要产商品四大领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重点监管、重拳执法。今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 药品风险防控百日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20余次,查办各类案件1417件,处置消费者诉求23623件,安全底线牢牢守住。
新兴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特殊困难时期,市场主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作为执法监管部门,要充分体谅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压力,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柔性执法理念。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领域要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充分运用行政建议、警示警告、约谈提醒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违法行为当事人改正轻微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为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在科学运用监管手段的同时,完善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建立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当前,我们正在牵头制定全市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案,正在实质性启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监管的效能将进一步提升。
高效“服”,让市场主体“做得大”
服,就是要减负赋能,营造动能强劲的发展环境提质量。
帮助市场主体纾困。从降费上帮,开展涉企收费减免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取消、停征、免征、降低收费的各项减负政策。所属检验检测、计量等机构主动为市场主体减免各类费用220万元。从融资上帮,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动产抵押物登记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等作用,为221家企业办理保债权超过26亿元。从点对点上帮,发挥与市场主体联系广、接触多的优势,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定制化、点对点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难释惑。先后组织2场温暖企业专场活动和4场培训宣讲活动。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唯有强,才能应对危机。我们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体检进企业”行动和“质量月”等活动,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上半年,我们完成个转企“408”户,全市新增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专利获第21届中国专利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20件,2个检验检测中心先后挂牌,5个国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相继获批,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获第六届省长质量奖,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稳步提升。
促进消费需求回升。当前,世界疫情持续蔓延,全球产业链外贸订单萎缩,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为市场主体赢得空间尤显重要。一方面,我们深入实施放心消费“511”创建活动和12315“五进”工作,让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享受消费,通过消费畅通总供给-总需求循环。
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产销平台,组织开展“消委探店”大型公益直播云活动,首场活动即吸引13.9万人参加,成交订单1292单,催生了新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