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福州俗语的当代教育意义

2021-01-03张巧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俗语亲戚福州

赵 凝 张巧仙

(福州第十四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4)

福州俗语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特点,脱胎于福州劳动人民两千多年来丰富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福州俗语,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福州方言的兴趣,加深对福州文化的理解与体悟,为福州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福州本土文化提供养料,增强福州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福州俗语以常见的动物、景物、器物等为素材,部分俗语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笔者经过检索和梳理,选取了一些对当代具有教育意义的俗语,并将其依照主旨分为爱国爱家、励志劝学、处世为人等类别,并将在下文中择取不同类别中的典型,简略地分析福州俗语的当代教育意义。

1 家国情怀

许多福州俗语富有家国情怀。比如,“有土才有花,有国才有家”。“有土才有花”与福州古代长期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花”自“土”中来,如果没有“土”,“花”就无法汲取养料、茁壮生长,只能枯萎凋谢,“零落成泥碾作尘”。用“土”与“花”的关系来比喻“国”与“家”的关系,通俗却深刻地揭示了“家”之于“国”的依存关系。

在日常的“语文课程思政”工作中,如果能恰当运用类似的、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福州俗语,将会拉近课堂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唤醒学生对于教学主题的亲切感,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

2 劝学励志

福州俗语中有不少与劝学励志相关。比如“学好三年半,学坏三日半”,用夸张的手法简洁有力地说明了另一个深刻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真正的本领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而自我放纵却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通过了解现代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需要人们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认知局限或行为本能;而那些所谓“坏”的游戏、小说等却是顺从人性的弱点设计出来的,通过易满足的奖励机制或巧妙的悬念设计吸引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又比如“做的别人事,学的自家功”。在福州的手工艺行业中,存在“贴艺”的习俗,即年轻人要到机器店、裁缝店、理发店等店里当学徒,不但老板不给工钱,而且学徒的家长还要向老板交伙食费。这种“吃饱换饿”的“贴艺”是对学徒意志品质的磨炼。“贴艺”虽然辛苦,却能让学徒们学到扎实的真本领。

从现代的劳动法角度来看,“贴艺”属于无酬劳动,无疑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不值得提倡。但“贴艺”中体现的精神,即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专注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提升,而非过分计较个人一时的得失,保持艰苦奋斗的美德,无疑值得当代人借鉴和发扬。

3 处世为人

3.1 崇尚勤俭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地俗语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与此相关的古训。福州俗语中的“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就是其中之一。

在物质资料匮乏的时代,福州的劳动人民利用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智慧维持着生活。据记载,“五九——六一”(1959年到1961年,我国自然灾难等原因造成的困难时期),福州人民靠“瓜菜代”和吃“九二米”(100斤谷加工出92斤米),双蒸饭(经过两次蒸煮,饭量会显得多些)渡过了难关。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物质生活资料越来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然而,消费主义的浪潮随之席卷而来,“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无处不在,“旧了就扔掉”的口号被视为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而非对物品的浪费,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越来越成为物欲膨胀的年轻人所青睐的选择。一味地推崇“省”的智慧当然不可取,但其中蕴含的反思将有助于青少年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2 尊老敬老

比如,“今日我看白头人,明日人看我白头”。这句福州俗语用晓畅浅易的语言反映了人们终将由年轻变为衰老的自然规律,鼓励年轻人换位思考,对老年人展现更多的包容与关心。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8.7%,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且人口老龄化趋势短时间内难以逆转。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不同代际之间的不平衡普及,“数字鸿沟”随之加深,不同代际之间的隔阂难以避免。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记忆能力的衰退和学习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很容易无法搭上数字时代的高速列车,与享有“互联网原住民”之称的年轻一代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并且由于生活年代和生活阅历的差异,老年人与较年轻一代存在着观念上的冲突和差异。因此,更加善于变通的年轻人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疑是缩小代际差距、实现“代际反哺”的重要前提。

3.3 人际交往

比如,“田园日日去,亲戚淡淡走。”这是一句自农耕时代流传下来的福州谚语。虽然古代的福州是典型的南方宗族社会代表,人们十分重视血缘关系的作用;但这句古谚显然是对“人情社会”某些现象的反思——万万不可因为过于密切地同亲戚联络往来,耽误了自家的农务。“亲戚淡淡走”并不等于“不走亲戚”,而是强调一种分寸感,适当地展示自己对于亲戚的热情,而非由于频繁地前去叨扰,令亲戚为难。

这样一种强调人际关系的“分寸感”的生活哲学,对现代人而言仍然具有不小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相较过去的“熟人社会”而言,是一个“陌生人社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亲戚关系在所有人际关系间的重要性相对没那么突出。但是,“分寸感”的把握却是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都应该掌握的。无论是与亲戚,还是与朋友,“淡”而不“疏”的走动来往都是一种具有参考意义的相处模式。

同时,若我们把“人情的淡薄化”“个人的原子化(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薄弱,个人越来越成为如原子般孤立的个体)”作为现代社会显著的弊病之一,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思考这句古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宗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与摩擦以及因“欠人情”产生的心理负担,但也使得深入交往给人们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结感越来越难以获得。福州也有不少俗语体现了对于人与人之间和睦互助的真情之赞颂,如“亲帮亲,邻帮邻,细桌(制作家具的木匠)帮度绳(造木屋的木匠)(这里用‘细桌’、‘度绳’互相帮助来比喻同行之间互相帮助)”;再比如,“金厝边(邻居),银乡里”,把邻居和乡亲比作十分宝贵的金银。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句俗语当作劝诫的话。它针对的有可能是古时候某些人放任自家的田园“草盛豆苗稀”,依靠日日与亲戚联络、借机乞食的“吃白饭”行为。对亲戚一味地依赖,不仅会消磨自身的斗志,也会消耗亲戚间宝贵的情感。这样的行为,在古时候不利于友好互助的“人情社会”的维系,在更崇尚公平和自立的现代,也并不值得提倡。

再比如“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显然也是一句产生于农耕时代、颇具打油诗之幽默的福州俗语。“出门看天色”,看的是接下来的天气是否适合出行;“进门看脸色”,则是叮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察言观色。在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并不推崇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然而,在现代社会,善于察言观色并不是的为了讨好他人以获得利益的工具性手段,更是具备优秀的共情品质之体现。“读得懂空气”、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四两拨千斤地活跃气氛,是现代社会的团队合作里需要具备的品质。

3.4 脚踏实地

对于急于求成者,有两句福州俗语曾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调侃:“朆(未)食三日菜,就想上西天(还没有吃三天素,就想要前去西天取经,成为得道高僧)。”“朆(未)学走,先学趏(还没有学步行,就想学跑步)。”第一句俗语显然受到了明清通俗小说《西游记》的影响,用和尚尚未吃几天素,便想效仿唐僧攻克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来讽刺眼高手低的人;第二句俗语则把好高骛远者比作未学会走就想学跑的孩童,喻体的选取颇具生活趣味。急于求成者的可悲一方面在于对速度与效率的极端追求,另一方面则在于对自身实力的过高估计。而对速度与效率的极端追求,又会使他们产生“我能在短时间内做到”的幻觉,肯定他们对自身实力的高估。现代社会更是以追求“效率”为宗旨,人们生活在一个日益浮躁而喧嚣的场域里,做任何事都追求一个“快”字。然而,知识的积累需要缓慢的沉淀,技能的训练需要持续的磨炼;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带来的只能是薄弱的基础和焦虑的心绪。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是应对浮躁与焦虑的不二法门。对于青少年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消化每日老师讲授的功课,日积月累、夯实基础,远比中考前报名某个号称“30天提高xx分”的速成补习班重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日常的适量锻炼,改善身材的效果远比短期节食减肥来得有效且持久。

还有一句福州俗语“蜀时韭菜蜀时葱(一会儿吃韭菜、一会儿吃葱,形容‘一会儿变一个花样’)”,也是调侃不脚踏实地的人的。不过,不同于上述两句俗语针对的是眼高手低者,这句俗语嘲讽的则是三心二意者。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但有趣的诱惑是无限的。年轻人往往凭着一腔热血投身去己之热爱,然而剥开“热爱”的表皮,却难免瞧见内里的枯燥,失去兴味转而寻找其他的“热爱”。其实,任何光鲜的事物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与枯燥,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才能真正有所得。

综上所述,福州俗语是当代教育的富矿,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当代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和反思价值。不少福州俗语历久弥新,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仍能使人们有所警醒;也有不少俗语与现代的价值观发生激烈的碰撞,刺激我们在反思古代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弊病。教师如果善于挖掘福州俗语中的丰富价值与内涵,对福州俗语进行批判性思考,将福州俗语运用到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就将极大程度地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增强青少年对福州文化的热爱与了解,促进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

猜你喜欢

俗语亲戚福州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俗语知多少
比亲戚
客家俗语巧诵读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