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课堂为媒介促进普特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1-01-03陈彩英
陈彩英
(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 广东·湛江 524000)
在普特融合教育策略下,将会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与正常学生一同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特殊学生的潜能。普特融合教育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也对特殊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对普特教育融合进行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普特融合教育模式。
1 目前我国普特融合教育的现状分析
融合教育不仅是目前我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面临的问题。融合教育要为特殊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并且不受到正常人歧视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将残疾学生和正常学生共同放在一个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不会将残疾学生放在隔离的和封闭的教室或者学校进行单独教育,主张将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种教育是建立在平等的不被歧视的基础上。融合教育包含了终身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教育形式,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能够有效激发和发挥特殊学生最大的潜能。从广义上来看,融合教育还包括了学习困难,多动症,甚至天才学生和超常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普特融合教育也叫作全纳教育,它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并不相同。在我国为了使得残疾学生能够顺利接受高中教育而提出了随班就读策略,特别是在农村,为了尽可能的提高残疾学生的就学率,发展残疾学生高中教育,随班就读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策略和主要途径,这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够发达,只能够通过随班就读来对残疾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融合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要能够促进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共同发展。该策略的工作目标是必须将教育普及到每一学生,也就是指在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残疾学生走进教育的大门,向残疾学生开放普通教育系统,使得残疾学生不会因为自身的残疾而被封闭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
在普通教育系统中,为了实现残疾学生接受普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新型的教学形式,比如有在班就读,送教上门,跟班走读等,学校正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使得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普通教学体系中。融合教育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学习。融合这个概念的重点并不是去改变孩子,而是对教育体系本身进行改革。融合不只是接纳残疾儿童,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体系结构和教育本身进行改革,使得教育更加具有弹性,接纳性和合作性,使得融合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更好的满足每个学生发展需求。在融合教育中,要使得每个学生都学好,通过创造教学环境,根据残疾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其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教育,使得残疾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就是融合教育的状态,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特殊教育人群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一是理念存在差距。虽然融合教育策略被提出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普通学校,学生家长,社会都还没有认同和接受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社会普遍都认为残疾学生应该要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应该要与正常学生分开进行教育。普通学校认为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将会给学校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会增加管理成本,影响正常高中生教学质量,对残疾学生接受普通教育的未来发展和重要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而残疾学生家长不重视残疾学生的教育,也不支持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残疾学生的教育受到了限制。第二是缺乏管理力度。虽然目前特殊教育的主要力量就是融合教育,教学形式的主体就是随班就读,以送教上门作为融合教育的补充形式,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发展,但是,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能够参与到融合教育中的残疾学生一般局限在听力,视力和智力残疾的学生的随班就读,而且教育年限也被限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成为了针对部分残疾人的部分阶段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实现针对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没有把残疾人看作一个整体,将整个整体融入到教学的每个阶段。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仍然存在一堵墙,并没有真正实现融合成一体。并且对特殊学校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等问题都还有待解决。随班就读工作单独管理并没有纳入到普通学校教育的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等。第三是特殊教育体制的落后。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确实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并且也提出了一些针对特殊教育相关的政策,但是在这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执行,政治无法落实和执行到位,导致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2 艺术课堂促进普特融合
普特融合能够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特殊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残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艺术教学融入到艺术教育中,能够给特殊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通过艺术课堂,能够对残疾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能够让残疾学生在艺术课堂中找到自信,让残疾学生在音乐和舞蹈氛围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舞蹈艺术教学还可以锻炼残疾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有利于残疾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与他人进行社交。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残疾学生的肌肉伸张能力,跟着音乐跳舞,帮助学生恢复身体四肢协调能力。艺术课堂能够对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将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融入到残疾学生心理治疗和教学过程中,促进残疾儿童未来发展,使得残疾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3 普特融合模式构建探索
3.1 普特融合教育面临的困难
当前特殊教育面临的困境也是融合教育面临的困境。其中,人们对普特融合教育的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使得融合教育无法有效改善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无法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很多地区在特殊教育教师需求方面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人数不够,融合教育的教师数量更加缺乏。社会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没有使得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够接受融合教育,并且教育阶段也有限,并没有实现终身教育。普通学校中的教师并不了解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对特殊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从而导致大量特殊学生只是坐在教室就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使得特殊教育学生无法实现平等教育的原因还有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的作用,没有融合教育工具,无障碍设施不配套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导致特殊学生无法接受平等教育。
3.2 促进普特融合的教育模式
在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促进普特融合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普通中学的全体教师必须团结起来,发挥群体的力量,根据“特教特办”的办学思想,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特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构建具有特色的“1+2”融合教育模式。其中的1就是代表融合教育具有一个理念,一个校区,一个领导班子统筹管理融合教育模式;其中的2指的是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两块牌子,特教和普通教师这两类教师,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这两种教学活动,一般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这两种教学模式。这种融合教育模式能够从多方面,多维度多领域进行相互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并且提高融合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
3.3 推动普特融合教育的有效措施
在普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实践活动中,主要有七个不同的措施来推动普特融合教育发展,分别是:一是集体活动中的相互融合。这里所指的集体活动包括有升旗仪式课间操,卫生区监督岗,各种节日活动,各种比赛等集体活动普特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二是活动课程中的相互融合。在两个学校中,学校课程可以进行相互融合共同开展课堂教学,比如体育课,班队课,劳动课,社团活动课程等可以一起排课,两校教师共同合作,两校学生共同上课;三是走向社区的融合。对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得特殊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的教学转变成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融合的教学形式,并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特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为特殊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基础准备。
四是以五个一推动融合。一天一次爱心活动,一周一次班级对接活动,一月一次融合教育展示活动,一个学期做一次融合教育工作汇报评价工作,一年进行一次融合教育达标检测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逐渐接受特殊学校的学生,帮助普通学校师生更加深入了解特殊学生的需求,学校以爱心进行教育,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五是教师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个学校的教师是促进普特融合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重视两个学校的教师之间相互融合,不断培养优秀的融合教师,促进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两校教师可以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参与到融合教学活动中,两校教师相互交换上课,使得教师能够相互了解相互融合,从而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六是校园文化的融合。想要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让普通学校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特殊学校学生,可以在校园中醒目的地方标出“平等,融合,共享”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在公告栏展示一些普特共同参加教学活动的照片,在走廊可以张贴一些优秀残疾人的事迹和画像。从而促进普特融合效果。七是两个学校考核机制的融合。两校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融合教育管理,融合考核标准,融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得融合教育改革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比如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主动申请并且于2014年被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确定为“泉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心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科学,口才,棋类等很多不同种类的兴趣活动课程,建设了近30间教室,聘用了很多的艺术专业课程教师,每期都能够接纳近千名学生参加艺术培训活动。学校允许利用相应的资源,积极引导特殊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校外活动,能够为特殊学生提供者学习艺术的平台,同时鼓励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校外艺术活动。
4 结束语
融合教育是一份存在巨大困难的任务,也是一份光荣的事业,融合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众多的残疾高中学生,能够为残疾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