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1-03邢震

甘肃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

邢震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蕴涵着数学。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认知经验正在形成,使得一些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显得难以理解。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化数学素材,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一个个问题串设计成生活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集思广益,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着力打造学生喜欢的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9—0060—03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也是如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小学数学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指导学生日常生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說,小学阶段是奠定一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黄金时期。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基础薄弱,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远远没有耳熟能详的生活内容具有吸引力。为此,教师要积极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抽象知识或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一、捕捉生活化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基于这种认识,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更应该是生活化数学知识来源的引导者。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认知经验正在形成,思维偏向于感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现状,灵活处理数学教学内容,灵敏捕捉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活素材,鼓励学生观察、发现,感知和整理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已经熟悉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在生活中也能随处看到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塔吊、电杆支架、自行车车架、消防梯等要做成三角形呢?”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生活问题时增强数学意识,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感悟生活中蕴涵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与孩子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孩子就能自觉接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在教学中也发现,生活化教学情境能降低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1]。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一方面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多样化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设计蕴涵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创设合理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若创设的情境过于直白或刻板,会让学生失去探索的欲望,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米尺、软尺等测量工具,教会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用尺子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读出示数,在熟练米尺或软尺使用方法的同时渗透长度单位教学。在情境的互动中,学生领会了教师的意图,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长度单位的几种表示方法。同时,再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运用长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子,如,修路需要测量长度才能准备开工、学生的书包设计也是有长度限制的、教室内的课桌高度……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借助实际生活材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发展不够成熟,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材料,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给学生一个清晰地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这一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掌握每个小格、大格代表的时间及分钟与小时的进率。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转动的表盘,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用表盘示范,让学生也动手体验。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组织一个认识时间的小游戏。教师先随机说一个时间,然后开始数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表盘转到教师所说的时间位置,若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查找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是相联系的,学生具备思考能力才能够具备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前深入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探究能力出发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数学问题研究。

以“数学好玩——优化”教学为例,烧水、泡茶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因为泡茶过程中的程序先后问题,为原本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家里来了客人,需要给客人泡茶,烧水、找茶叶、洗茶壶、接水、洗茶杯、沏茶这些事情如何安排才能最节省时间,让客人最快喝上水?”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初步结果,再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对于不同的结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梳理、总结。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不要干预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在交流中了解他人的优缺点,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让数学回归“活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中,联系得越紧密,越是记得牢,学得快。”数学只有回到熟悉的生活中,才能最大程度显示出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才能验证其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况[3]。比如,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物品摆放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再观察小区的周围都有哪些建筑,他们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样的,与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将自己的观察讲给爸爸、妈妈听。既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又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展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量,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喜德.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81.

[2]李守英.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构建[J].科技风,2020(15):36.

[3]伦玉兰.试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39.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