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花儿演唱中高音的开发与解决

2021-01-03吴丽霞马鹤婷

人物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花儿

吴丽霞 马鹤婷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咽音”训练法在高音演唱的开发训练中原理的详释,来向大众说明为什么“咽音”训练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音管”的建立,从而在现代高师声乐高音开发与解决的教学训练法中成效显著。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特征的解析,从声乐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来说明咽音的本质内涵、歌唱“声管”从无到有的过程、咽音训练与普通练声法的区别、咽音与“花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以在达到嗓音自然放松的歌唱状态时,低音与高音流畅转换的发声基能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咽音”高音开发;声乐教学;花儿;嗓音训练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在系统上,全面性上的了解仍旧不足,导致教授过程中面临方法杂乱、效果不明显、声乐训练过程吃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面对此况,“咽音”训练法就是解决诸多问题的良方。“咽音”训练法是当时欧洲为了训练男高音而独有的“秘方”,后于我国医学博士林俊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传创,形成了目前系统的“咽音”训练方法。它更能将我们歌唱所需的口腔肌肉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调控和训练,使得具备了演唱高难度歌剧作品的能力,在开发嗓音中起到了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作用。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花儿的曲调高亢、音域较宽、音程跳动大,对于演唱者来说并不容易,而“咽音”可以迅速扩展音域,提高声音规格,加强唱歌用声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1.发声理论简析

在低音区,受声带全状态振动影响时发出的是所谓真声,在最高音区时受声带非全状态振动影响,此时发出的为假声,而在低音的真声与高音的假声之间,实际上暗藏着所谓“过渡声区”。若以分音区的上、中、下的顺序直观概括的话:在高音区,声带振动的程度为表层边缘化,声音轻盈、灵巧稍缺乏表现力,在低音区,声带会处于全部振动形式,声音也最为真实,沉重不致远等;而在以上两处的衔接位置,上世纪英国声乐科学家、理论家赫伯特.凯沙雷认为“过渡声区”处的声带振动则处于中间层,这个层面的振动范围大致处于半局部振动、半边缘状态,这种状态下的音色具有非真似真,质色奇特的“金属”色彩。当人们首次听是会很不适应并感觉奇怪,凯沙雷将此称为“咽音”。

在上面提到的三种音区的发声效果,单独呈现都无法达到美声音的音色效果,当这三种状态做到“无缝衔接”时,呈现的是音质纯净有力、音色优美洪亮、共鸣饱满、音域宽广似无界限的美声歌唱的特征。

2.实践运用

在教师教授学生马鹤婷、陈倩楠及其他学生时,通过每天做“咽音”的发声练习,增强了会厌卷起的能力与后咽部“站立”的能力,在练习到100次的时候,会厌在演唱高音时能抬起较快,在练习到300次的时候,会咽卷起的非常迅速,通过多次练习,从大脑收到演唱指令,到口腔打开、到会厌卷起、后咽向上抬起、膈肌收紧等一系列动作完成时,口腔肌肉的记忆已经加强完成。

(1)大开口练习

先练好在不张口的情况下,有意识的,放松二腹肌前腹和颏舌骨肌,舌尖抵向嘴唇,这个动作每天练习500次以上,3天左右下巴就可以很好的得到放松。

在此基础上首先“固定”住下嘴,然后用抬头看天的动作去张大口,检验动作是否合格:双手拇指放在下巴下面,检查有无外顶力量。

(2)伸舌头练习

方法:放松并固定下巴,抬头用后脑壳伸脊粱骨相靠的力量使嘴完全张开,然后伸缩舌头,要持续练5-10天。

(3)“呵”气练习

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不停的向外“呵”气,每天以上的无声练习先让学生做半个小时左右。

(4)“气泡音”练习

在无声练习掌握好后,循序渐进的开始发声练习,喉部发出类似青蛙呱呱的用气

带动的声音,发出一连串泡泡的声音。

(5)拉“咽音”练习

舌头完全伸出,舌尖指向地面,上排大牙完全露出,鼻翼有意识横向舒展,双眼圆睁,用二腹肌前腹(丹田之气)的力量配合横隔肌向内向上作用,咽部发出“嗨”的声音,在中低音区单音延长,然后移高八度单音延长发声,如此反复练习。

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

目前针对此课题的研究对象,高校声乐学生大概30个左右,以马鹤婷、陳倩楠为例,简述其歌唱综合能力的变化。

1.关于“花儿”演唱的训练法

(1)问题:在没有运用“咽音”去开发其嗓音时,学生马鹤婷、陈倩楠在演唱花儿歌曲《我把我的憨墩墩想着》的高音D2、G2时,音色尖锐,听起来及其不自然,歌唱状态也不“流畅”,能明显感受到后咽壁没有很好的打开,高音缺乏力量支持。

(2)原因:正常状态下喉腔的横向切面本身就是一个圆的管状体,后天如果不去特别训练,这个管体是处在松软状态的,喉腔的内壁坚实度达不到演唱花儿高音的基本共鸣腔要求并需要的强度,就无法引发声音的良好共鸣。

(3)结论:在每天几百次的“咽音”练习实践后,4周左右的时间,学生马鹤婷以及陈倩楠“咽部形成一个能独立调节共鸣的发音管”的状态大大增强,顾有意识的调节训练“发音管”,对声音的基础共鸣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结论

通过大量演唱的实践已经证实,歌唱时音乐化后的语言,歌唱的乐音发音中带着母音,那么就很自然的应该把母音单独拿出来训练,进而发出美妙又动听的乐音。这是对母音训练的高度提炼,对任何流派任何唱法包括演唱任何的歌唱形式都大有好处。训练咽音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区别与其它母音的不同,而是因为它让人的嗓音能发出最铿然脆亮的声音。然后可以结合与咽音相近的“Hai”母音再向其它母音过渡,从而发出带上铿然脆亮咽音质色的母音。实践证明,咽音训练不但所有学生易于接受 ,而且训练嗓音使声音素质提高很快,得到了良好的训练结果。“咽音”训练法在我国高校声乐的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声乐的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花儿”的传承,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概念,适应当今的文化多元化发展,都是益处颇多。

作者简介:

吴丽霞(1963-)女 宁夏银川市,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马鹤婷(1990-) 女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基金项目:花儿唱法研究,项目编号:021804130001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花儿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那些花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越长大越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