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深处,挂着一道彩虹
2021-01-03晓可
晓可
宋老师刚接手四(2)班时,前任班主任递给她一份全班的名册,然后重重地在“梁磊”这个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叹口气说:“这个学生,不好管。”
年轻的宋老师白净的圆脸庞上总挂着两个甜甜的梨涡,温暖可爱。这是她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踏入四(2)班,目之所及,几乎所有学生都在低头用功,除了最后一排的那个男生。只见他将书本、草稿纸扔得遍地都是,在一个本子上唰唰乱涂,然后又粗暴地撕下这页纸,揉成一团,重重地丢到窗外。
“谁是梁磊?”宋老师淡定地问道。顿时班里一阵交头接耳,而梁磊置若罔闻,依旧重复着之前的动作。“老师,他脑子有点小问题。”不知道是谁悄声说了一句,一石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低声附和起来。梁磊似乎早已习惯了,他面无表情,继续将纸团一个接一个抛出去。
宋老师一声不吭,她不想从梁磊的这些表现中去盲目做判断。“任何行为都有复杂的动机,你需要寻找背后的真相。”这是她读教育学时,老师反复强调的。所以,她决定去梁磊家家访,这是揭开迷雾的第一步。
梁磊的父母做生意已有十几年,平日里计算利润精明老到,但只要提及儿子,他们就双目失神,一脸茫然。父亲苦笑了一声,说:“宋老师,你是第一个来我家的班主任。以前的老师都懒得管他,但我不怪老师,因为连我也没办法了。”母亲听到这儿,泪流不止,哽咽着接过话头:“磊磊上幼儿园时就坐不住,跟同学交流也不好,话说不出来就犯急,一拳打过去。我们总以为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上小學后更差,从来没有听完过一节课,不是乱插话就是自己跑出去玩。每天做作业,我都得时刻盯着,只要我一走开,他就马上干别的了。可就这么每晚陪着,成绩还是倒数。”
宋老师一边听,一边想:为什么梁磊会变成这样?临走前,父亲拜托道:“孩子什么也不听,只能靠打,但我实在打不动了。你是老师,可不可以帮帮我们?”“好。”宋老师用力点点头。
第二天,她就把梁磊的座位挪到了第一排。虽然在老师眼皮底下,但梁磊还是我行我素,课堂上随意插话或闹出各种动静。宋老师用最大的耐心去引导,上语文课时,即便梁磊读漏字、念串行,她也会不厌其烦地点名让他读课文。
一晃,公开课要来了,学校领导都要来听课。同事“好心”提醒她,把梁磊“请”出去吧,到时影响课堂纪律可不好。宋老师笑了笑,不置可否。公开课那天,梁磊照常坐在第一排,宋老师也还跟平常一样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第一段。许是有些紧张,梁磊磕磕绊绊地读完第一句,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同学们一阵哂笑。突然,梁磊大喊一声,一把将书本大力砸到地上,然后头也不回地冲出教室,顿时班里乱作一团……
自此,梁磊再也没来过学校。宋老师陷入焦虑,每天都好像被一团难以名状的阴影笼罩着。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在学校里听到了一个有关“多动症”的科普讲座,心中似乎升起了一个明亮的小太阳。她赶紧联系梁爸爸,建议他们带梁磊去医院看看。
经过一系列检查,梁磊被诊断为多动症,基于他的年龄和症状,需要药物治疗。一听要吃药,一向配合的梁爸爸却有点急了:“这不行,孩子还小,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医生耐心地跟他解释清楚药物的安全性后,梁爸爸总算勉强答应下来。
没想到服药一周后,梁磊就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他居然能安静地听完一节课、完整地做完一份作业,上课也没有再插话和打扰同学;两周后,除了学习能跟上其他同学,在与他人起冲突时,梁磊也没有一言不合就动手,而是学着友好理性地沟通。梁爸爸喜上眉梢,告诉众亲友:“我家梁磊变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一度排斥用药的他,如今成了每天监督儿子按时吃药的活闹钟。
三周过去了,梁磊简直“脱胎换骨”,他已经成了宋老师课堂上的“御用”领读员,每篇课文都读得既流利又准确。最重要的,这次季度测验,梁磊的成绩已经一跃到了中等。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梁磊悄悄对宋老师说:“老师,我会听医生的话,好好吃药,我一定会进入全班前十的,我向你保证!”
看着一个全新的朝气蓬勃的梁磊,宋老师的梨涡又甜甜地荡漾开来,她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晴天,蓦然发现,在迷雾的最深处,原来有个光明的出口,那里挂着一道名叫“希望”的彩虹。现在,梁磊终于摸到了这道彩虹,她也是。(本刊原创稿,感谢上海市儿童医院赵艳君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