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1-01-03李礼
李礼
摘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当中的劳育是基础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必须要将劳动作为一个关键点。因此,小学教育要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
一、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危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教育已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影响,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学校里的劳动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上缺乏锻炼机会,劳动教育受到轻视和冷落,劳动甚至被看作惩罚学生的工具,这些都使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陷入误区。因此说,现今的劳育处于一个非常紧迫的状态,让学生树立一个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是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需要向学生正确培养的一个意识;培养学生多种劳动技能,是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现今最紧迫的一项任务。
(二)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同时也具有传导性质。如果将语文学科运用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与劳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重视语文教育是对于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和连接点。语文老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系统化的教授。
二、如何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一)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要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需要得到所有學科的支撑,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很多语文课文都有通过歌颂劳动或者展现与劳动相关的艰辛来赞美劳动人民。比如,一年级上册的《悯农》,其中内容就是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五年级下册《乡村四月》描写了春忙时节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春忙时农村的主要劳动,实地探访了解春忙对于一年劳作的意义,从而对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做更深入的探究。
课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编排课本剧等形式,来体现劳动教育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语文课堂进行深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感受与体会劳动的光荣和劳动的辛苦。
(二)课外阅读的劳动教育培养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推崇语文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与劳动有关的课外书籍,来感受劳动的美好,来感受劳动人民的高尚。语文老师可以推荐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春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劳动的概念,以及潜移默化地增加劳动意识。
(三)语文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布置相关日记来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比如,帮爸爸妈妈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者观察父母劳动的一天,或者是参与父母进行的家庭劳作。通过实践来感受劳动的快乐,并将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写入习作,使学生能在劳动过程中训练语文学科技能。
然后,就学生的参与评出一个班级劳动模范,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感悟,并记录下来做一个文化墙,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有成就感,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因此说,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同时能增加劳动能力,对于学生的成才以及三观教育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之,将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劳动是最光荣的,是能够创造财富的,因此学生需要增加劳动的相关知识。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劳动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依托,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劳动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2012(04).
[2]雷艳.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劳动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