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国际汉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2021-01-03张丽

喀什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称留学生汉语

张丽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从2020年3月起至今,因为新冠疫情,国际间的人员流动控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受此影响,新疆的留学生教育已全部转至线上,虽然生源数量减少,但新疆并没有停止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本科、研究生层面的培养、招生工作依然在线上有序地推进着。

就目前来看,新疆接受国家安排的来华留学奖学金生的人数及规模明显比疫情前缩减了很多,但后疫情时代,不仅新疆的国际汉语教育事业面临着师生间空间距离的挑战,整个国际汉语教育事业,都在一起思考着未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汉语教师在工作与专业发展方面,也必须正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与个人发展方向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1],预示着中国开放交流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相应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有更多的责任在身。在开放交流的未来,新疆的国际汉语教师群体该怎样面对个人专业发展的瓶颈与挑战呢?

一、国际汉语教师职业标准、专业发展内涵

目前我们的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标准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07年10月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框架,其中,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五个模块:(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2]

《标准》于2012年经修订再次发布,2015年正式推出并实施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中,通过对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察,评价应试者是否具备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2019年底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十分重视。[3]1966年就提出:“应当把教师也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也会辐射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化传承。

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指作为个体的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4]国际汉语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其专业发展的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5]这四个阶段,自觉地由非专业教师成长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意识、态度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的过程。

二、新疆高校国际汉语教师的世界汉语教学工作现状

(一)落实中亚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的工作任务,推进海外教学工作

2008年,新疆开始在中亚建立孔子学院,年底,国家汉办在新疆成立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参与培养留学生的高校都有汉推办公室,根据国家汉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的工作安排,落实每一项工作任务。截至2015年底,新疆高校在周边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6国已建成9所孔子学院,下设25所孔子课堂和75个分支教学点,注册学员总人数已达3.6万余人,参与汉语学习和文化体验活动达12万人次。[6]

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后,参与汉语学习的学员人数众多,新疆高校的孔子学院教师队伍数量在增多。新疆高校国际汉语教师在外派过程中,克服事业初创期的各种困难和文化震荡,圆满完成了孔院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完成了国家交付的光荣使命,多人多次获得全球孔院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新疆所建设的孔院也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的称号。目前,语合中心(国家汉办)公派教师出国任教的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着,今年选拔出的新疆公派教师正在办理出国前的一系列手续。

(二)圆满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各种语言文化项目

从国家层面到自治区、市、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体验。国际汉语教师积极策划、组织和参与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和中国年、汉语桥、夏令营、暑期参观学习体验等各级各类的项目、比赛活动和中国年节文化体验活动等,鼓励、陪伴学生参加整个过程。从1985年新疆第一次接受留学生开始到现在,新疆的国际汉语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使外国学生的第一课堂充实有趣,第二课堂丰富精彩。[7]疫情期间,汉语桥配音比赛,中国侨联的网上夏令营、秋冬令营也在正常推进着,并受到学生欢迎。

(三)编写面向中亚地区的汉语教材

在国家汉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办公室的指导下,新疆的国际汉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多个系列的汉语教材的编写任务,弥补了面向中亚地区的汉语教材的缺失。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亚五国语言的教材。从2009年开始,陆续推出了哈萨克语、塔吉克语、吉尔吉斯语3个语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大众汉语到商务汉语、工具书及词典等60多个品种的教材,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对外汉语系列教材。[8]

三、新疆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平时工作内容庞杂,教师精力过于分散,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新疆的国际汉语教师,平时除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班主任工作,保姆式管理留学生。留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往往一两个素质特别差的学生,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甚至整个生源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班级建设上,班主任需要花费比中国本科生更多的精力。

疫情之后,留学生都在线上学习,国际汉语教师既要配合国家整体的抗疫要求,居家隔离,及时调适自己的心态,还要持续关注身处世界各地的自己班里的学生情况;既要联系并给予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帮助滞留在中国的留学生们健康顺利地回国,还要不断了解学生所在城市的疫情动态、学生及其家人的身体情况,及时汇总并向学院、学校上报。在这一过程中,国际汉语教师们既要克服疫情带给自己和家人的种种不便,还要把关心和鼓励、温暖和坚强传递给留学生,内心必须十分强大。

由于学生暂时只能在自己的国家上网课,存在网络费用高、网络不顺畅、协助家人完成家务等多种因素,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习,且产生焦虑和困扰。他们会第一时间向中国班主任倾诉,或者不考虑时差因素不间断地咨询返回中国的时间等事宜,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在课余时间的工作量,导致担任班主任的国际汉语教师在加班备好每一堂网课的同时,还需要费心尽力地进行和学院、留学生的沟通工作,以及时传递信息,安抚学生情绪,做好舆情监督和管理。

(二)专业领域的宽泛性和科研成果刊发的“双少”特征,影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是教学时知识广博,组织学生生活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科研时精深钻研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和《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考取,需要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储备。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教材教法、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心理学等知识。但是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国情和政治背景的动态发展的留学生群体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国际汉语教师具备的综合能力,远远超过证书考试所划出的范围。

科研方面,国际中文教育是新兴的交叉学科,[8]涉及语言学、统计学、跨文化传播、教育学等知识,需要教师从宽泛的知识领域中寻找一个关注点,做深做透。据调查,2015-2017年,全国期刊发表论文中,与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有关的研究主要围绕在汉语教学、汉语教材、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汉语二语习得等主题类别。[9]目前,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度较高的CSSCI期刊仅有《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扩展版)和《汉语学习》(扩展版)四种,且除《华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其他三种期刊发表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数量都较少,仅占发文总量的17%-45%,这种“双少”特征,导致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在CSSCI期刊发文难上加难。[9]

(三)职称提升空间狭小,使教师产生挫败感

高校是教学科研单位,教师必须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培养学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从教学维度来说,国际汉语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工作繁琐程度和周教学工作量,已经远超其他专业的教师群体。疫情期间,国际汉语教师主要是做好教学准备,备好网课,联系学生,关心学生,督促学生按时在线上课,及时提交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等。毕业班班主任需要督促学生参加线上补考,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毕业论文、毕业照片等相关材料。这次疫情结束后,学生大批返回中国,国际汉语教师的工作量依然会回到从前。从总体来看,新疆高校国际汉语教师的周课时量都在10-16节,精神高度紧张。

从科研维度来说,教学和管理任务较重,使教师难有时间进行学术积累、思考和静心写论文,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使其教学实践转向科研成果的过程非常困难。

1.本科就是对外汉语专业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完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习之后在大学任教的教师,存在科研的短板,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写的是实践性文科,汉硕属于专业硕士,并不是学术硕士,在培养的过程中,科研的训练远远不如学术硕士充分。

2.目前新疆高校的国际汉语教师中,还有不少多年前留校任教,或者应聘入职的硕士学历的讲师。他们在进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任教前,所学专业有传播学、文学、文艺学、文学批评、民族学、国际政治等,都不是汉语国际教育。因为没有与之前所学的硕士专业相关的课程讲授,所以从其硕士所学领域来看,无法做到教学相长。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师,在评副高职称时,他们应该走语言学职称通道还是应该走自己所学专业的职称通道?职称评审时处境尴尬,也耽误了教师最宝贵的专业发展期。

3.很多期刊的发文要求作者为副高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文章必须是课题成果,所以在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有难度。目前新疆高校副高评审的基本条件是: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主持自治区级课题,要有教改论文。如果发教育类的核心期刊,非教育学出身的教师,缺乏教育学相关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无法与专业从事教育学研究科班出身的教师相比。

在教学方面有课时量的要求,难以有时间完成科研任务;在科研方面,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也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因素造成国际汉语教师职称评审的困境,使职称评审成为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的“痛”。在职称评审方面,很多人止步于讲师。有的国际汉语教师,看到提升职称无望,已经出现改行想法,甚至有老师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从业多年,职称提升无望,内心的挫败感和工作一直繁忙,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较大。

(四)学历提升前景难料,解构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转行进入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的高校教师,长期不在自己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专业领域工作,对之前所学的知识和科研训练的积累都有所损耗。工作几年后,就算报考自己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一直保持学习状态的应届学生相比,科研积累和专业水平都不占优势,被录取的几率非常小,一旦录取,按照学科归属,又脱离了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领域,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很有可能全部付之东流,浪费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国际汉语教师资源的流失。

目前对外汉语(或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博士点主要还是设立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之下,培养方向还是偏重于语言学。现在已有的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所培养的是教育博士(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培养目标中所列的必读书目,也多是偏重语言学的著作,硕士阶段研究的领域为语言学的教师比较适合报考。跨专业考博,备考和顺利毕业都需要克服较多的学业困难,毕业也很不容易。

(五)教材更新掣肘教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1.不断更换教材,备新课,课程稳定性弱,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形成冲突

教学过程中,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材种类比较多,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系列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系列的,例如:《汉语教程》《发展汉语》《成功之路》《博雅汉语》等等系列教材。孔子学院使用的教材与国内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

教材不断更新,方便学习者及时学到更多最新的语料,但教师需要不断准备新课,几乎无法实现针对一本教材的“教学—反思—再教学—提升”的过程。各高校的督导听课、课堂评价,对不断备新课、上新课的国际汉语教师来说,是动力也是严峻的挑战。

国际汉语教师中很多老师都是班主任,带学生四年,每学期都要在所带的班级里担任一门主干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在别的班里担任一门分技能训练课。四年中,担任的课程从语言课的各个技能课到文化课,每学期都要备新课。

融媒体时代,在PPT中融入多媒体材料是教学督导听课的评价内容之一,意味着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充实教案。在这种教学语境下,如果继续不断换教材,耗费教师全部的精力不断备新课,那么这样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只会快速地消耗国际汉语教师的学术生命,影响到新疆在国际汉语教育或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2.编写新教材,挤占教师教研时间

总体来看,面向中亚学生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现在各高校中年及以上的国际汉语教师,几乎都有编写教材的经历。话题选择、语料筛选、语言点的编排顺序、文化点的配合等等,需要教师付出几乎所有课余时间,严重挤占了教师的科研时间。编写教材占用的时间并不比撰写论文的时间少,但是在权重上,用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编写出来的一本教材,无法与一篇论文相比。这个很实际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前景预期

汉语国际教育这项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和实力、是否具有国际话语权、国与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往来等密切相关。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相当重视的一项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事业,截止到2017年,已有超过2万名留学生在新疆高校就读。当年预期,到2020年,全年接受外国留学生规模达2万人次。[10]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影响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是由于政治原因,孔子学院在欧美部分地区发展受限。二是因为疫情影响,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中,曾经最令人苦恼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转为师资力量过剩。部分高校已开始拆分原本负责留学生培养的学院,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转至相关学院,分流教师,以优化全校的师生比。在留学生规模特别庞大的那些年,新疆各高校为了缓解在职教师不足的压力,聘请了一些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专业的外聘教师、同职级教师和专门赴孔子学院任教的专任教师。疫情之下,有的非在编教师合同到期,面临着将要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局面。其中有一大部分教师年龄已经超过35岁,重新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考博,都是未知。新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了几十年才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将面临着分流转行,这些师资的流失,非常可惜。三是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在探讨与研究中,至今仍没有定论。[8]

当然,国际汉语教学不会在现在“遇冷”和受疫情影响而止步,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只是这个未来的具体时间,现在还无法预测。目前能够确定的,是这两年留学生的数量一定会有所缩减,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大趋势。国际汉语教师要承担所有政治风云变化和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留学生生源缩减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四、新疆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教师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找准学科定位,积极做科研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新疆国际汉语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专业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科研突破口,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聚焦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教学科研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目前教学内容与科研内容相结合并且能够取得相关核心期刊的发表资格的论文非常少。从事新疆留学生教学的一线教师要认识到,能够有机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基本为宏观领域对比,有海外教学经历并且掌握孔子学院相关资料而进行的语言战略研究、语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如果想要发表核心论文,继续提升自己职称,就要对标找出自己能够聚焦的科研突破口,积极做科研。

(二)科学管理,删繁就简,做好工作分工,集中教师精力,做好合理的教师发展规划

高校要进一步探索留学生管理的模式,不仅做好一线教师管理方面的保障工作,还要进一步通过清晰的管理制度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权威,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而不是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学生资料收集和管理方面,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的到约定时间自动关闭的性能,尽量减少人工介入,可以一次性由学生自己提交到网络平台的资料,就不要再让班主任、辅导员多次催促、收取。

从学院层面看,极其有必要对每一位新入职的教师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要考虑学院能为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做什么。对年轻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做得越细越好,细到五年之内,每年应该完成多少科研任务,产出多少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未来十年内应该在职称、学历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收获;学院可以为教师提供什么样的保障,都可以让年轻的老师自己先设计,然后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教授团队和教学委员会的督导组专家为年轻教师和中级职称教师“诊脉”“把方向”。之后再根据教学效果和个人研究的兴趣做微调。总的来说,要集中精力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让年轻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提升职称和学历水平。

(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应用性文科,课堂控制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们在一周12-18节课的日积月累中锻炼出来的,教学能力除了可以通过教学效果来检验,还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来展示。比如参加2020年暑期的全球国际汉语教师微课大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教师有机会跟着培训资料学习微课制作,并且学习之前比赛时评选出的优秀微课视频,取长补短,提升教学实力。今后,国际汉语教师更要积极参加更多的各层次的教学比赛,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互助讨论中一起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实力。

(四)制定出符合国际汉语教师工作实际的职称评审制度,让教师体面安心地教书育人

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职称评价体系要与其他专业相区别,在教学中,国际汉语教师除了备课、讲课,有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耗费在不同质量留学生的课堂课下管理、第二课堂的策划和组织中。集中住校的留学生,还需要老师早晚自习的管理和宿舍管理等等隐形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如果一定需要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才能够具备参评高级职称的资格,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国际汉语教师仅仅止步于讲师职称。

针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实际,应当有相应的职称评审体系,这样,国际汉语教师才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对这一事业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在职称评审时,留学生班主任的赋分权重要更高一些,带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比赛的赋分也要有相应的权重,核心期刊的数目要求要相对下调,编教材、教学课时的赋分权重和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奖的赋分权重也要相应提高。这样才能够让国际汉语教师在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给予学生人文关爱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称评价,得到与付出相应的认可。

(五)坚守学术自信,鼓励教师考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所有入职的教师,学校和学院都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引进的。跨专业的教师一定要有学术自信,在教学与科研中,及时找到自己可以持续发展的教学与科研的目标和方向,尽早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提高学院的博士比例和高级职称的比例。

我们要挖掘每一位教师身上的学术潜力和综合能力,如:有不少本科为英语专业的教师,已经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硕士阶段学习的是语言学、传播学或者汉硕,他们原本就具备出色的双语能力,就不一定要从头开始学习俄语,然后再进入中亚研究领域。我们的研究领域可以拓宽到中亚以外的范围。

博士学历也是目前很多课题申报的敲门砖。目前,年龄超过40岁,并且没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就没有机会申报更多课题,也没有主持课题的机会,以至于无法达到参评高级职称的标准。所以,学校和学院要鼓励老师考博,以此暂时缓解教师多、生源越来越少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学院五年后的科研井喷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们解决专业提升和专业发展困境找到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发展道路。

(六)合理利用学界已经成熟的汉语教材,集体打磨出稳定系统的金课

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团队来做,会效益最大化。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业界口碑好、实力强的出版社,推出了很多国际汉语教育系列教材,我们可以选择已有的、规范的优秀教学课件、相关教学APP和教学平台,将现有的留学生线上教学做好做精,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最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和教学技能的辅助。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可以长期教学的几门稳定的课程,进一步让老师们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后,有精力挤时间做科研,提升职称。

(七)在国际局势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新空间

近两年,在美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处境较艰难,但是美国国际文教学会黄丽娟老师在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课程授课时,提到在美教师工作的不易的同时,强调美国需要大批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国际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的缺口其实一直存在,目前受疫情影响,留学生无法来中国,又由于硬件支持、生活条件和网络技术的原因,有很大一批原本想学习汉语的学生无法在线上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未来疫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以后,以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必定会再一次迎来学汉语人数的激增,需求区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此,要做好国际汉语师资的储备工作和外派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培优选优等准备工作。外派时,要首先考虑具有“教练”能力的,能够给本土教师做培训的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校内调整转院系,是根据其原本专业相关性进行的。有国际汉语教师经历、管理留学生经历的教师,再转教中国学生,会明显感觉到,执教课程相对稳定,在教学管理方面省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减轻了心理负担,可以拥有大量时间专心致志地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职称评审做准备。部分合同到期的外聘教师,确实面临着二次就业的问题,他们年龄在35岁左右,女性居多,基本都是硕士学历,并且部分有多年外派的经历,教学、管理、组织能力也很强,如果还希望走外派的道路,其专业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五、结 语

在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正在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亚投行和疫情前后对远亲近邻伸出的援手,显现了中国和平发展和团结各国的决心和态度。一个正在崛起的和平发展的中国,带给世界的是温暖与信心。我们期待的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1]“一带一路”“要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12]。沟通与合作是未来世界上每个国家发展的最好方式,今后中国与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只会越来越有感召力,相信等疫情过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春天还会回来,到那时,希望我们新疆的国际汉语教师们,在学历、职称、科研、融媒体教学等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猜你喜欢

职称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