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2021-01-03张固宁虎牛军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

张固宁 虎牛军

[摘要]科学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是党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推手,提倡正确的英雄观和英雄文化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正能量,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实践,坚持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留下了宝贵经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根本方法;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政治前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根脉。

[關键词]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人物;历史进程;历史经验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①习近平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②伟大时代呼唤伟大英雄,伟大时代成就伟大英雄。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引领,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回溯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史,汲取智慧经验,对新时代孕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认可和向往的英雄模范人物,对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一、“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问题的提出

英雄模范人物,即英雄和模范的并称,特指值得人们学习与效仿的典型或榜样;英雄模范人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旗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对团结人民群众、凝聚社会共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传播正能量都起着关键作用。“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包含着“选树与宣传怎样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怎样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两个问题,其实质上就是“倡导怎样的价值理念和培育怎样的人”的问题。多年来,学界对该领域关注颇多,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但主要精力都侧重于对党的英雄观和英雄情怀、榜样文化、英雄模范的精神品格等内容进行研究和解读,围绕着理论、制度或文化泛谈英雄和英雄精神,较少涉及对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具体历史进程和现实基础的细致梳理与研究。诸如:刘伟、刘晓哲从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榜样文化建设出发,提出要进一步建构榜样文化精神谱系,创新榜样文化传播机制,完善榜样文化制度体系。③韩云波则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出英雄观念与英雄制度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的两翼,英雄观念和制度的形成对实践中推动社会建设、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④何贝、韩苗苗立足价值、主体和实践三重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观,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英雄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坚定执着的奋斗精神、无私为民的奉献精神。⑤事实上,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的现实载体,本就是历史和具体相统一的存在。任何一位先进人物、英雄模范都是现实的个体,都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诸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英雄模范人物是立体的、不是扁平的,任何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出现都与特定历史环境相互关联,都服务于国家的某个目标、社会的某个领域或人民的某种需求。因此,对“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研究,应该回归历史材料,坚持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英雄模范人物形象、精神和文化的生成,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建立三维视角比较分析其精神文化形成脉络、传播机制和影响。本文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分析各个时期党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及选树与宣传的方式方法,解构英雄模范人物所代表的形象、精神和文化特征,为培养更多新时代所需的“英雄模范人物”探求启示。

二、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史

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史,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对英雄模范人物认识的思想发展史、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实践发展史两个部分,主要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在各个时期,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和时代环境的演变,党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1921年至1949年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民英雄观,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经历了开始萌芽、逐步探索和走向成熟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是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自发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党围绕打倒军阀、完成社会革命的中心工作,通过在工农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群团组织,参加国民革命,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意识开始萌芽,在革命斗争中初步明确了英雄模范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党的主要领导群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洗礼,开始意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毛泽东等同志在认识上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⑦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完成了从过去的“圣贤”救世的英雄史观向着推崇民众联合力量的群众史观的转变⑧,种下了人民英雄观的理论基因。二是党在领导工农运动实践中认识到榜样的巨大作用,开始以自身示范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这一时期,党通过先后创办《向导》《前锋》等党报党刊,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和文化,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意识普遍觉醒;特别是涌现了以澎湃、林祥谦、邓中夏、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向警予、瞿秋白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彰显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斗争、不畏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教育和团结了人民。

第二,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自觉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逐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党围绕“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任务,发展红军、扩大农村根据地建设并进行武装斗争,领导工农运动,逐步探索英雄模范人物选树与宣传的路径和方法。

一是以土地革命为实践基础,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逐步从政治、军事拓展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这一阶段,党创建并选树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才溪镇和长冈乡等“苏维埃工作的模范”⑨;并在革命斗争中初步实行以“对外宣传,对内教育”为目标的模范表彰方法激励英雄模范人物,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又加强了党与群众的联系,起到很好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二是党以先进思想为理论武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采用群众的方法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党纠正了长期以来照搬马克思主义和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教条化的错误,开始转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明确了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根本政治方向,为人民英雄观注入了政治灵魂。随着人民英雄观由理论走向实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强大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动力源泉。毛泽东就此指出,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⑩

第三,1937—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党自主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阶段。这一阶段,党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目标,围绕抗日救国的中心工作,领导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全面抗战,为民主和自由而展开斗争,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在新的斗争进程中走向成熟。

一是以党的优秀骨干为示范引领,营造了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和向往英雄的全新社会风尚,锻造了一代新人。这一时期,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号召全体党员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在“英勇作战、執行命令、遵守纪律、政治工作和团结统一诸多方面起到模范作用”⑪,科学选树并表彰了一批人民认可、支持和拥护的模范军人、劳动模范等光荣榜样代表,涌现了左权、赵一曼、杨靖宇、张思德、吴满有、甄荣典、刘建章等英雄模范人物。“爱国光荣”“劳动光荣”等观念深入人心,掀起了全社会向榜样学习的热潮。二是通过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革命民主主义精神和文化,构建起了英雄模范人物宣传话语体系。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多次论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提出文艺作品要选树多样化的典型人物,但更应该选树无产阶级英雄人物,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要有无产阶级意识。英雄模范人物应当具备革命性、阶级性、实践性和示范性逐渐在党内达成共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⑫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延安的革命土壤里培育出了浓厚的人民英雄情怀和文化,以文艺界为主要代表的社会各界热情讴歌了人民英雄史诗般的成就,创作了《我在霞村的日子》《八路军七将领》等优秀作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

(二)“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1949年至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该时期内党一跃成为全国执政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和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党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经历了承前启后、健康发展和曲折徘徊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承前启后阶段。这一阶段,党围绕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一化三改”社主义改造等中心任务,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继承了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了人民英雄观的内涵。

一是以统一战线为平台整合国家力量,党深入社会各领域选树和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精神号召、教育和团结人民,重整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一时期,党紧扣新中国“一穷二白、内忧外患”的紧迫现实,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诸如:在朝鲜战场上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志愿军战士,“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⑬,他们是人民眼中“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二是以国家功勋荣誉制度激励英雄模范人物,引导人民群众见贤思齐,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赋予的职权,先后在多领域制定了表彰奖励管理办法,并面向劳动模范个人及集体、先进妇女个人及集体等英雄模范人物或群体开展了多次表彰奖励实践。三是以歌颂英雄为中心,正面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和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一时期,党通过报纸、电影、文学作品等多渠道多方式改编和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歌颂英雄身上的伟大精神和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体主义精神,构成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就此多次谈到选树英雄模范人物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文艺工作必须“歌颂伟大、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文艺工作要“反映伟大时代,也要反映创造伟大时代的伟大人民”,并在全国第二次文代会上进一步强调:“今天文艺创作的重点,应放在歌颂方面,应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⑭

第二,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健康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志,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精神和英雄文化迎来繁荣期,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日益成为党领导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推手。通过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架构起人民英雄精神谱系,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在这十年间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一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注重精神和文化的内生性转化,全域式展开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这一时期,党围绕社会主义大生产运动,领导农业、工业和科技等多条战线齐头并进,在各个领域紧抓生产和进步,树立了大批典型和榜样,涌现了时传祥、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孕育了大庆精神、“两路”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中国精神。《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英雄儿女》《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歌颂革命英雄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不断传播,在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二是以群众路线为统领,宣传普及革命精神,锤炼英雄模范人物意志和信念,形成榜样引领机制。这一时期,党领导全社会通过深入开展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在全国上下纷纷建立展示英雄模范人物形象和精神的纪念馆或文化地标,逐步搭建起全国范围内的英雄模范人物宣传体系,人民英雄观从观念、精神和文化形态开始走向“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推动人民英雄文化由政党认同发展到社会认同、人民认同。人民英雄观的理论内容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模范选树机制、荣誉表彰机制等制度愈加完善,人民英雄文化内涵和传播机制得以发展,英雄模范人物理论、制度、文化的“三元一体”格局越发成熟。

第三,1966—1978年由于“左”倾错误思潮泛化,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进入曲折阶段。该阶段内,党受到“左”倾错误思潮的严重影响,国家机构和各项国家制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各类英雄模范人物的国家表彰奖励制度体系遭到了干扰和破坏,人民英雄观被主观化、片段化,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短暂脱离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出现了严重挫折。

(三)“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该时期内,党领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恢复并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经历了拨乱反正、科学发展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党通过与各种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地位,承继了人民英雄观,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回到正轨。这一阶段,党围绕经济建设、四个现代化建设等中心工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高度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摆脱了长期以来僵化思想的束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重塑了人民英雄观。

一是以总结历史经验为先导,全面恢复优良传统。这一时期,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教育等多条战线上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并在各个领域逐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⑮,“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⑯。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點是我们的传家宝。”⑰党的群众路线开始回归落实,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和加强,坚持人民主体性的价值指向在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实践中进一步凸显。二是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旗帜,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这一时期,国家机构和各项国家制度恢复正常运转,荣誉表彰奖励体制机制逐步恢复和发展,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表彰奖励制度陆续出台,英雄模范人物表彰制度网络体系基本形成,英雄模范人物理论、制度、文化的“三元一体”格局迎来新的生机。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地将有关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精神和文化的纪念建筑物放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加快了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开放和保护,大批围绕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的纪念馆、展览馆在管理和营运上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多元化,以物质形态承载的英雄模范人物形象、精神和文化迅速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产生了红色效应、榜样效应,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第二,1992—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与建立时期是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科学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党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改革开放深入实践中切实引导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向着健康、科学方向发展,选树了一大批道德模范。

一是坚守人民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指明了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这一时期,党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急剧变化情况下,牢牢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正面选树与宣传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有力地回击了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维护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二是科学选树英雄模范人物、传播英雄模范人物文化,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和道德引领作用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国家功勋荣誉制度和表彰制度走向体系化、规范化。通过引导榜样文化健康发展,深化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涵,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也更加科学。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开始全面立体地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功能,评选出了像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等英雄模范人物。

(四)“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2012年至今,党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两个大局,着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该时期内,党深化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出并倡导全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于从制度层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了人民英雄观,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进入守正创新阶段。这一阶段,党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从总体和战略上精心布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英雄模范人物理论、制度、文化的“三元一体”格局成熟定型。

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英雄模范人物精准定位,夯实了人民英雄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为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前进方向,开启了“以人民为中心”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创新了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全面阐发了“人民英雄”理念和价值。习近平多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定位英雄和英雄精神,他指出“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⑱,认为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⑲。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以“忠诚、执着、朴实”⑳概括英雄模范身上的光辉品格,指出“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进一步强调:“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些重要论述指明,英雄模范人物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服务。二是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顶层设计,创新了英雄模范人物选树和荣誉表彰机制。这一时期,党对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更加规范和科学,英雄模范人物类型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多部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规范了英雄模范人物选树标准和条件,为弘扬和保护英雄精神和文化提供了完整的制度依托和法治保障。2020年8月,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分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平凡英雄从人民群众中走来,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时代的精神楷模,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

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选树与宣传了大批植根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造福于国家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一系列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系统观念、制度和方法,留下了宝贵经验财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根本方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学理论,具有跨越时空和地域的伟力。它揭示了从自然、社会到思维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指明了通往自由、解放的道路。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地位和作用,指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向。自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百年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唯物史观,这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党推动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英雄模范人物是优秀精神和文化的代表,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同时也是选树与宣传英雄精神和英雄文化。百年历史经验表明,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性和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政治前提。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政治前提,关乎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荣辱成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历程中,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英雄”发展之路,科学回答了“选树与宣传怎样的英雄模范人物,怎样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这一问题。百年历史实践证明,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确保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始终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前提和关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坚持以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英雄模范人物固根强体塑魂,就是要让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民群众,同时又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孕育英雄模范人物的母体。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英雄模范人物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根植于人民的先进分子,具有崇高的人民特性,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要坚持从人民群众主体性出发。人民立场和属性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再次明示了全党追求人民解放、人类幸福的奋斗方向,既是要求必须站好为人民说话、为人民辩护、为人民造福、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立场,也是要求全党时刻做到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百年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领社会发展,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坚持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四)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根脉。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和国家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繁衍生息、薪火相传的根与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源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英雄模范人物精神和文化发源的精神沃土,更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文明碰撞、冲突与融合的坚实根基。新时代推进英雄模范人物的选树与宣传,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重要精神文化根脉。党的百年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英雄观,就在于党始终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选树英雄模范人物的重要精神文化根脉。

[注释]

①⑱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09-03(02).

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07):4-17.

③刘伟,刘晓哲.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21(01):16-23.

④韩云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探索,2021(03):166-178.

⑤何贝,韩苗苗.论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三重维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1(03):10-14.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12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⑧李佑新,黄春森.毛泽东的英雄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04):1-7.

⑨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⑫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9页.

⑬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10-24(02).

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27页.

⑮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頁.

⑰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⑲⑳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09-30(0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1-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10-28(0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0-22(02).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立法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周恩来对推动大别山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