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仅仅“耳闻”不能说“耳闻目睹”等三则

2021-01-03赵丕杰

青年记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报章浪费人才

● 赵丕杰

仅仅“耳闻”不能说“耳闻目睹”

“耳闻目睹”的意思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语见宋·刘子翚《南兵札子》:“使之耳闻目睹,渐熟征战,秋出春归,不恋乡土,岁月积久,习以为常。”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二十六·会稽三赋》:“铸(铸:史铸,曾为《会稽三赋》作注)以当时之人,注当时之作,耳闻目睹,言必有徵。视后人想像考索者,亦特为详赡。”叶圣陶《倪焕之》二十二章:“最近江浙战争,又耳闻目睹了不少颠沛流离的惨事。”鲁迅《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章,也就可以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人们有多少冤抑。”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十六章:“只是我祖居府城,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也听过不少老年人谈论古今,深知小民的痛苦不完全是因为世道乱,灾荒大;病根多种在太平治世。”

“耳闻目睹”包括两个义素,一是“耳闻”,二是“目睹”,二者缺一不可。只是耳闻,没有目睹,还不能说“耳闻目睹”。前举姚雪垠的用例,便把“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同“听过不少老年人谈论古今”区别得很清楚。仅仅听到别人的介绍,或听到某些消息、故事,便说“耳闻目睹”,显然不妥。例如:

1.郑律成从1937 年到1942 年,一直生活、战斗在延安……其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所有这些,都激励着年轻的郑律成,成为他音乐创作的源泉。(《经济日报》,2015 年7 月31 日)

2.此前,他(按,指邱应发)先后在金台、张店、凤凰、邾城新区和邾城街工作。近日,我们沿着邱应发工作过的地方一路寻访,耳闻目睹他走一处帮扶一处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2008 年5 月8 日)

3.(记者)耳闻目睹六盘山下老巷子从农耕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历史变迁……相信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六盘山人民,一定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人民政协报》,2011 年10 月9 日)

4.近日,记者来到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哥德堡,走访了沃尔沃两个工厂,耳闻目睹了沃尔沃轿车融入吉利集团一年以来所发生的种种。(《今日早报》,2011年10月17日)

例1,郑律成在延安期间,秋收起义、遵义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都已成为历史,他只能耳闻无法目睹。例2,记者现在“沿着邱应发工作过的地方一路寻访”,只能听到他过去的感人事迹,绝对不能亲眼看到。例3,记者只能看到六盘山人民今天的生活,看不到他们的“历史变迁”。例4,记者一次采访也绝不可能目睹“一年以来所发生的种种”。以上诸例使用“耳闻目睹”显然都是错误的。

5.近一两年来,人们经常耳闻目睹民营实体书店倒闭或者歇业的消息。(《光明日报》,2012 年3 月4 日)

6.记者……耳闻目睹了南非穷人种植中国蘑菇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中国经济网,2007 年10 月11 日)

例5 说的是“消息”,例6 说的是“故事”,这些都是只能耳闻无法目睹的,同样也不能说“耳闻目睹”。

7.《选粹》(按,即《解放军报优秀理论文章选粹》)是立言作文的好模板……仔细品读,耳闻目睹,久而久之自己的……文笔就会有所提高。(《解放军报》,2011 年10 月11 日)

从阅读书报杂志获得某些信息,既不是亲耳听到,也不是亲眼看到,当然更不能说“耳闻目睹”了。前引鲁迅的用例说:“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章……”可见鲁迅是把“看看报章”排除在“耳闻目睹”之外的。《选粹》是一本书,同报章一样,使用“耳闻目睹”肯定也是错误的。

浪费人才算“暴殄天物”吗?

2013 年8 月6 日《北京晚报》一篇文章说:“清华毕业生当城管,暴殄天物!”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城管确实有些浪费人才,但是这种现象能说“暴殄天物”吗?

“暴殄天物”原指任意残害自然界的动植物(暴:残害;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今指任意糟蹋东西。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受:纣王的名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例如清·曹雪芹《红楼梦》五十六回:“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现在我知道不然了,杀戮青年的,似乎倒大概是青年,而且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如果对于动物,也要算‘暴殄天物’。”梁实秋《雅舍小品·搬家》:“小时候师长就谆谆告诫不可暴殄天物,常引陶侃竹头木屑的故事为例,所以长大了之后很难改除收藏废物的习惯,日积月累,满坑满谷全是东西。”

理解这条成语的关键在“天物”一词。前引《尚书·武成》“暴殄天物”句,唐·孔颖达疏:“天物之言,除人外,普谓天下百物鸟兽草木。”可见人不是“暴殄天物”的对象。前举鲁迅用例说“如果对于动物,也要算‘暴殄天物’”,显然就是把“青年”排除在“天物”之外。杀戮青年不能说“暴殄天物”,浪费人才当然也不能说“暴殄天物”。前举《北京晚报》的文章把浪费人才说成“暴殄天物”,无疑是错误的。类似的误用还可以举出一些:

1.该节目组天才的想象力令我叹为观止,自惭形秽,心想他们不当作家和编剧实在是太有些暴殄天物了。(《北京晨报》,2012 年11 月18 日)

2.连疯疯癫癫的欧阳锋都要用宗峰岩这样的大帅哥来演,真的是暴殄天物浪费人才啊。(搜狐网,2014 年12月26 日)

3.鲁能的人才储备非常丰富,让一些可造之才去踢乙级联赛确实有些“暴殄天物”。(《济南时报》,2013 年6月10 日)

4.灰熊(队)手握兰多夫和小加索尔两大内线悍将,如果不物尽其用,有暴殄天物之嫌。(《篮球先锋报》,2012 年12 月3 日)

5.如果打不进(亚洲杯决赛圈),中国队整整3 年没有重大国际比赛任务,你让里皮来当这个主教练,又有什么意思?那不是暴殄天物,大材小用……吗?(《河南日报》,2013 年11 月20 日)

以上诸例说的都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显然都不能说“暴殄天物”。

其实不仅浪费人才不能说“暴殄天物”,浪费时间、错过机会等也不能说“暴殄天物”。因为既然是“暴殄天物”,“暴殄”的只能是具体的“物”。例如:

6.时代的机遇被庸者暴殄天物,被善谋实干者累积成持续进步的动力。(大众网,2015 年10 月15 日)

7.恒大队不断浪费破门良机,可以用暴殄天物来形容。(《羊城晚报》,2013 年8 月22 日)

8.如此美景,不好好享受一番,岂不是暴殄天物?(央广网,2014 年12 月20 日)

例6 错过的是“机遇”,例7 浪费的是“良机”,例8辜负的是“美景”,这些都不是“物”,当然也不能说“暴殄天物”。

使用“鞭辟入里”要扣准“鞭辟”

“鞭辟入里”本作“鞭辟近里”,语出宋·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原是宋儒提出的一种为学之道,要求学习要深入到里层,掌握实质。后用来形容分析问题深入透彻,切中要害。例如梁启超《菲斯的人生天职论述评》:“其言鞭辟近里,一字一句皆能鼓舞人之责任心。”后多作“鞭辟入里”(入里:深入到里面)。例如秦牧《杂文艺术一得谈》:“作为一种议论色彩较浓的文学品种……它应该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分析事物鞭辟入里,透过现象揭发本质。”刘心武《钟鼓楼》五章:“他的话言简意赅,鞭辟入里,虽然没有实指,却句句都有最具体的针对性。”

使用这条成语必须扣准“鞭辟”一词。“鞭辟”就是剖析、分析。例如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龙谿语录》:“盖龙谿天分极高,故其悟入处极透彻,其与人言,层层鞭辟,真能开发神智。”“层层鞭辟”就是一层一层地剖析。因此这条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分析问题深入透彻。现在有人没有弄懂什么叫“鞭辟”,把同分析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描写、表现、表演等,也用“鞭辟入里”来形容,显然不妥。例如:

1.十位作家将中国的东西南北中最美的土地给予了鞭辟入里的描绘。悠远神秘的藏地……苏浙温情的深深庭院……湘西巫文化浸透的田园生活等等,无不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新民晚报》,2012 年7 月1 日)

2.吴启志表演《龙之火》之时,你只会沉浸在他鞭辟入里、刚柔并济的表演中。(腾讯网,2011 年7 月11 日)

3.王丽坤在《美人心计》中一人分饰三角,娇媚、狠毒、清纯,都被她演绎得鞭辟入里。(今日头条,2015 年2 月16 日)

4.浙江卫视第二季主打“心动治愈季”的概念,聚焦现实主义题材,鞭辟入里地将现实话题与社会热点精准表达出来,直击观众的痛点。(央视网,2017 年5 月18 日)

5.九十年代,黄建新在《黑炮事件》(1986)、《错位》(1986)、《背靠背,脸对脸》(1994)等片中,对文山会海、官僚主义、权力对人的侵蚀和异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表现。(《北京青年报》,2016 年11 月18 日)

6.一方面对凶杀案进行鞭辟入里的调查,另一方面又露出犀利的目光审讯犯人,从蛛丝马迹的细节中寻找真相。(新华网,2017 年3 月28 日)

“鞭辟入里”在以上诸例中分别形容“描绘”“表演”“演绎”“表达”“表现”和“调查”,这些行为都与分析没有直接关系,说“鞭辟入里”都不确切。例1 可以改用“生动细致”,例2 可以改用“有声有色”,例3 可以改用“惟妙惟肖”,例4、例5 可以改用“淋漓尽致”,例6 可以改用“深入细致”。

7.一次真伪莫辨的面子之争 一场鞭辟入里的喜剧狂欢。(新华网,2016 年3 月31 日)

8.对文青们而言,爵士乐、流淌的影像与对白、精准犀利的咬文嚼字、旁征博引配搭鞭辟入里,已经成为等同于“伍迪·艾伦”的关键词。(中国经济网,2013 年8 月22 日)

什么叫“鞭辟入里的戏剧狂欢”,已经无法捉摸,“旁征博引配搭鞭辟入里”,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看来以上两例纯属滥用了。

猜你喜欢

报章浪费人才
不浪费
人才云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浪费等于扔钱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言俄患以塑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