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及收敛性分析

2021-01-03夏赞才李志远李倩王玉玲

关键词:收敛性长江经济带

夏赞才 李志远 李倩 王玉玲

摘 要:以長江经济带1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uper-SBM模型将环境要素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度旅游经济效率,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及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旅游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分异规律,利用收敛模型分时段分地区对旅游经济效率展开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较高,地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且演变特征迥异;(2)长江经济带尚未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旅游经济规模要素向西部聚集趋势显著,西部地区重心移动及标准差椭圆变化最大;(3)旅游经济效率收敛效果一般,地区差异与分时差异显著,区域内σ收敛存在不同程度的发散,东部和中部绝对β收敛效果稍弱,西部地区绝对β收敛效果显著,但不存在条件β收敛。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时空演变;收敛性;Super-SBM模型

作者简介:夏赞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伦理(E-mail:Dr.xia@hunnu.edu.cn,湖南 长沙 410081);李志远,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失配格局及破解机制研究”(CX2021045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旅游产业对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18JD46);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时代湖南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19WTA11)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1)06-0071-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地位不断凸显黄睿、王坤、黄震方,等:《绩效视角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耦合关系——以泛长江三角洲为例》,《地理研究》2018年第5期,第995—1 008页。,借助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共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推动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各地区旅游经济的竞争能力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并享有政策的积极引导,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沿江旅游城市,发展特色旅游龚艳、张阳、唐承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9期,第66—74页。。旅游经济效率既可以判断旅游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也是指导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向内涵型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参考马晓龙:《国内外旅游效率研究进展与趋势综述》,《人文地理》2012年第3期,第11—17页。,对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美丽中国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受限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技术水平等差异,不同区域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能力大相庭径,由此形成旅游效率差异。国外学者率先对旅游效率展开研究,传统视角聚焦于旅游酒店效率Barros C P. Analyzing the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in the Portuguese hotel industry.Tourism Economics,2006,(3),pp.325-346.、旅行社效率Fuentes R. Efficiency of travel agencies:a case study of Alicante,Spain.Tourism Management,2011,32(1),pp.75-87.、旅游交通效率Sarkis J, Talluri S. Performance based clustering for benchmarking of US airpor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4, 38 (5),pp.329-346.、旅游目的地效率Preda P, Watts 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porting venues through capacity management:the case of the Sydney (Australia) cricket ground trust.Event Management, 2003, 8 (2),pp.83-89.等领域,学科背景多为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研究、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函数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旅游生态效率Perch N S, SESARTIC. The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of tourism sector:The case of Switzerland. Environment Science&Policy, 2010, 13(2),pp.131-140.Kytzia S, Walz A, Wegmann M. How can tourism use land more efficiently? A model-based approach to land use efficiency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3),pp.629-640.、旅游碳排放效率Becken S.A review of tourism and climate change as an evolving knowledge domain.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3,(6),pp.53-62.Reddy P S, Samsul A M, Chen C F. The effects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CO2 emissions:A comparis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7, 56 (6),pp.712-724.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加之越来越多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加入相关研究,旅游效率的研究视角由过去集中于管理与经营效率,逐步转变为多重视角切入,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

受国外研究理论及范式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启了旅游效率的研究篇章。张根水张根水:《江西省旅游业经营效率评价:比较中的启示》,《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64—68页。最早利用DEA模型对赣、陕、粤三省的旅游业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引起差异的原因。部分学者聚焦于旅游酒店效率简玉峰、刘长生:《随机前沿函数、酒店管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张家界市旅游酒店的实证分析》,《旅游论坛》2009年第4期,第540—544页。、旅行社经营效率胡宇娜、梅林、魏建国:《基于GWR模型的中国区域旅行社業效率空间分异及动力机制分析》,《地理科学》2018年第38卷第1期,第107—113页。、旅游企业效率杨勇、冯学钢:《中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8期,第68—74,80页。、旅游产业效率查建平:《改革开放40年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演变及规律》,《旅游学刊》2019年第1期,第5—6页。等传统旅游领域,在国家、省域、城市等不同研究层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伴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拥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相继投入到旅游效率的研究中,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旅游效率柴毅、郭旸:《城市旅游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91—101页。时雨晴、虞虎、陈田,等:《城市旅游效率演化阶段、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效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经济地理》2015年第10期,第202—209页。、文化旅游产业效率刘改芳、杨威:《基于DEA的文化旅游业投资效率模型及实证分析》,《旅游学刊》2013年第1期,第77—84页。、旅游生态效率姚治国、陈田:《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1期,第113—120页。王兆峰、刘庆芳:《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10期,第2 289—2 298页。等领域,地理加权回归、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法等方法也逐渐得到应用。近年来,在国家倡导生态环境治理、立足脱贫攻坚的政策背景下,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8期,第44—49页。、旅游扶贫效率龙祖坤、杜倩文、周婷:《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经济地理》2015年第10期,第210—217页。王凯、甘畅、王梦晗,等:《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4期,第863—871页。及旅游碳排放效率查建平:《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旅游学刊》,2016年第9期,第101—112页。刘军、问鼎、童昀,等:《基于碳排放核算的中国区域旅游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比较研究》,《生态学报》2019年第6期,第1 979—1 992页。成为国内学者的关注重点。

由是观之,国内外学者借助不同的切入视角及研究方法,对旅游效率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整体来看,考虑非期望产出并基于时空演变二维视角的研究成果鲜见诸文献,且针对旅游效率收敛的研究并不丰富,仅有部分学者有所涉及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8期,第44—49页。丁振民、赖启福、黄秀娟,等:《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林业经济》2016年第11期,第41—48页。赵磊:《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第12—23页。刘佳、张俊飞:《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收敛性分析——基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实证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第7期,第867—872页。,而收敛性研究是旅游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它能反映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追赶效应,在时空演化过程中的特征是否具有稳健性,并能进一步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态势。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uper - SBM模型对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旅游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基于地理视角对其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探讨,并借助收敛模型,分地区分时段分析其旅游经济效率的收敛情况,望能帮助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现存的不足,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为其旅游经济的提质增效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一 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贸易的一条重要纽带,跨度范围包含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11个省(市),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见图1)。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经济贡献率占全国40%以上,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并享有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推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发展框架协议》《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助推长江经济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囿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差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通过测度旅游经济效率可以判断长江经济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通过探索其旅游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与收敛性状况,既能把握当下的发展态势,又有助于厘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高效的旅游经济效率应是以最低的旅游资源投入获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十九大以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及,基于此思路,本文进一步考虑用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旅游经济效率的高效发展,即在既定的旅游资源投入下,实现最大产出并产生最小的环境破坏。基于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获得性,参考曾冰曾冰:《环境约束下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技术经济》2020年第6期,第141—146,174页。、王钊王钊、李涛、杨山:《中国省际入境旅游集散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关系》,《地理研究》2020年第4期,第892—906页。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3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数量、旅游饭店数量、旅行社数量、旅游资产总投入表征旅游资本投入,选取旅游业从业人数表征旅游人力资本投入,以旅游总收入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并选取旅游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表征,旅游CO2排放量的计算业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借鉴石培华石培华、吴普:《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地理学报》2011年第2期,第235—243页。的研究成果,选择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大领域,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综合得出旅游经济CO2排放量。

本文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交通统计年鉴》,以及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0—2019年统计年鉴。部分省份的旅游总收入是通过计算所得,计算方法为:旅游外汇收入乘以当年平均汇率水平加上国内旅游收入,旅游CO2排放量也为计算所得。

(三)研究方法

1.旅游经济效率差异分析方法

(1)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是测定效率的常用方法,能有效评价多投入和多产出决策单元的效率。传统的CCR、BCC模型未能充分考虑测定对象投入产出的松弛性问题,易使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潘丹、应瑞瑶:《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生态学报》2013年第12期,第3 837—3 845页。,而SBM模型属于非径向、非角度度量方法,可使效率测度结果更为准确,为进一步解决非期望产出SBM可能存在的无效DMU松弛变量,效率的无效排列等问题,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的旅游经济效率,模型如下侯孟阳、姚顺波:《1978—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地理学报》2018年第11期,第2 168—2 183页。:

式中,ρ代表旅游经济效率的值,假设有n个DMU, 每个DMU由投入m, 期望产出r1和非期望产出r2,x、yd、yu分别代表投入矩阵、期望产出矩阵、非期望产出矩阵中的元素。

(2)標准差椭圆与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能很好地反映旅游经济效率的方向偏移及时空变动轨迹,标准差椭圆包括长半轴、短半轴、转角θ三个基本参数,这三个参数分别表示地理要素的分布方向、分布范围,分布格局的偏转角度,具体计算公式见参考文献赵璐、赵作权:《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14年第8期,第979—986页。。而重心模型可以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离散趋势,通过离散趋势的时空偏移轨迹能进一步把握旅游经济效率的演变规律,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W表示旅游经济效率的经度重心,YW表示旅游经济效率的纬度重心,wi为权重,xi、yi分别表示不同点要素距离平均中心的坐标偏差。

(3)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用连续密度曲线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形态,该方法设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为f(x) ,随机变量X有n个独立分布样本,分别为x1,x2,…,xn,Kernel核密度函数估计式为刘华军、鲍振、杨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资源科学》2013年第10期,第1 925—1 932页。:

式中,n为研究样本数量,即所研究的11个省(市);h为窗宽(本文选择Gaussian Kernel核密度函数);K为随机核函数。

2.旅游经济效率收敛性分析方法

(1)σ收敛检验。σ收敛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指经济体收入或者产出水平的离散程度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本文采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效率来检验σ收敛,构建公式如下李志远、夏赞才:《湖南省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平衡效果分析》,《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第67—73页。:

式中,σt表示长江经济带N个省(市)在t时期旅游经济效率的离差,ρit表示i省(市)在 t 时期的旅游经济效率,当σt+1<σt时,表明旅游经济效率具有σ收敛,反之则不具备。

(2)绝对β收敛检验。绝对β收敛可以用来分析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于相同稳定的水平,该模型的思路为:利用截面数据将旅游经济效率的增长率与初始水平进行比对,通过回归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公式如下:

式中,ρit和ρio分别表示i地区在期初和期末的旅游经济效率,uit为残差,T为时间,如果参数β<0,则表示落后地区相较发达地区有更高的旅游经济效率增长,区域旅游经济效率趋于绝对收敛态势,反之,呈发散态势。同时可根据β的估计值计算绝对收敛速度λ和收敛时间t,计算公式为:

(3)条件β收敛检验。常用的条件β收敛通常是指在加入若干控制变量之后,经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于各自稳定的水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选取控制变量除了易具有主观性和遗漏变量的弊端外,还容易导致解释变量的共线性,而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较好避免上述问题赵磊:《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第12—23页。,故本文选择双向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进行条件β收敛性检验,公式如下:

条件β收敛速度λ和收敛时间T的计算与公式(7)相同。

二 结果与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测度

借助DEA-SOLVER 5.0软件,测度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旅游经济效率值(见表1),根据各省(市)效率值的情况,将其划分为低效率地区(0.3<效率值<0.6)、中等效率地区(0.6≤效率值<0.9)、较高效率地区(0.9≤效率值<1.2)、高效率地区(效率值≥1.2),并绘制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图(图2)。

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的均值为0.969,整体属于较高效率。旅游经济效率的变化以2013年为节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2年旅游经济效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2013—2018年旅游经济效率均值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均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旅游经济效率的逐渐低下,它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稳步协调发展,由于西部的云南省、四川省逐步实现了旅游经济发展的集约化、高效化,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东部的上海市、江苏省由于旅游发展已趋向成熟,旅游经济效率呈现收缩趋势,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低效率的省(市)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中等效率及较高效率的省(市)数量整体增加。

从东、中、西三大地区及各省(市)角度来看,东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从整体高效率地区逐步下降为中等效率地区。具体来看,上海市、江苏省旅游经济效率持续下滑,浙江省旅游经济效率始终徘徊在中低效率阶段;中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始终维持在中等效率范围,经历了2009—2013年稳定上升以及2014—2018年缓慢下滑两个阶段,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短暂进入过较高效率行列,但受限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前期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中部四省的旅游经济效率并不突出;西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整体始终保持着高质量高效率,且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起旅游经济效率已经稳定在高效率范围,这与经济相对落后的云南省、贵州省近年来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投入,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密不可分。

(二)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经济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

借助ArcGIS10.5软件绘制出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经济效率的标准差椭圆分布变化,并绘制出旅游经济效率历年的重心位置图(图3)。

从标准差椭圆的形状来看,椭圆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走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椭圆整体不断向西南方向偏移,表明规模要素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聚。椭圆的长轴始终长于短轴,且椭圆的面积整体呈现增大态势,这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在不断提升,但自2015年起椭圆的面积有所缩小,呈现出“翘尾”的迹象,这与测度结果基本吻合。

从长短轴的長度及变化来看(图4a),长轴的长度始终长于短轴,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为“波动起伏阶段”,整体数值变化并不大,呈现“W”型变化轨迹;2015—2018年为“快速上升阶段”,长轴的数值增长较快,并于2017年突破1 000km,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在“东北—西南”方向有极化迹象。短轴的长度呈现出“倒V”型变化轨迹,以2016年为拐点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6年长度显著增长,表明此阶段旅游经济效率在“东北—西南”方向有所提升;而2016—2018年短轴长度明显下降,旅游经济效率在“东北—西南”方向呈现收缩趋势,这与四川省和浙江省对应年份的旅游经济效率明显下降息息相关。

从重心偏移轨迹来看,可将旅游经济效率的重心划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2年,旅游经济效率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变化幅度较小;2012—2018年,旅游经济效率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偏移,偏移幅度不断增大。在偏移的距离上,旅游经济效率向西、南两个方位偏移的距离最长,向北偏移的距离很短,无向东偏移的距离。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重心偏移的方向及距离,很好地体现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不断提升,规模要素向西部聚集的事实。

从方位角的变化轨迹来看(图4b),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的方位角呈现“略减小—增大—减小—增大—急剧减小”的演变过程。在数值变化方面,2009—2018年方位角整体呈现缩小态势,方位角共缩小1.69°,结合其偏移方向,可以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沿着“东北—西南”方向偏转了1.69°。

同样选取4个时间节点绘制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的核密度变化(图5)。整体来看,密度函数中心向右移动,体现出旅游经济效率总体在提升,但在2015—2018年产生了向左偏移,这一变化与其旅游经济效率在研究期后半段出现下滑趋势相对应。波峰的数量有2个,第一波峰在数值0.7附近集聚,第二波峰在数值1.7附近集聚,这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极化现象,中等效率地区占比较多,高效率地区的数值较为突出,区域非均衡状态有所体现。

从主峰的变化来看,主峰的高度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变过程,但整体高度有所下降,这表明旅游经济效率的极化现象有所减弱但出现了起伏;主峰的宽度呈现“变宽-收缩”的变化趋势,体现出旅游经济效率历经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发展过程;从波峰密度值来看,在2009—2018年间密度值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第一波峰主要在中等效率区集聚,密度较大,第二波峰在高效率区集聚,但密度不高,这进一步体现了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的地区差异客观存在,尚未形成“俱乐部收敛”型的格局。

(三)三大地区旅游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

由图6及图7可以清晰看出,东部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重心整体位置变化不大,基本位于江苏省与上海市交界处。东部地区的标准差椭圆呈现“西北—东南”走向,这与东部地区的国土形状相吻合,长短轴的长度均不断增加,这体现东部地区影响旅游经济效率的规模要素沿主要的延伸方向和范围趋于发散,长轴与短轴的差距较大,椭圆形状呈狭长状,表明东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方向性表征十分突出,区内差距较大,方位角的变化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后降,沿着“西北—东南”方向偏移了1.44°。

中部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重心整体位于湖北省,但多次向江西省方向产生偏移,这与两省旅游经济效率值的起伏相吻合。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走向,方位角整体的偏转并不明显,长轴长度缩短,短轴长度略增,表明规模要素沿主要的延伸方向趋于发散。随着时间推移椭圆形状渐圆,体现出中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的极化效应有所减缓,但椭圆的面积变化不大,说明中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未有明显提升。

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重心时空变化较大,重心轨迹经历由“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空间位移,呈现显著的西移趋势。标准差椭圆变化可分为2009—2015年及2015—2018年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椭圆的长轴与短轴长度极为接近,椭圆形状近似正圆,无明显方向表征;而后一阶段,椭圆长轴的长度迅速增加,短轴的长度明显缩短,椭圆的扁率明显增加,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且方位角偏移显著,整体偏移达13.66°。重心及标准差椭圆的西移变化趋势体现出云南省旅游经济效率显著提升的发展趋势。

(四)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σ收敛分析

利用公式(5)对 2009—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整体以及三大地带的旅游经济效率进行σ收敛检验(图8)。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经济效率σ收敛以2015年为拐点,可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为“显著收敛阶段”,σ值由2009年的0.458下降到2015年的0.305;2015—2018年为“显著发散阶段”,σ值持续增加。

东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σ收敛呈现出与长江经济带整体相似的态势,同样以2015年为断点,先收敛后发散,但在部分年份(2010年、2012年)存在短暂发散;中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σ值起伏较大,且众多年份存在明显发散特征,可判断中部地区整体不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大致呈现出与中部地区相反的变化趋势,整体收敛态势微弱,但在2009—2010年、2012—2013年、2015—2017年均出现发散现象,起伏较大。值得注意的是,除中部地区之外,东、西部及长江经济带整体均在2015年这一时间节点出现σ值突然升高的“翘尾”现象,而这一时间节点正好在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显然是受到特殊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出台使得旅游经济效率处于领先的省(市)抓住先机进一步提升效率,这一结果在2016年各省(市)旅游经济效率值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绝对β收敛检验

借助公式(6)与公式(7)检验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是否存在绝对β收敛,以判断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是否趋于相同的增长速度与增长水平,为进一步判定其收敛情况,本文分地区分时段展开如下检验:一是以2009—2018年为连续的时间段检验旅游经济效率的收敛情况;二是以2014年为分界线,分别估计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三大地区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旅游经济效率的收敛性(见表2)。

从长江经济带整体的角度来看,三个时间段下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除2014—2018年这一时段外,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其旅游经济效率总体存在绝对β收敛,旅游经济效率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具有“追赶效应”。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整体的收敛速度与收敛时间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距,整体时段及2009—2013年时段的收敛速度快、收敛所需的时间短,而2014—2018年时段不仅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收敛速度慢、收敛时间长,表明其后半段收敛效果不明显,区域内旅游经济效率未实现均衡发展。

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角度看,东部地区整体时段存在绝对β收敛,但分时时段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两个分时时段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较快,但由于中部地区整体旅游经济效率偏低且内部差距不大,因此这种收敛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趋同而非长时段的均衡发展;西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整体时段收敛现象显著,其绝对β收敛速度为0.080、收敛时间为8.651,高于长江经济带整体的收敛水平,而两个分时时段差距较大,2009—2013年不仅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收敛速度极慢,而2014—2018年收敛效果显著提升,收敛速度加快,收敛时间缩短,这与云南省旅游经济效率的快速提升密不可分。

(六)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条件β收敛检验

借助公式(8)与公式(9)对长江经济带的旅游经济效率进行条件β收敛检验,同样从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三大地区的角度进行(见表3),由于本文的面板数据选取时间不长,故只从连续时间段进行检验,不开展分时段检验。

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东部、中部条件收敛模型的参数值小于0,且均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收敛时间最短,这充分体现出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旅游基础设施、交通通达性、人力资本投入等影响旅游经济效率的常见因素都具有较高水平,因此呈现稳态均衡收敛态势;中部地区条件收敛效果也较为突出,这与中部地区省(市)旅游经济发展差距不大,旅游经济效率都集中在中值区有着直接关系,如何能实现高效的收敛发展是未来的着力方向;西部地区的条件β收敛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收敛时间与收敛速度相较其他地区也有较大差距,表明西部地区旅游发展远未达到成熟阶段,收敛路径未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但结合前文分析结果可知,西部地区在研究期后半段效率提升显著,旅游发展在逐步迈向均衡发展。

三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文通过测度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值,探究旅游经济效率收敛规律,得出如下结论:

1.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地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且演变特征迥异。综合观察期的效率测度,三大地区旅游经济效率呈现“凹”形结构,呈现西“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效率值的变化来看,东部地区下降趋势显著,中部地区始终维持在中等效率范围,西部地区效率水平高,上升态势明显。

2.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尚未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规模要素向西部聚集趋势显著。密度函数呈现“双峰”曲线,多在中等效率区及高效率区聚集,密度值有较大差异,表明旅游经济效率存在一定发展失衡及极化现象;标准差椭圆及效率重心整体向西偏移特征明显,体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效率不断提效增质的客观事实。

3.旅游經济效率收敛效果一般,地区差异与分时差异显著。σ收敛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散现象,且“翘尾”态势明显;西部地区绝对β收敛效果显著,随着时间推移,收敛速度加快、收敛时间缩减,东部与中部地区绝对β收敛效果微弱,但结合条件β收敛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并未呈现出显著的条件β收敛,旅游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综合可判断长江经济带尚未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与旅游经济的稳态增长。

(二)讨论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效率,缩小区域差异以实现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经济效率下滑的现状,应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的开展,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不同维度做好设计工作,贯彻落实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加强旅游发展理念,倡导区域内外旅游联动开发,并从制度层面破除因行政交割导致旅游合作运行不畅的困境。

2.东部各省旅游业起步早发展成熟,但面临发展乏力的现实问题。应着重加强科技创新,改善技术和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全方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系统制定并推动地域间技术交流合作等途径推动旅游产业深度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助推东部地区发挥持久辐射带动作用。

3.针对中部地区旅游竞争力不强、旅游经济效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趋同的现状,应凭借对标江浙沪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辐射效应”产生的红利,积极对接东部各省的空间势能,加强通力合作以增强自身旅游经济造血功能;各省市也需“因地施策”,合理调配资金、技术、人才,做到拓宽旅游发展渠道与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并行发展。

4.西部地区旅游效率长期向利好态势发展,但旅游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等问题客观存在。西部各省亟需加强综合立体交通建设以提升区位可达性;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制定协同发展策略以促进旅游要素的充分流动,为拓宽国际旅游市场、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助力。

本研究以旅游CO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表征,将生态环境内生化于旅游经济效率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测度结果的合理性,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本内涵;通过测度旅游经济效率、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收敛性规律,所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但限于指标数据的不易获取性,若将研究靶向进一步聚焦于市域、县域等更微观的区域,研究结果或会更具针对性及实际应用价值。

Abstract: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economy is not only to judge whether the input and output factors are reasonable, but also to gui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Taking 11 provinces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help of Super - SBM model, this paper measured the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by tak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the index of undesired output, and discussed the space - time ev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barycenter model and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method, and tested the the convergence of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egions by using the convergen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relatively high,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significant an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between regions; (2)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not yet achieved reg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scale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y have a significant trend of clustering to the west, and the shift of focus and the change of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re the largest in the west; (3) The convergence effect of tourism economic efficiency is average.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s and periods are significant.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vergence in regional σ convergence. The pure β convergence effect is weaker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and significant in the western regions, but there is no conditional β convergence.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ourism; space - time evolution; convergence; Super - SBM model

【責任编辑:吴应望】

猜你喜欢

收敛性长江经济带
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谱方法的理论简介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分析
我国省域经济空间收敛性研究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