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湟“花儿”与江南民歌口头程式研究(七)

2021-01-03杨生顺

群文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唱山歌程式情歌

杨生顺

(十五)+++++不+

“+++++不+”程式与明代《山歌》之“天上星多月弗多”“日落西山影弗高”等程式颇为相似,却是一种独立的新程式。

在四句式民歌中,此程式有时出现在第一句中,如:

江苏民歌:

早上爬起雾不开,

手拿兰花顺墙栽,

如若情郎认不得路,

顺着兰花一路来。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184 学林出版社 2011)

南京六合亦有同上作品,如:“早上起来雾不开,奴拿兰花顺墙栽。要是情哥你认不得路,沿着兰花一路来。”

上海亦有此类程式的民歌,如:

今夜吃饭饭不甜,

手端饭碗立门前,

失手打碎青花碗,

心思落在妹身边。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223 学林出版社 2011)

此类程式有时出现在前两句中,如:

江苏省无锡县民歌:

云里望月月不明,

雾里看花花不真,

浑水里过河心无底喏,

勿知阿妹她哪样心。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35 学林出版社 2011)

江浦民歌中,有时出现在第三句中,如:

可知红花怎样开,

小树怎样长成材,

花不勤浇花不开,

树不整枝不成材。

(姚鸣凤、陈秉坤《南京歌谣谚语》P14 南京古籍出版社 1990)

有时出现在一、三、四句中,如:

上海市青浦县民歌:

刀斩白藕丝不断,

倒折杨柳活转来,

雾打嫩菜心不死,

恩爱夫妻拆不开。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163 学林出版社 2011)

有时整首作品皆为此程式,譬如:

风吹云动天不断,

水推船移岸不移,

道断藕断丝不断,

隔山隔水情不变。

(网络)

此类程式的江南山歌也进入了河湟地区,如:

天上起云云不单,

河里起雾助天干,

蚕儿吐丝要吐光,

半路丢姐心怎甘。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139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吴歌的此类程式对河湟“花儿”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四句式“花儿”中,此类程式大部分出现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中,如:

城头上跑马马不怯,

城根里思想个你哩;

刀子儿剜肉者我不怯,

煨你的心肠儿有哩。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27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碟子里养鱼水不宽,

金鱼儿要受罪哩。

迷信的钱财我不贪,

一心儿攀花儿哩。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126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河湟“花儿”中,此程式又有创新,变为“++不++不+”,如:

风匣不拉锅不热,

锅热时要炒个肉哩;

一处儿不到心不热,

心热时要做个啥哩?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59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少部分出现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中,如:

天拉了云彩地拉了雾,

地湿者雾气不散;

我搬了石头你修了路,

长走的路儿不断。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36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黄河沿上的水鸭子,

石头儿不打时不飞;

我搭尕妹妹配对子,

刀扎棒打时不悔。

(朱刚:《“山花”烂漫映“少年”——西北花儿拾萃》P98 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

也有一些出现在第二句中,如:

雷响个三声海动弹,

海里的鱼娃儿不安;

阿哥们好似白云伞,

你走哈留不下半片。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17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石头上栽花难扎根,

干崖上庄稼么不成;

尕妹子待人不实心,

心坎上冻一层寒冰。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99~100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吴歌的此类程式在六句式“花兒”中也有,如:

青石头崖里的药水泉,

万鸟飞,

常年里吸给的不干;

要搭我俩的婚缘儿散,

三九天,

青冰上开一朵牡丹。

(剑虹、周健《甘肃民歌选(花儿)》P98 甘肃人民出版社1957)

此作品的第三句就用了“+++++不+”程式。

(十六)山歌不唱(不唱山歌)ABB(ABC)

明代《山歌》中有一首《唱山歌》:

郎唱山歌响铃铃,

北寺塔造起子两三层。

南山和尚塔上打拳露出子个样真本事,

下头人快活难为子上头人。

这首作品的起兴句“郎唱山歌响铃铃”起兴。后世江南民歌亦有这种唱山歌如何如何的起兴,如下:

吴县民歌:

山歌好唱难起头,

木匠难打雕花楼,

铜匠难打双簧锁,

铁匠难打钓鱼钩。

(《吴歌》P3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这首江南民歌的起兴,内容上与唱山歌有关。“山歌好唱难起头”道出了唱山歌的一些基本规律,即唱山歌本身不难,难的是开头,这就凸显了起兴程式的重要性。

此类吴歌亦传入西北,如:

莲花山“花儿”:

唱起山歌难起头,

木匠难修转角楼,

铜匠难刻双绣球,

画匠难画凤凰头。

(雪犁《莲花山情歌》P27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这首莲花山“花儿”与吴县民歌就像“双胞胎”,起兴与内容架构非常接近,可以说,这首莲花山“花儿”就是一首保留在洮岷地区的吴歌。

前面说的是唱山歌如何如何,那么不唱山歌又如何?江南民歌中这样的作品甚多。如下:

江苏苏州民歌:

山歌勿唱寂咚咚,

树叶勿唱哪来风?

六月里无风难过夏,

十二月里无郎难过冬。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4 学林出版社 2011)

杭州民歌:

山歌勿唱冷悠悠,

芝麻勿打勿出油,

糯米无药勿成就,

河里无水便成洲。

便成洲哎!

乖姐无郎不风流。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5 学林出版社 2011)

“寂咚咚”“冷悠悠”属“ABB”式词组。由此此类山歌的起兴程式可归纳为“山歌勿唱ABB”。

此类吴歌中,除上述“ABB”类型煞尾外,还有“ABC”类型的,如:

吴县民歌:

山歌勿唱要陌生,

劈面碰着唱歌郎,

旧年搭倷一年勿曾碰头,

今年要搭你梅花开放唱到菊花黄。

(《吴歌》P8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上海嘉定民歌:

山歌勿唱勿风流,

猪油勿煎勿出油,

梧桐落叶心勿死,

河里无水便成洲。

勿同妹撩心勿休。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48 学林出版社 2011)

上面的“要陌生”“勿风流”,可看作“ABC”式。

江南民歌中,“山歌勿唱”,有时为“山歌不唱”,譬如:

浙江瑞安民歌:

山歌不唱心不开,

大路不走生绿苔,

地主恶霸不打倒,

翻身日子哪里来?

(《中国各地歌谣集:浙江歌谣》P194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此类否定式起兴,也见于河湟“花儿”中。

不唱山歌着冷嗖嗖,

唱“花儿”要闹个五洲;

闹到个九州的十八县,

要闹得黄河水倒流。

(李少白、李养峰《河湟花儿大全【第一卷】》P34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1)

这首作品的第二句句末“五洲”与第四句句末的“倒流”都是二字尾,显然是一首河湟“花儿”。这首“花儿”的起兴句“不唱山歌着冷嗖嗖”明代吴歌“郎唱山歌响铃铃”语序程式完全相同;与后世江南民歌之“山歌勿唱寂咚咚”“山歌勿唱冷悠悠”等起兴程式相同,不同之处只是语序:后世的江南民歌多为“山歌勿唱+++”,河湟“花儿”则是“不唱山歌ABB”。

(十七)++++ABB

明代《山歌》中有较多的“++++ABB”类起兴程式,如下:

吃娘打子哭哀哀,

咦见情郎踱搭来。

黄丝草无根天养活,

荷花荡里藕船来。

东南风起响愁愁,

郎道:

十六七岁个娇娘那亨偷,

百沸滚汤下弗得手,

散线无针难入头。

这些吴歌的首句“吃娘打子哭哀哀”“东南风起响愁愁”均为“++++ABB”程式。此类起兴程式在后世江南民歌中很普遍。

宝山民歌:

天上乌云薄消消,

年轻寡妇最苦恼:

三岁小儿无爷叫,

千斤重担啥人挑?

(林宗礼、钱佐元《江苏歌谣集成(第三辑)沪海区》P53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出版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浙江杭州市桐廬县民歌:

莫嫌山歌音轻轻,

轻轻山歌悠悠情,

听歌要听歌中意,

听锣要听锣中音。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210 学林出版社 2011)

这两首作品首句中的“薄消消”“音轻轻”都是“ABB”式。第二首作品的第二句之“轻轻山歌”,接的是第一句句末的“音轻轻”,明显采用了顶针修辞。“听歌要听歌中意,听锣要听锣中音”两句并列,这是江南民歌惯用的手法。

日落西山红堂堂,

推开纱窗望情郎,

望郎望得眼睛酸,

念郎念得舌发烫。

(王士均《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P216 学林出版社 2011)

江浦民歌:

太阳下山黑漆漆,

麻雀落在竹园里;

燕子落在高梁山,

情哥落在姐房里。

(林宗礼、钱佐元《江苏歌谣集成(第一辑)金陵区》P144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出版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这两首南方民歌的起兴句“日落西山红堂堂”“太阳下山黑漆漆”,涵盖了江南民歌“++++ABB”“日落西山+++”“太阳下山+++”三种惯用起兴程式。

用“++++ABB”起兴的吴歌,也传入了河湟地区,有一组作品是这样的:

妹妹碾米在场东,

石雕碾子千斤重。

哥偷跑来问妹妹,

许我终身大事情。

妹妹为人响铮铮!

句句话儿铁打钉:

若要我俩婚姻散,

碾米碾子飘空中。

(许英国:《青海藏族情歌三百首(附汉族近代歌谣)》P142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1984)

为什么这是遗留在河湟地区的江南民歌呢?原因有二:一是第二首作品的起兴句“妹妹为人响铮铮”与明代吴歌的起兴句“东南风起响愁愁”“郎唱山歌响铃铃”皆为“++++响BB”程式。二是青海不产米,“妹妹碾米在场东,石雕碾子千斤重”和“碾米碾子飘空中”完全不是河湟地区的生产场景,这两首民歌坦然直白,完全是江南民歌的特色与风格,“碾子”是吴语方言。

此类程式的吴歌,在河湟地区有过变异的迹象——

九曲黄河浪滔滔,

一片情心跟水漂。

心急比水快千倍,

飞到天涯把哥找。

(许英国:《青海藏族情歌三百首(附汉族近代歌谣)》P131~132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1984)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古老的青海民歌,但仔细分析却不是这样。从起兴句看,“九曲黄河浪滔滔”为“++++ABB”程式,以黄河起兴的江南民歌也是有的。从整体结构看,与现在的大部分河湟“花儿”不同,第二句“跟水漂”与第四句“把哥找”均三字煞尾。从情感基调看,歌词意思句句顺承,极富浪漫色彩,“心急比水快千倍”,顺承上句“一片情心跟水漂”,极尽夸张之能,作品风格与江南民歌极为相近。

天上大雨发拉拉,

我打雨伞到东洼,

半路上碰见花花妹,

快把雨伞送给她,

妹妹想拿又不拿,

怕我淋湿难回家,

我说只要妹不湿,

我愿作一只浮水鸭!

(许英国:《青海藏族情歌三百首(附汉族近代歌谣)》P137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1984)

这首作品采用了賦体手法,描写了天下雨,路遇“花花妹”,雨中送伞的场景。这也是保留在河湟地区的一首吴歌。除八句式的赋体与第二、四、六、八句三字尾外,“天上大雨发拉拉”包含了吴歌“天上+++++”“++++ABB”两种起兴程式,并且“我愿作一只浮水鸭”就是吴歌中的句子。

此类吴歌还收录在河湟“花儿”中。如:

天上星星一撮撮,

星星伴的月亮哥,

月亮伴的娑罗树,

贤妹爱的小阿哥。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72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这首所谓的“花儿”,不论起兴程式,还是谋篇结构;不论思想内容,还是情感基调,皆符合吴歌的特征。“天上星星一撮撮”包含了“天上+++++”和“++++ABB”两种起兴程式;“月亮哥”是南方人对月亮的称谓;后第三句采用并列式,是吴歌中常见的结构。

“++++ABB”起兴程式,在河湟“花儿”中也是有的,如:

青苗的地里绿盈盈,

我当了纱绸子了;

唱一声“少年”了肉儿听,

我到了你前头了。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86-87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这首“花儿”的第一句“青苗的地里绿盈盈”,便是“++++ABB”式起兴。“绿盈盈”与保留在河湟“花儿”中的另外一首吴歌有可比之处,这首吴歌是这样的:

隔窗看见桂花林,

桂花开的水盈盈,

心想桂花跟前坐,

没有穿针引线人。

(《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P66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 1979)

这首吴歌是一首典型的“隔”类起兴的作品,第二句“桂花开的水盈盈”与上面河湟“花儿”的“青苗的地里绿盈盈”,不仅用词相同,而且有“++++ABB”的共同程式。

此类程式的河湟“花儿”还有如下作品:

菜籽花开亮晶晶,

石榴花开者水红;

你身上得下相思病,

冇有个看好的先生。①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青海省大通县卷:大通花儿集》P208 青海大通县文化馆 1986)

这首“花儿”的第一句,兼具吴歌“++花开+++”“++++ABB”两种起兴程式。(全文完)

注释:

①“先生”:河湟方言,即大夫、医生。

猜你喜欢

唱山歌程式情歌
乡村
土家族情歌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芦家景象
两种人
土家山歌唱起来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
戏曲音乐的“程式”再思考
再唱山歌给党听
情歌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