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具匠心,悟出精彩
——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021-01-03惠景侠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
关键词:深度文本情感

惠景侠

(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700)

拓展性深度阅读,突出了阅读广泛性与深入性的相互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文章要点问题和关键问题,驱使学生有兴趣地展开独立挖掘、探索和思考,让学生可以在各类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和重新建构中,开拓阅读思路和文化视野,触摸文本深层内蕴。深度在于对文本知识的积极思考和内化、加工、反思。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齐步发展为目标,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个性,构筑宽广的文本阅读视野,启发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反复体验和质疑中,主动调用相关联的知识经验,对文本意义进行延伸、概括,形成自我的思考和结论,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升品位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思维智力、情感意志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批判性阅读:接触优秀文学内在价值

拓展性深度阅读,是学生理解文本,主动与作者对话的阅读模式,“深度”主要表示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深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文中这样写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启发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进行逻辑分析、思辨,理解文中的深意和内在价值。所谓“拓展”,是指把教材之外资源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源于文本、超出文本的素材阅读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地拓展学习资源和空间,指导学生自主从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文本思想等多角度理解、分析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批判性、全面性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引入“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相关情节,要求学生从社会背景、环境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等多个角度,对文中的反封建意义进行解读,探索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启发学生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人物性格特点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全面解读文章思想观点。如,文中对王熙凤的语言文字描写,看似平淡,实则精妙。作者从侧面细致地刻画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教师要通过学习资源和空间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从正反方面进行批判、辩证的分析比较,让学生能基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对文本的思想观点和文学内涵价值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中,形成具备批判思考能力。

教师在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少讲精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集成与关联书籍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探索思考、质疑问难,促使学生在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效实现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二、探究性阅读:揣摩联系语言艺术特点

深度阅读着重于学生思维能力、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升华与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感的注入和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克服浅表化、碎片化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活动情境中,能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超越表层的知识学习,深刻理解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拓展性深度课堂”不能套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解释新事物和现象,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发展,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通过综合学科思维的知识联系,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和深层理解。

例如,教学《茶馆》时,教师要设计阅读任务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思考、总结、评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情境的变化与分析中,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特殊的矛盾冲突。教师:“同学们,你怎样理解《药》这一作品中‘茶客谈药’的情节特点?鲁迅的《药》与老舍先生的《茶馆》突出表现了哪些特点?”教师要利用文学资源的拓展,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主动联系已经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作品中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现实、动荡、黑暗。“深度”要体现出思考性、创新性和体验性,教师:“《茶馆》与《雷雨》作比较,结构上有什么样的独特性?”“你可以模仿文中的戏剧语言,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吗?”组织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境问题中,对文中人物、环境等特征进行思考探究,理解《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和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语言交流和肢体动作模仿,对旧中国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展开深层次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利用趣味、多样、深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要求学生在新旧经验的交流、分享、讨论中,将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探究、评价,促使学生在多种思想观点的衔接中,实现情感价值观与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反思性阅读:领悟深层文本意蕴内涵

深度阅读不再局限于文本信息内部,而是要通过素材资源的拓展,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在持续的反思、归纳与评价中,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解读。教师在深度阅读课堂中,不要预设结果,而是要尽力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组织学生自主、自由发表意见,并能在进一步的集体反思中,最大限度发挥思维潜能,产生一连串的创新观念。深度阅读是对知识的追问和学习的反思,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在阅读感悟中,能主动通过新旧知识间的逻辑性组合联系,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认识。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讨论、反思的学习空间,组织学生以会议主题的形式,轮流发表意见,相互评价、自由回答问题:“介绍作者作品的艺术特色?作者描写了故都哪些风物?作者为什么不写火一般的香山红叶?原因何在?作者抓住了哪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要求有独到见解,观念新颖,用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结合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郁达夫的作品带有或多或少的伤感和颓废色彩。”教师:“为什么会带有这样的颜色?请说一说。”学生:“是个人情感特点的因素。”教师:“还有吗?想一想《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内容和语言特色。”学生:“时代在作者心灵打下的烙印。”启发学生结合拓展性阅读素材,进一步思考领会文中清、静、悲凉的艺术特点,掌握文中内心世界主观色彩与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相互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师要通过评价与反思,调动学生原有的思想、情感、经验,促使学生在抽象性的分析和概括中,主动联合文本信息,充实自己对文中风物意义的认知。教师在深度阅读教学中,要通过自然与社会背景的融合与拓展,让学生相互之间在评价、交流、分享、反思、联想中,聚焦知识结构的建立,精准深刻地把握作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促使学生能在探索、反思、发现与再创造的感悟和理解中,实现对文本意象的深度感悟,逐渐提高自身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与文化素养。

反思阅读是不断改进、完善认识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评价与建议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文本信息展开分析、推断,让学生在融合思维情感的质疑反思、辩证思考中,主动结合现实经验,建构新的逻辑性认识,更好地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提高思维创造和逻辑表达能力。

四、多样性阅读:增长养育思维心智精神

翻开课本,就进入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精读、细读、研读、慢读、深读,方能读有所思,思有所获,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书捧在手里,静静地读,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摘录下来,深入解释、交流、思考、联想,主动克服浅层次、低质量的阅读。而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不同,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情感需要以及兴趣,自主阅读、解释课本不同的思想内容。

例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阅读、解释诗歌大意,说明自己对诗中人生态度的理解。这首诗短短八句,没有过多的形象描述,诗人只是通过自己真切的生活感受,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向人们传达了一种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教师:“你,究竟指的是哪些人?生活是怎么欺骗你的?”指导学生结合人生经验,自由诵读,抒发自己的感受。如:“结合创作背景阅读”“概括诗中带给自己启迪”“静静地思考,再交流分享”“阐明内心独白”。这首诗中有对人生挫折感悟,有面对磨炼的乐观态度。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么做?”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联想,主动提炼文本观点作为论据,引导他们在多样、热烈、深沉的阅读实践中,彻底地理解、感受、表述诗人真诚广博的情怀。

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在阅读学习后,要用问题引领学生心智、思维成长,使他们在整体知识功能的作用下,联系实际思考主人公面对磨炼的态度,促使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的综合阅读锻炼中,发展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结构性阅读:培育阅读习惯素养品质

结构性阅读是对文本主题的引申,它强调文与文、文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结,主张学生在默读、跳读、浏览、略读中,找到在一组文章的共同议题,有条有理地归结、提炼文中主旨情感,保持阅读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要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疑、释疑、辩证、思考,促使学生在阅读的理解与反思中,养成条理思维习惯,锻炼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形成较为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组织自主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 “作者对不同的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要求学生读懂作者,理清全文思路和情感脉络,对文中的疑难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的思维轨迹。第一类是爱国青年,不仅有中心人物刘和珍,还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尊敬、颂扬、沉痛地悼念。教师首先用问题引导学生浸润于文本的梳理,抓准作者“悲”“愤”情感脉搏,然后,调动学生已习得自身经验,联系时代背景,通过“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等关键句走进文本,再深入一步思考“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结构阅读,迁移拓展”的教学中,要突出“悟” 字,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语言,拓宽思维深度,持续阅读,广泛思考,在融合思维情感的探究中,升华爱国情感,建构新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表达能力。

总之,中职生正处在阅读思维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时期,常态化的传统阅读教学,必然会消磨学生的阅读兴趣,弱化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感知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规律,相机引导,循循善诱,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拓展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关联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深度阅读体验中,走进经典,接触优秀文学作品内在思想,促使学生在有意义、有价值的理解性阅读学习中,逐步实现阅读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深度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