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核心素养,优化语文阅读课堂

2021-01-03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
关键词:桂花核心阅读教学

林 知

(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福建 福州 350011)

阅读是我们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优化语文阅读课堂也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那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更加简洁、高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诉求的综合反映,也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系统整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最终都要落到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在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单纯指阅读教学活动,它还包括阅读素材选择,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讨论和相关的语言组织与表达等。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构建趣味课堂、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去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不过,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关注语言知识教学、分析能力培养,从不关心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很少会关注阅读的素材、范围,课堂上师生也缺少交流和互动。所以,这样的阅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也无法在书本的海洋中发现自己的阅读喜好。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优化学生素养培养。鉴于此,今后在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素养培养,从阅读素材选择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优质阅读课堂,并将阅读与讨论、合作和师生互动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学习注入动力。

二、落实核心素养,优化语文阅读课堂的对策

(一)重视语文诵读,促进学生语言建构

小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指学生在语言学习、练习的基础上收获的语文知识和体验,养成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需要重视语文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和特点,完善语言知识体系。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感、领会语用技巧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文本的作用,借助诵读、朗读等渠道让学生品味语言,掌握语用知识和技巧。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以童年为话题、富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了解一些字、词、句的意思。再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生命的气息和童年的快乐,并结合课文插图、教材给出的有关资料,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领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如作者为了写出自己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不仅借助树、花、菜、庄稼、蝴蝶、蜻蜓、蚂蚱,散发着温暖光芒的太阳和投射出影子的云朵,将园子写成了一个乐园。还写了“栽花”“拔草”“溜土窝”“铲地”“吃黄瓜”等许多有趣的事,写了快乐的祖父,这些事物集中在一起,使得园子充满了梦幻色彩。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开动大脑,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入情入境,让学生在培养语感的同时,提升认知能力,进行语言建构和情感积累。

(二)借助问题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刻板而单一。在阅读课堂上,许多教师都只关注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授,关心学生是否知道标准答案,是否掌握得分点。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没有流露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机会,也不敢质疑、提问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有利于语文教学任务完成,但是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借助提问、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可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问题为纽带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和想象。如教师可以在讲课前抓住细节和有趣的地方去提出问题:文中写道“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有人说,这几句里面的“摆”字与“蹲”字、“鼓”字用得非常好。这几个字好在哪里?这几个字可以用其他的字来代替吗?小蝌蚪为什么会与妈妈分开?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你掌握了哪些有趣的知识?让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语言的精准性、形象性,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开展阅读鉴赏,发掘文中的美育因素

汉语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和载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学精品。其中最为经典的文学精品当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许多文学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还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学鉴赏教学,发掘文本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德育、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鉴赏水平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成为能感受美、创造美的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鉴赏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进行美学鉴赏,以培养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在《桂花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勾画出“反映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的语句,并结合桂花香、摇花乐这条主线,思考问题,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作者为何喜欢桂花雨?桂花有哪些好处、用处,让学生知道桂花的香、美丽和用处。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领会桂花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古诗文阅读结合起来,在多媒体上写出有关桂花的古诗文名言名句,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结合古诗词讲述桂花的文学意义和人们寄托在它身上的情感,促使学生对文本写作主题“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感受。

(四)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考虑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所以,许多人都说,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沉闷、严肃、枯燥无趣的,而是要有艺术性。但是,结合实际教学来看,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相对不足。而且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很少会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给予学生诱导和启发,师生缺少互动。受此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生共存的,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教学手法,增进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识字认字,了解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指出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动词,如“掰、扛、扔、摘、捧、抱”等,让学生表演动作,并说出该动作动词的特点和动作指向。在此基础上,给出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故事,谈谈这篇课文所讲述的道理,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如喜新厌旧,反复无常会让人一无所获。再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这样为学生提供表演舞台,促使学生将“读”和“说”结合起来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五)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语文是一门最基础、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新课标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要深挖语文课程资源的文化元素,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纵深发展。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鉴于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而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话题非常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其中,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指出文章都从哪些方面来写春节的,都写了什么。接下来,以故事、诗词、儿歌或者是春节时常见的东西如春联、窗花、鞭炮为切入点,讲述传统文化知识。如春节时,家家户户会贴春联,放鞭炮,许多地方还有一些古老的习俗,特别的庆祝仪式。 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有关春节的来源、历史、风俗等话题,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从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矫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桂花核心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做桂花糕
桂花蒸
打桂花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