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021-01-03牟庆农
牟庆农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 甘南 747600 )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新课改中也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实施审美教育,还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做好诗歌鉴赏工作,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其教学规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让他们真正喜欢语文。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主要学科,在高考中,诗歌鉴赏的分值比例很大,这一部分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当前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从教师角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单一、呆板且成套的教学方式,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也没有为他们创设情境、分析诗歌鉴赏的背景,如此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使诗歌鉴赏教学效率较低。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高中生在诗歌鉴赏学习中会只依赖教师,在学习上缺少积极性,很少主动预习诗歌,导致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课后也不会主动总结分析知识,诗歌鉴赏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诗歌鉴赏中的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学艺术中,诗歌是源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瑰宝,学生从诗歌中可感受到,有的诗人忧国忧民,有的诗人寄情山水,有的诗人个性张扬,这些成就体现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学习古典诗词,能从中感受到我国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塑造学生的民族情怀、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诗歌,能够对历史、古代的文化习俗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明得失、知兴亡”。就以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为例,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诗,会理解屈原的形象,屈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远大理想和宏大政治抱负,又有着崇高、高洁的情怀。作为一名政治家,屈原在不断探索政治道路,但由于自身的高傲、固执、孤独,屈原的政治之路并不平坦,因此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最终含恨而终。学生阅读诗句,也会感受到屈原所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对塑造学生的三观、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些诗歌会将现实生活与想象结合于一起,这种写作技巧是利用意象塑造意境,将情境完美地融合。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活动时,会向学生分析一个个意象,让他们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对策
(一)融入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一门学科时绝不能被忽视,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首先要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开展诗歌鉴赏之前,应与学生一同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与其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诗歌的内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学形式,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诗歌有更多的了解,如诗歌作者的个人经历、历史背景等。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诗歌创作的背景,满足他们的视觉和听觉,让他们获得更直观的体验。
以人教版选修3《蜀道难》一诗为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蜀道之难的视频,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蜀道之难,这些画面也能激发且吸引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引入这首诗歌,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朗读下,学生的听觉会得到激发与满足,他们更容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蜀道在今天的哪个位置、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这种方式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更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再以高一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为例,在《声声慢》一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的是伤心清冷之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词的内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如她出生在书香门第,受良好家庭文化的熏陶,从小就酷爱诗词音乐书画,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这首词创于宋代后期,此时金人入侵,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开始了逃亡生活,不久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离世。李清照与丈夫收藏的书画也被人偷了,李清照只能独自在社会中游荡,这使得她晚年的生活凄苦。此外,国破家亡也让李清照的心灵遭受到了双重打击,使她在进行诗词创作时不免会蕴含缠绵凄苦哀婉的因素。在《醉花阴》这首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语句也能体现出李清照有着真挚的情思,作者借助事物来描绘自身的情感,如晚来的秋风、黄花、凄风苦雨等事物,将诗人的愁苦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词,不仅可感受到诗人经历了爱人的去世、故土的沦陷、世人的诽谤等,还能体会到诗人的忧愁情感。因为此时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后会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二)教师正确指导,传授学生诗歌鉴赏的技巧
诗歌鉴赏属于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应正确指导学生,让他们掌握鉴赏的方法。教师也要与学生一同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便于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诗歌,正如俗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在诗歌鉴赏中,赏析理解诗句不容忽视,它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的《将进酒》为例,教师可传授学生诗歌鉴赏的技巧,从主题思想上分析,这首诗一方面不仅表达了李白心情愁闷的情感,还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虽然诗人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慨,但没有真正地尽欢过。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想要报效国家的情感,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可以体现出来,面对当时社会的矛盾仍然有想为祖国效劳的抱负。此外,诗人的自信可以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体现出来,诗人认为自己是有才能的人,将来必将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达出了诗人的自信,却不愿为权贵弯腰曲膝。在艺术手法方面:第一,李白《将进酒》在借助前人的技巧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刻画了好几个形象,如狂放不羁、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第二,景物意象上面,李白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鉴酒、月、黄河等意象,如诗句“莫使金樽空对月”“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三,运用夸张的手法,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黄河的源头很高,再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生的短促。在现实生活中黄河、月本身是不具备色彩的,但经过作者的加工就带有明显的色彩,这就是意象所起的作用,也能够反映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主观意向。
(三)培养学生总结和整理诗歌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鉴赏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在对诗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学生应从诗歌中的细节出发,从细节中真正理解诗歌。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诗歌归类分析。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词人的写作特点,他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词风创作上比较豪放,经常有激烈悲壮之词出现,如诗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正体现了他那豪迈的气质,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想要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的豪情。教师借此应引导学生总结辛弃疾其他词篇的艺术风格特点,如在《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表达的正是辛弃疾的情感。总体来说,辛弃疾创作的词篇,抒写爱国情怀的较多,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一生以恢复山河为志向,但因为当时由主降者当权,导致他壮志难酬,即便如此,但他也并没有丧失自身的信念,而是把对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满腔激情全部抒写在词篇之中,词篇的创作风格既显悲情又有豪壮,深刻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慨。教师传授学生这些知识会让他们对诗歌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会引导他们将类似的诗歌搜集、整理,进行类比赏析,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习惯。
(四)设计诗歌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开展诗歌教学活动,要注重总目标的设计。在情感与价值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在诗歌赏析中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热爱诗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要对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掌握诗歌中的意境。首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因为诗歌会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二是教师要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厘清诗歌的整体脉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其次,在学习能力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的事项。一是能够对诗歌的主旨、大意有着正确的理解。二是能够流利、有感情地对诗歌进行朗读。三是能够运用网络对诗歌的作品、作者进行一定的了解。学生要读懂诗歌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诗歌,培养审美鉴赏力
诗歌从起源上看,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虽然后来分立出去,但在形式上与音乐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具有鲜明、和谐、生动的韵律。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也更加重视诗歌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节奏、内涵,教师可引导他们反复朗读,直至能背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对诗歌的意境、节奏、韵律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对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古人也喜欢吟诗,由于诗词与乐曲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在朗读、吟唱中还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节奏。一般来说,节奏是由节拍的长短交替和强弱所影响的,这些使得学生在读诗歌时会感到抑扬顿挫、韵律鲜明,他们能快速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下面以人教版柳永的《雨霖铃》为例,教师可引导同学们这样分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学的难点,一定要创新教学方式,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正确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