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1-03李琦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原则小学语文

李琦

【摘要】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尊重学生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当下,教师可把个性化教学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作文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发挥个性,赋予作文真情实感。文章基于大量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的主要原则和具体的教学策略,从中提炼出有益的教学经验,以便高效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94—03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疼脑涨”,无从下手,对写作文有一种无形的畏惧感。究其原因,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联。在以往的作文课堂上,教师总是采用“灌输式”教学,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个体特征和相互间的差异情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生活阅历、理解能力、文字基础能力等,在作文创意与构思、情感抒发上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倘若没有结合学生的这些情况而教学,学生写出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而且,学生的思维也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内,导致作文无法吸引人。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是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个性化写作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更具个人特色,更加优秀突出。

一、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是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作為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地自由想象、自我思考、自我创作,自己把握作文的写作素材、写作方向、写作主题和写作结构等,从被动写作文转变为主动写作文。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所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主要目的,组织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作文学习中去[1]。

2.双边性原则。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双边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授课,也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因此,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必须遵守双边性原则,搭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互动课堂。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予以纠正;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响应教师号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向教师反馈自身存在的写作问题。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更有效,利于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由来已久,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格喜好等实施不同的教育,这和个性化教学的主旨思想十分契合[2]。因此,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要采用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让教学方式、授课内容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得到发展。

4.差异化原则。学生的作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刀切”的教学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守差异化原则,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不足之处,结合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施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1.树立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长期以来,教师一直以一个命题或明确到写景、写人等,要求学生据此构思、写作,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命题的“窄巷子”里,不能自由地想象、创新、写作,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人特色。为此,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从生本出发,树立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改变作文教学方式。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基于现有命题作文内容,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阅历经验、所听所想,拓展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角度分析写作素材,挖掘出不同的写作方向,使作文立意新颖,让学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桎梏,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

2.挖掘和积累素材。就作文而言,千篇一律是最致命的缺点。那么,作文为什么会千篇一律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看,这和写作素材匮乏有很大关联。如果说写作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那么写作素材就是作文的血肉,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写出来的作文就会语言苍白,情感也不会那么情真意切,很难吸引人。所以,小学作文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挖掘、积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3]。具体做法:第一,紧跟教材,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多思多想,把经典有趣的语句和独特的解读、见解等记录下来;第二,分析写作题目,挖掘题目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据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去创新,拓展延伸写作素材;第三,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与作文题目相关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从中筛选出想要的写作素材,借助海量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在进行“电影”“音乐”等主题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挖掘写作素材,并带领学生赏析、评鉴,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观(听)后感,据此形成个性化的写作。

3.采用个性化的写作指导方式。小学阶段学生作文水平有限,无论是作文题目解读,还是写作素材挖掘利用,亦或是作文框架构思,从立意到切入,从构思到语言组织,都需要教师给予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在个性化视角下,作文指导也应突破传统,转变“一刀切”的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在作文中的问题或薄弱部分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消除薄弱部分,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程度提升。例如,教师可按照能力水平的差异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优等生组、中等生组、学困生组,针对不同组别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指导。对于优等生,个性化写作指导在于发展其特长、拓展其知识面;对于中等生,个性化写作指导在于查漏补缺,促其将所学写作方法、技巧等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对于学困生,个性化写作指导在于兴趣激发、写作练习等。通过这样因材施教的方式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习得,提高写作能力。

4.营造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等特点,主要靠形象思维感知和认识事物,对抽象的文本语言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准确解读作文题目和要求,感悟其中涵盖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基于作文题目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借情境激发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性认知,并指导学生从自身视角观察、分析、思考、构思,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看所想所感、组织写作语言。如此一来,写作教学环境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更易于让学生感到轻松,促进思维发散,找到独特的写作视角。例如,写人物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课外活动,如拔河、演讲等,创设符合作文要求的活动情境,让學生在活动中观察参与者的外貌、言行、神态等,并揣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挑选出一位感兴趣的人作为写作中刻画的核心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特色。在学生写作构思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自由想象、自主创作,勇于说出自身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5.鼓励个性化写作练习。作文练习是学生理解掌握和内化作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主要手段[4]。个性化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具体来说,教师鼓励学生基于写作题目、写作要求发散思维,寻找立意方向,构思写作框架,组织文本语言,进行写作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真实感受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创作的个性化写作空间,在不间断的自主创作中,学会写作构思、语言组织,掌握写作技巧。这种练习方式更易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综上,小学作文采用个性化教学要遵守自主性、双边性、因材施教等原则,通过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挖掘和积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采用个性化写作指导,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有效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能力等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永光.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1):36-38.

[2]陆彩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路径探析——基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07):97-100.

[3]仇定荣.别开生面自成一体——成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8):27-30.

[4]李娜.“内化”与“外化”交互转化的写作指导[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0):38-39.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原则小学语文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