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2021-01-03秦欣元
秦欣元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1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这份指导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英语时,通过课内课外教材或其它学习资源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因此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多方面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要求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应注重课程文化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精神文化,重视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与专业的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战,深入挖掘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学科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实现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2 思政英语展开的途径
2.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首先要求思政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一个优秀的思政英语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在看待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问题时,要能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去分析、去思考,学会从全局上认识现象、把握本质。运用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是思政教师的必备能力。高校英语教师不仅专业知识基础要扎实,学识渊博,而且还要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与时俱进的政治新思维,有宽阔的视野。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通过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要求教师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深入比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真理。实践证明,用心用情用功的教师和教学,总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以“学”字当头,做足功课去学,不断增强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拓展见识,博采众长,方能具备从容应对,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习主席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培育学生英语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同时,其自身以身作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大学英语的思政教育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始终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地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构建起风清气正、清清爽爽的校园生态,也方能实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育人理想。教师堂堂正正,用人格的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润物细无声”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习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只要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就能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办得越来越好。
2.2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思潮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冲击,大学生思维活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量的接触西方文化,因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也随之俱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偏激、不健康思想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因此,大学生若要在人生轨迹上保持前行,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加强对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热爱祖国,时刻铭记维护国家形象和尊严。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所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坚定的目标,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和人民,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论语》中,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相同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令学生更加信服,同时也使同一个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多元化的解决方式。但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化教育,具有单一性,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展,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课程思政老师,面对性格各异的高校学生,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学生们各有所长,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而我们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中要做的事就是抓住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教书育人。发扬学生优势,克服学生劣势,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是“因材施教”教育方式的本质所在,也是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必须遵循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教师与学生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两个主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有效合作与配合。因此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因材施教”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而是一种主动的、一种互动的学习、一种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的教育方式。
2.3 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听讲、阅读、声音、图片和示范等传统学习模式比较,以小组讨论、学中做、做中学和学完之后教其他人等形式的主动学习模式更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有挑战、激励、交流、反馈和结构五个作用机制。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解决难题,增强学生赢得下一次挑战的信心。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分组。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小组,挑选思维活跃的学生做组长,激励组员们积极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在小组学习中,思维活跃,勇于挑战自我的学生能活跃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具有领头羊的作用。毋庸置疑,小组内学习积极的学生起到了助教的作用。由于大学英语教师上的是大课,一堂课面对着不同学习能力的四十几个学生,因此无法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帮助每个学生理解掌握所授知识。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积极开展小组互动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任课教师的授课负担,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课堂和丰富课程内容上。师生间实时交流,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极大的获得学习成就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监督合作过程不偏离主题,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教师要积极采纳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全面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给学生传输合作学习的意义,促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转变为高效的主动学习。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这种基于合作学习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2.4 第二课堂,寓教于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把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有机结合,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程思政”的魅力,产生共鸣,获得启示。将英语语言的应用赋予思政教育内容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这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也是“课程思政”体验获得感的基础。“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获得、情感获得、意志获得和行动获得。“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能巩固和实践运用第一课堂内容,提升大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举办大型红色主题读书月、观赏红色经典电影激发学生学习、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大学英语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所以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的深层内涵理解不透彻。要打破固有的教育格局思维,要求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相关研究,编写优秀“课程思政”教材,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