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文字教学策略

2021-01-03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初中语文情感

陈 茜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0)

语文是一门有关语言的学科,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建构。语言文字运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当中,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言文字建构起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使学习主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不能被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语言文字教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是现阶段语言文字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语言文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用语用字不规范

由于受到地理因素、学校条件、当地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教师整体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且教学用语用字方面没有受到规范化管理和测评。目前,虽然普通话等级证书已成为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基本条件,但是除本身一直用普通话授课的教师以外,一般教师仅仅是在课堂或者正式讲话时用普通话,如果离开了正式课堂或其他正式场合,就又回到方言。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够做到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常年用方言教学的语文教师来说,很难做到以正确的音节教读字词。在用字方面,语文教师的板书本应对学生书写汉字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但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板书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笔画的顺序且书写过于潦草,导致初中生在抄写笔记的时候根本看不懂黑板上的字。这些现状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否能有效地完成双向互动。

(二)教学中缺乏情感渗透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第一印象是工具性特征,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语言和汉字的使用功能即可,从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审美特征与人文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常把学生能认识、会读、会写和会背诵等具有工具性的知识点作为语言文字学习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蕴含的人文情感。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特征固然重要,但是语言文字蕴含的人文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过于侧重工具性会造成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厌烦和敷衍的情绪,不利于提升初中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在传统语文课中,初中语文教师主要从讲解生字生词、好词佳句和挖掘文言文中字词的语法知识入手,且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记忆汉字,使学生在反复的字词句阅读与背诵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好词佳句积累法,常认为文章中出现四个字的词语就是好词,形容词或者动词多的句子就是佳句。如此一来,造成学生在书写表达与交流中,用词单调,缺乏创新,甚至直接照搬照抄,出现一堆宿构作文。另外,单靠语文教师讲解教材难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且初中生参加语言文字知识竞赛或其他活动的途径也比较少。语言文字教学出现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文字教学策略

(一)促进语言文字教学专业化

“专业”二字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区分开来,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领航人,本身应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的教学能力。语言文字教学专业化即保证教学中的语言文字内容与运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语言文字教学的专业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汉字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与提升的关键期,没有专业性和规范化的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有效学习语言文字的需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重构,以身作则,通过自身专业性和规范化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1.与时俱进,注重专业知识的重构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语言文字知识不一定完全正确,且语言文字自古以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而来,又与时俱进,不断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与时俱进的语言文字知识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发展的趋势并且了解语言文字的变化,借助相关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用书,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矫正工作和政策文件,有意识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语文标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重构专业知识,在精通语言文字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可在备课时,主动查询字典或相关典籍,避免语言文字的错教、误教。以契诃夫名字的读音为例,有些语文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容易把“hē”念成“kē”。即使学生事后发现读音有误,也极易给学生形成一种外国作家的名字没有标准读音的错误认知。一方面反映出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知识欠缺,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语言文字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解决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调整身心,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

初中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感到身心俱疲,因此,在提升自己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耐心且细心教导学生。除此之外,模仿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初中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教师身上吸取和借鉴一些行为经验和思维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当好示范者的角色,努力做到身正为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保证书写或用语规范和标准,那么对于学生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存在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的坏习惯时,语文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而不是熟视无睹,任由不良习惯延续下去。综上,语文教师调整身心,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对弥补初中生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二)注重语言文字教学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主动增强语言文字教学中的人文情感渗透有利于逐步改变学生对学习语言文字枯燥和乏味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学习祖国语言文字。

1.丰富语言文字教学趣味性

语文教师在讲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识会让语言文字教学略显乏味和枯燥。早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教学建议就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例如,一个虚词即可引出宾语前置、宾语后置等十几种用法,语文教师若反复地强调语法规律或者只讲语法知识,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语法,必然不利于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为丰富语言文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时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三点:第一,增强语言文字教学内涵的丰富性,不局限于语法、修辞等工具性知识。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第二,从不同情境和角度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体会字词句在不同语境下的多层含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感受遣词造句的变化之美。第三,带领学生探寻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利用语言文字背后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问”这个字,“问”本义是向他人询问不知道、不明白或不理解的事情,询问有满怀诚挚,也有不怀好意。古有“伯牛有病,子问之”的好意,也有问鼎欲取而代之的恶意。从孔子和楚庄王两人的故事中体会“问”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暗含的意思不同,不仅有利于积累文字背后的历史故事,而且不会让语言文字教学显得过于枯燥和乏味。

2.重视教师语言情境的建构

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学生除了通过阅读文本获取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之外,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一堂语文课是由无数个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用语上投入不同层次的情感,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以抚顺市第五十中学八年级张老师的《背影》课堂导入为例: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朱自清的这篇课文《背影》,大家看到这个题目,能够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写背影的。

师:写谁的背影?

明确:父亲。

师:很好,同学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这篇课文讲到了作者朱自清的父亲,题目抓住了父亲的背影,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看看作者与爸爸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朗读课文。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情感性极强的回忆性散文,可读之处不在于华丽的写作技巧,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但是张老师的导入语丝毫不具备情感性,显得教学语言十分苍白和平淡。没有激情的语言和不含趣味性的导入没有成功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的热情以及对这篇散文的兴趣和探究。相反,具有情感化的语言表达就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教师运用一段生动的、富有情意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相契合的情感氛围中去阅读和学习文本,紧紧地抓住了同学们的心,仿佛春天已悄然进入眼帘,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也会充满期待与憧憬。

(三)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落实课堂训练

传统课程上的听、说、读、写训练并不罕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没有给予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实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听、说、读、写的练习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环境,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与交流习惯。在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更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与交流,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述中存在的语序颠倒、缺少主语等相关问题;多鼓励学生勇敢地、大胆地举手发言,并且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客观的反馈;多给学生单独或合作展示朗诵、背诵、书写、绘画等才艺的机会,事后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点评和给予鼓励;多引导学生以写作的方式抒发真情实感,安排学生做好写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工作,在写作前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写作知识,写作中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写作后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2.开展相关活动

语文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查漏补缺。通过举办相关艺术表演或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不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例如:以设计班级语言文字报刊的形式,收录学生的优秀作文或者优秀书画作品,在师生之间、各年级之间传阅。通过小型的语言文字活动设计既增强了师生对语言文字方面知识的沟通与交流,又满足了学生实际训练的需求,也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除了举办针对学生的线下语言文字活动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线上作文竞赛、美文阅读和诗文朗诵等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多种线上语言文字交流和切磋的机会。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文字内容的积累,还要拓宽其学习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内部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与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学校和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途径,充分给予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享受文字美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止存在于书本上。

语文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领路人,又是语言文字活动的组织者。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初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专业、教学设计、活动开展等方面重视语言文字教学。另外,积极树立起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理念,激发自身语言文字教学意识,并着眼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创新语言文字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语言文字运用者、情感体验者和审美享受者。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初中语文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