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发现”下演示文稿创作导引六步走

2021-01-03李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情境

李锐

[摘    要]情境的创设为小学生探索信息技术提供了直观、具象的外部环境,也支持了小学生整体性知识探索体验的活动。而要发挥好情境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探索活动的促进作用,就要用好“引、析、丰、整、创、固”六步走战略,以更贴合生活的优质发现情境,更丰富的知识发现渠道以及更有效的发现评价与引导,放大情境的刺激引领功能,更好挖掘学生在探索信息技术知识时的潜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情境·发现”;“创作演示文稿”;小学信息技术;探索导引

“情境·发现”是一种以多元、直观的外部情境为依托,以让学生自主发现为方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落实“为学生发展”课程革新理念,搭建了知识教学和情感渗透统一的综合性成长引导平台,这让教师有机会“相机”教学,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那么“情境·发现”视角下,教师该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探索引导呢?下面,笔者将以“创作演示文稿”课时教学为例进行分点论述。

一、“引”:贴合生活,优化发现情境

贴合生活的发现情境既具有更高的真实感和体验感,也能更有效地链接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支持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创新。故在创设发现情境时,教师需结合教材课时内容呈现节点,深度解析知识要点教学现实,进而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创设能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贴合学生生活和内在需求的信息技术发现情境。

“创作演示文稿”是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整合性课时。在该课时之前编者利用16~24课,9个课时讲解“WPS演示文稿”制作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示文稿操作基础。且此时学生在四年级阶段的学习接近尾声,累积了大量的生活精彩瞬间。故在此次发现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以回顾自己的四年级为主题创设发现情境。这样可以提高发现情境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贴合度,在唤醒学生发现热情,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任务的主动探究的同时,为本次活动多添了一些人文特性。

二、“析”:明晰任务,指明发现方向

情境的综合性、多元性既能以多重刺激诱发学生在探究信息知识时的内在兴趣,也会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造成干扰。因此,在构建基于“情境·发现”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需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之前,组织任务分析活动,以合作分析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发现指明方向。

在“创作演示文稿”课时教学,笔者在黑板写下“‘我的四年级’演示文稿创作比赛”几个大字,并以谈话的方式创设真实且具体的生活化演示文稿创作情境。在情境推进之前,笔者利用PPT展示了如下引导性材料:

(1)我的四年级是这样的,我打算从这些方面入手介绍自己的四年级。

(2)在主题介绍中,我会用到这些资料,这些材料我打算这样获得。

(3)我的演示文稿要与众不同,为此,我想这样做。

(4)在演示文稿制作中,我会与伙伴合作,我们的任务是这样分配的;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

教师的提示为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生活化信息技术作品创作任务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支持。在多则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次情境发现任务及其完成方式的了解达到了清晰、明确的程度。也正是在清晰的任务完成方向的指引下,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了或独立、或合作的知识发现探索。

三、“丰”:广设资源,丰富发现渠道

“情境·发现”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为主要探究模式的课堂,而要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发现”中获得深刻的知识认知,就需要改变以教师为课堂信息的唯一提供者的传统授课模式。利用现代技术优势,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呈现形式,增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索时的可选路径,进而更好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在“创作演示文稿”课时教学中,笔者不仅将自己积累的班级活动照片和演示文稿制作素材分享给了学生,还鼓励学生自己在百度、谷歌引擎中搜索可用材料,登录校园网站、班级公众号、线上班级群等搜集可用素材。同时,笔者还将16~24课的课时重难点学习微视频分享给了学生,方便存在知识漏洞的学生及时通过人机互动回顾知识点,解决个人在演示文稿软件使用技能方面的问题。

多样的信息获得方式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凸显了学生在“情境·发现”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在自主选择、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以信息搜索实践论证了个人想法的可行性,并在不断接收多样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这对于学生之后创作出个性化的、有新意的“我的四年级”演示文稿是十分有利的。

四、“整”:对比梳理,整合发现内容

在“情境·发现”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控制课堂发现节奏,及时调整,以确保学生不会偏离主题研究方向。因此,在一个阶段的自主发现探索结束后,教师需组织有效的发现梳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内容与个人或小组设计想法进行对比分析,来完成对零散信息的整合与优化。

在引导学生合作创作“我的四年级”主题演示文稿时,学生利用多元途径搜集了大量的可用素材。在素材搜集结束后,笔者让学生拿出在演示文稿创作探索伊始的讨论中获得的演示文稿创作构想,并以创作构想为依据对素材进行分类。虽然学生的素材搜集是按照文章创作构想而推进的,但由于网络的素材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在素材搜集环节中,学生获得的素材未必能够完全满足他们的创作构想。故在此环节中,学生在梳理中完成了素材的筛选与改造任务,选择了整体丰富更一致或更具代表性的图片和事件,并根据素材获得的丰富度,对原始的演示文稿构造计划进行了调整,最终生成了一套更为可行的创作方案。在这一优化后的演示文稿创作方案的指引下,学生更轻松、更快速地完成了“我的四年级”主題演示文稿创作任务。

五、“创”:交流深化,做好创新引导

在基于“情境·发现”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深入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创作成就感,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产生智慧碰撞,进而产生创新性的探索优化想法。同时,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也能为教师了解学生在“情境·发现”中的真实学习情况提供平台,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

在学生以“我的四年级”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演示文稿”创作任务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们就本组的创作成果进行了解。在交流中,学生见到了不一样的展示思路,见到了同一资源的不同用法,并在对多个演示文稿的对比中,找到了最优的效果,完成了对本组创作的演示文稿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成就展示中,一组学生通过研究WPS演示文稿模板中的资源,独立摸索出了画轴展开动画效果制造技巧,并将其应用到了本次演示文稿创作中。

基于此,笔者让该组学生介绍了本组的探究经历,而该介绍活动也燃起了班级学生内心中的动画效果创作欲望。故在之后的本组作品优化探究中,每组学生都开始对个人演示文稿中动画效果不丰富的地方进行创新,開始探索“切换”与“动画”效果叠加后所生成的神奇效果;探索如何通过叠加多种动画效果来让自己的演示文稿看起来更有趣。这一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演示文稿部分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激发过程,经历该环节后,“情境·发现”课堂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六、“固”:多元评价,固化发现体验

评价环节是任何形式的课堂中均不能缺失的环节,“情境·发现”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情境·发现”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发现行为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过程性的。只有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才能精准评判学生在情境驱动下的自主发现过程,支持学生内在素质的多元发展。

在“我的四年级”主题演示文稿创作过程中,笔者在组织评价环节时,引导学生对自身在“方向讨论”“资料搜索”“对比梳理”“交流展示”“跟进修改”等多个环节的表现进行了分段评价,并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每个环节五分。同时,在指导学生对自身在各个环节推进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时,笔者以评分表辅助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在指导学生评价个人在资料搜索的表现时,笔者让学生的评价点不仅有资源搜集速度和搜集量,还有在资源搜集中是否懂得协作配合,是否善于总结学习等。在多维度、多主体且持续跟进的学习评价中,学生的发现体验得到了有效固化,且得到了个人认知能力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晓乐.用微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初探[J].亚太教育,2019(12):153.

[2]黄映玲.创客教育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6):38-43.

[3]付继强.揭开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课程融合的“神秘面纱”[J].山东教育,2019(34):50-51.

猜你喜欢

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