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2021-01-03唐叶静

课外语文 2021年34期

唐叶静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8)

一、想象力的概念

想象力是指一个人基于记忆,通过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手段,将客观事物描述为一种形象,或独立构思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促进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没有想象,思想的海洋就像一池死水。

二、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个性化语言,当教师引导学生希望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抒发真切的感情时,学生的语言却很贫乏。课堂上过多的是老师在讲,想要努力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但学生却像是旁观者一样“无动于衷”。

针对这些现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部编版教材均提出想象力是重要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重点落实培养。通过查阅文献得出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感受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叙事体裁的课文需要学生通过体会心情、揣摩心理活动来解读人物特点和形象,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些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只是只言片语带过,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去再现人物形象。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文中写道:“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英子腿脚患有残疾却要当着全班的面走上讲台讲故事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她此时的心情和心理活动,并以英子的口吻表达出来,来感受她的自卑。有学生说道:“当大家看向我时,我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心里很害怕,老师和同学看见我走路的样子一定会嘲笑我,我该怎么办啊。”学生以第一人称去想象文中英子的心理活动过程,把自己想象成是英子,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将内容表达出来,切身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让英子最初自卑的形象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二)透过文字,产生画面感

面对课文,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冷冰冰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如何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脑海中的可能只是文字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没有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无法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境中,也就难以理解课文的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想象,可以让学生透过一行行文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美,产生画面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出了“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从文字到画面的过程,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学生能从“沙暖睡鸳鸯”这句诗中看到一对对鸳鸯在河边的沙滩上互相依偎着睡觉的画面;能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行文字中产生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整个池塘的充满生机的画面……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透过文字产生了美好的画面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

如果把小学语文教学比作驾船出海,想象力便是那东风,推动着小船顺利前行,扬帆远航。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也能透过文字产生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因此,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发掘、去引导,发挥想象力的作用,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课堂将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下面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为例,具体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雪孩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为了救小白兔,雪孩子牺牲了自己,化身为云朵,表现了雪孩子勇敢无畏、英勇救人的品质。在结合单元主题和童话文体特征以及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图片,营造了冬天的氛围,学生展开想象;巧用动画片,体会人物心情,激发想象;紧抓关键词,再现人物形象,发挥想象;抓住文中空白,感受故事美好,丰富想象。

(一)利用图片,营造冬天氛围,唤起想象

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有一定的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首先创设出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在教授《雪孩子》一课时,笔者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了解起因,进入情境。课堂伊始,笔者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冬天的雪景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学生说,这是一派冰天雪地的景象,自己想在那里打雪仗,堆雪人,其他学生纷纷附议。笔者顺势引出主人公:“是呀,我们的小白兔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想法呢,兔妈妈给她堆了一个雪孩子,那么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下雪天,孩子们都会感到很快乐,要是在下雪天能堆个雪人,那就更棒了。于是,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个个都很专注,一下子进入了课文情境中。

课堂导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入环节是拉开一堂课的序幕。一个有效、引人注目的课堂导入能够把学生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笔者通过出示一张下雪的图片,从而创设冬天的情境,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脑海里浮现冬天玩雪的快乐场面,学习兴趣被激发,渴望去探索课本中的内容。这样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更投入。

(二)巧用动画片,体会人物心情,激发想象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有时用精妙的词语、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描述人物心情时,可能学生并不能深切地体会,这时,教师不如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教授《雪孩子》的第二板块是体会人物快乐的心情,感受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为下文雪孩子救小白兔进行铺垫。文章的第4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高兴。“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这对学生体会人物快乐的心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以强化和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的想象力。

因此,笔者播放了《雪孩子》的相关动画片,播放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欢快玩耍的片段。学生一方面能直观感受小白兔与雪孩子一起玩耍的快乐画面,另一方面动画片中欢快的音乐也感染着学生,脑海里也浮现出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经历。面对沉浸其中的学生,笔者提问:“小白兔,你和雪孩子玩得怎么样呀?”“很开心。”“非常高兴,还想继续玩下去。”笔者顺势问道:“小白兔,你和雪孩子玩了些什么呢?”学生一个个深有体会地回答:“我们滑冰了,还一起打雪仗,一起手拉着手在森林里跳舞……”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有了直观的画面体验,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到了人物快乐的心情,学生的回答就变得更加具体生动精彩了,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也在他们心中扎了根,为下文雪孩子不顾自己安危冲进火场救小白兔的教学重点奠定了感情基础。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利用动画,学生获得想象的体验,教师也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一举两得。

(三)紧抓关键词,再现人物形象,发挥想象

语言是一篇课文的血肉,因此,结合课文语言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就成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课文中,有些词句不仅能反映事物的性质,还能描摹行为动作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关注这些词句以发挥学生充分的想象,对这些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再现,就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课文情感的体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教授《雪孩子》的第三板块,想象着火的画面,体会雪孩子焦急的心情并从中感受人物的形象,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雪孩子冲进熊熊大火中救小白兔的画面。并引导学生抓住“冲、冒、找哇找哇、连忙”等关键词,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人物焦急的心情。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是雪孩子,更容易想象。笔者提问:“雪孩子,你冲进屋里,看到了什么?”学生由课件出示的画面、课文内容回答道:“我看到屋子里全部都是呛人的烟和烫人的火。”“房子上的木头都掉了下来,房子都快烧没了。”从而体会环境的危险,也进一步感受雪孩子善良和勇敢的品质。接着,学生又通过抓住“找哇找哇”一词来想象雪孩子在大火中身体的变化情况,笔者将“雪孩子,屋子里的温度越来越高了,你的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还要继续找小白兔吗?”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想象,“我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小了,我必须马上找到小白兔。”“我浑身湿淋淋的,但是我不能放弃,我要找到我的朋友。”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已经将自己融入救小白兔的危险场景中,并且真正地把自己当成了雪孩子,切身地感受到雪孩子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却仍然要救自己的好朋友。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来想象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雪孩子焦急的心情和美好的品质,也就自然地悟得了,雪孩子勇敢、善良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四)抓住文中空白,感受故事美好,丰富想象

情节是一篇课文的骨架。课文情节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唤起他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让学生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课文的结尾是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化成了一朵白云,这是教学的第四板块,情感升华,美好期盼。当学生还深深地沉浸在雪孩子消失的悲伤中时,笔者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最好的朋友为了救自己变成了白云,小白兔,你此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白兔的心情。文章的结尾融科学道理于故事中,将雪化为水以后变成云的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在第一单元《我是什么》一课中对雪的自然科学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雪孩子永远都在,此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因此,学生在表达对雪孩子感激的基础上寄托了希望,雪孩子明年还会回来的,笔者继续让学生想象:一天,许许多多的白云又凝聚在一起变成了雪花,这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通过想象雪孩子又回来了,和小白兔又欢快地玩耍了起来的情境,从而感受这个故事的美好。学生用更美的语言进行了拓展,用丰富的想象充实了文本,这个美好的故事在学生心中得到了延续。

四、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广的课程,在平时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或许只能学到一些皮毛,没能真正掌握某些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掌握“渔”,而不要“鱼”。想象力作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前瞻性和计划性,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学习一篇课文,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能更深层次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认真通读和钻研文本,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切入点,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养成以创新思维进行知识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地开花。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