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能量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1-01-03蒋闻蔚袁奚佳曹震宇
蒋闻蔚 袁奚佳 曹震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肌肉能量技术(MET)最初是由骨科医生Fred Mitchell开发,用于治疗软组织挛缩、减轻疼痛、拉伸紧张的肌肉和筋膜、改善血液循环[1-2]。治疗师精确控制施力的大小与方向,患者通过肌肉收缩对抗治疗师的阻力,以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缓解疼痛[3]。目前我国临床对于功能训练、物理因子疗法以及中医学传统疗法等有较多研究,但是MET技术临床应用尚未普及。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关于MET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列举针对不同疾病所采取的手法操作方式,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MET的基本操作[4-6]
1.1 收缩-放松(CR)技术
治疗师将患者的关节被动活动至休息位或阻力出现的位置,固定并让患者抵抗治疗师所施加的力5~10 s,并嘱咐患者不可屏住呼吸。该技术可以放松张力过高的肌肉,恢复本体感觉。
1.2 等长收缩后放松(PIR)技术
治疗师牵伸目标肌肉,直至引发疼痛或能够感觉到软组织阻力的位置,让患者在抵抗治疗师阻力的情况下,目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不引起关节运动,持续5~10 s。该技术可以延长短缩的肌肉及筋膜,降低肌肉的张力。
1.3 交互抑制(RI)技术
治疗师牵伸目标肌肉直至患者疼痛或者感觉到软组织阻力时,让患者主动收缩目标肌肉的拮抗肌,同时治疗师施加阻力5~10 s,重复3~5次。此项技术运用RI原理,可以和CR或PIR技术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1.4 收缩-放松-拮抗肌收缩(CRAC)技术
该技术将PIR及RI相结合,先对目标肌肉进行PIR,然后诱发目标肌肉的拮抗肌收缩。此项技术能延长挛缩的肌肉,牵伸粘连组织并且降低肌肉张力。对挛缩的肌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瘢痕粘连患者。
2 MET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
2.1 MET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颈椎病有多种分型,MET技术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系统,颈部肌肉与颈椎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7],故本文选取其中与肌肉系统密切相关的两个分型,以提供参考。
2.1.1 治疗颈型颈椎病分型 颈型颈椎病(又称软组织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表现为颈部肌肉疼痛与僵硬[8]。近年来由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部分人长时间处于颈部屈曲的状态,导致颈部活动减少,颈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PIR技术可以有效放松颈部肌肉,降低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沈杰等[9]采用MET治疗颈型颈椎病,对照组进行颈椎牵引疗法、推拿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推拿治疗改为MET,在评估患者的疼痛或痉挛肌群后,运用PIR疗法;每次训练30 s,放松10 s,10次为1组,做2组。治疗后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疗组疗效更优。说明MET技术可以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提升软组织伸展性。此外,治疗后需要对患者开展康复宣教,帮助患者改变原有的不良姿势与习惯,预防复发。
2.1.2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常见,患者颈部长时间紧张,进而导致颈椎产生退行性病理改变[10]。由于脊神经根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治疗时可以联合运用关节松动技术与MET。谭永胜[11]运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处理神经压迫问题,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MET,处理肌肉失衡问题;针对特定的肌群让患者左右侧屈、后伸、前屈,主动进行向心性PIR训练。通过CASCS、NPQ量表和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进行评定,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值得推广。
2.2 MET技术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主要是由于肩关节滑囊、肌腱受到感染、创伤或者发生劳损、退变引起,多见于老年人[12]。传统思路治疗肩周炎时常运用关节松动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运用超短波疗法减轻炎症。袁建等[13]提出传统联合疗法无法完全解决因肩周炎导致肩部活动受限而引起的肌肉层面问题,故需要使用MET以恢复肌肉功能。在此问题上MET操作如下:将患侧肩关节活动至关节活动的终末,给予一定阻力,嘱咐患者维持等长收缩。治疗后,患者徒手肌力评估(MMT)等级上升,VAS评分下降。钱云辉[14]运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MET,对肩周炎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且缓解疼痛。
2.3 MET技术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由于肱骨外侧髁周围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炎症[15]。治疗时以消除炎症、抑制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为目的,以减轻日常生活活动的受限。章杰民等[16]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联合使用Maitlland关节松动术与MET,并配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局部热水浴、红外线疗法),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MET具体操作为:患者俯卧位,肘部伸直,治疗师将患者腕关节至于无痛或轻微疼痛位置,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完成后,相同体位下患者腕背屈,治疗师进行腕关节的掌屈离心收缩训练。
2.4 MET技术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骨骼肌肉功能紊乱的疾病,以腰部活动受限和疼痛为主要表现。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均可引发下腰痛。腰部肌肉的肌力不平衡可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生物力学模式发生改变,致使腰痛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因此下腰痛使用MET技术治疗的重点是重新调整肌肉张力和长度以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17]。
2.4.1 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 非特异性下腰痛无具体病因,常规处理思路为运用物理因子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李周等[18]研究干扰电结合MET治疗此病,随机抽取40例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扰电结合MET治疗,对腰部竖脊肌实施MET技术(CR及RI)。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优。证明干扰电结合MET能有效缓解下腰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4.2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或者药物治疗;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部肌肉长期紧张,腰椎间盘长期承受应力压迫,处理这部分肌肉骨骼系统方面的问题可以选取MET技术。针对此情况,孔佑象等[19]联合使用神经张力手法以及MET技术开展治疗,对患者的坐骨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采取神经张力手法松动;MET操作为患侧腿伸膝屈髋,治疗师于障碍点嘱咐患者主动做髋后伸(等长收缩)训练,10 s后放松;重复以上步骤至障碍点不再后移。经研究,MET可增加背部核心肌肉力量并缓解疼痛,综合使用神经张力手法、MET技术与物理因子治疗可以较好的弥补单个方式的短板,使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不易复发。
2.4.3 治疗腰肌劳损 周阳等[20]使用中药熏蒸以及MET治疗腰肌劳损。将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都进行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追加中药熏蒸以及MET治疗,训练方式为竖脊肌和腰方肌的PIR训练。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腰痛程度及疗效,观察组VAS量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药熏蒸结合MET治疗能使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更好地激活核心肌群,增强骨盆和脊柱稳定性。后期随访中复发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了核心稳定训练和MET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更有效。
2.5 MET技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
2.5.1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KOA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发展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者甚至丧失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1]。
宋莹等[22]指出KOA的重要康复手段之一是功能锻炼,主要运用MET中的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苏明莉等[23]联合使用关节松动术与MET进行治疗,关节松动术采用Maitland的Ⅰ、Ⅱ级手法,MET技术进行屈膝和伸膝训练。研究表明,4周以上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KOA患者关节活动度,且MET操作方便,无疼痛刺激,患者接受度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2.5.2 MET技术在半月板损伤后康复中的应用 半月板具有缓冲震荡、保护关节软骨、稳定关节、分散压力等作用,由于近些年跑步等运动的热度逐渐增加,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4]。外科手术是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为确保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常需接受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活动受限程度。叶致宇等[25]研究了基于MET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对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配合MET训练,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MET康复训练包括:针对股四头肌的PIR、收缩放松以及离心性收缩训练。干预后,患者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降低,膝关节活动度提高,疗效明显。
2.5.3 MET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被动稳定结构。ACL损伤将降低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现代常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ACL的修复,但是术后膝关节屈伸肌力和胫骨内旋肌力均会下降,造成患肢的肌肉萎缩、膝关节功能下降以及平衡感觉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26]。常规方法治疗方案有主动垂腿、关节松动术及冰敷。为了避免术后的不利影响,李九群等[27]对ACL重建术后患者运用MET进行训练,使用MET技术中的PIR技术和RI技术针对膝关节屈曲运动进行训练。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改善明显,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恢复良好。
2.6 MET技术配合牵伸治疗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或赛跑者足跟),是由于骨膜受不当应力造成的软组织慢性劳损,常伴有无菌性炎症[28]。本病通常是由于行走时间过长、久站或过度运动刺激跖腱膜,导致生物力学平衡发生改变。朱迪等[29]认为使用MET技术治疗足底筋膜炎可以放松紧张的肌群,促进功能恢复,改善肌肉以及筋膜结构,调节生物力学平衡。针对此病可采用的MET训练如下:对足部趾屈肌群和小腿三头肌进行PIR训练以及离心收缩训练。治疗后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显著变小,VAS评分明显降低。
3 结语
多项研究表明,临床上MET多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并且MET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多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与中医传统疗法、关节松动术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等联合使用。不足的是,检索现有数据库,较少见单独运用MET技术进行治疗的文献;大部分研究中将MET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措施,现有研究中难以探明MET在联合其他疗法治疗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这也体现了这一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MET操作时缺乏量化标准,不同治疗师使用该手法时所施加的阻力会存在误差,导致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来看,制定MET技术操作指南以及开展MET技术临床规范化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康复医学发展仍不够完善,高水平康复治疗师团队不够壮大,而MET操作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施加不同的阻力、严格控制抗阻时间、精确把握抗阻方向、准确引导患者完成规范动作,需要患者与治疗师的密切配合。但是该技术有优秀的机制,开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痛苦少,针对性强,易于与其他治疗手法联合使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