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究

2021-01-03茹盈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茹盈盈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2000)

0 前言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覆盖专业广,课时长,能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很大,在高职英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提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SPOC教学模式的方式。

1 SPOC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

1.1 SPOC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继慕课之后兴起的SPOC(小型个性化在线课程)是指将慕课资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SPOC既融合了慕课学习资源丰富、训练与测验、监测学习过程、自动评分、在线交互等优点,又结合了自身在教、学、管、控四大领域的优势。随着人工智能对深度学习的要求,SPOC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实现深度教学的支持平台,基于SPOC的深度教学,借助学习情景的创建和多样化的角色体验,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个体知识;具有小众化、限制性、集约化等特点,能够促进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SPOC代表了慕课的未来发展方向(图1)。

1.2 SPOC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可行性

1.2.1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线上平台能够提供音频、图像、文字和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及投票、抢答、主题讨论、测试、问卷等多种参与方式,既能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能创新和丰富思政教育的途径,以“润物无声、溶盐于水”的方式融合英语和思政教育,在传授英语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1.2.2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性和自由性

SPOC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学习学习效率。SPOC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内容,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对话和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教师则可以利用平台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能关注到学生的成长过程。这种平等、自由、开放而又紧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思想沟通,教师因而能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1.3 SPOC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德育目标

高职院校应当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及时修订英语课程标准,并将德育目标放在重要位置。高职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同时,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结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1.3.2 深度挖掘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SPOC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强调多模态、沉浸式的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过程。利用平台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补充。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和学习,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交往来传递和渗透思政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更多正面的知识,还能够提升素质,涵养性情。

1.3.3 调整教学内容打造“与专业相融合”的新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要突出职业特色,根据英语课程目标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职场需求的对接,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任务,通过设计语言教学活动,加强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时,加深其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笔者所在的任教的中外合作办学物联网专业为例,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优化,语言课程的设置配合三年制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层层递进的原则,语言课程设置上建立了从“通识英语、技能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构建三阶段“双绞线”课程体系,使学生无论是专业和英语学习上都能实现基础到专业螺旋式上升。并通过二课堂、三课堂,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路线,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适应性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

这种模式的构建使得英语教学在其作用和功能上趋于“实用化”和“专业化”,其目标也逐渐侧重学生“面向当前的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课后学生通过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完成平台课后拓展学习任务,促进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完成平台上发布的任务,将英语知识和技能迁移至不同语言情境中,养成自我管理、持续学习的习惯。

在强化语言应用能力提升,促进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融合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与协商,尊重他人,具有同理心与同情心;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秉持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锤炼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善于探究的思维品格。

1.3.4 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素养和信息化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思政意识是指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政治敏锐度和鉴别能力,主动挖掘道德教育资源,把握思政教育的契机,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思政教育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需具备高超的技能。努力把知识、技能、素养与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播思想和真理,锤炼品行,塑造人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合理利用SPOC平台,在“无缝对接”和“润物无声”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如可以在平台上推送新冠疫情的报道,让学生在了解全球疫情动态的同时,感受中国抗疫的大国风范,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2 结语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丰富了教学内容,拉近了学生与特定主题的距离,传递了人文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基于SPOC模式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能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活动,发挥高职英语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