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汉字文化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识字课程标准

屈 易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0 引言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且沿用至今的文字,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汉字融合了音、形、义,并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纵观世界,汉字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它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汉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它以汉字为基本载体,是汉字在创造、演变和使用过程中所沉淀的文化信息,也承载了几千年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文化信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在语言的学习中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汉字文化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看似简单的识字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十分繁琐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上,还要关注汉字所具有的独特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还可以激起学生了解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使得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问题

1.1 片面追求识字数量、速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相较于实验稿课程标准,识字量有所减少,但是,识字量的多少仍然是教学中很重要的要求。在当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到识字的数量,能够大量识字成为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识字是一种工具的实际作用。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与汉语拼音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语拼音,可以纠正读音,建立起字音、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但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在识字学习中存在过度依赖汉语拼音的问题。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去看汉语拼音,不关注汉字的字形构造。汉语拼音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工具,过度强调拼音识字,容易导致学生忽略汉字的写法,长时间下来容易产生汉字混淆、记不清字形的情况,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本身的魅力。

1.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汉字的学习是需要依靠兴趣的活动,但在实际的识字教学教授中,学生往往不太想主动学习,多以被动接受为主。由于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展现出本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课堂上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且受发展阶段影响,如果接受过多复杂性的学习无法很好地调动兴趣,学生容易对识字学习失去兴趣,只能接受被动的学习,由于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很难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对于汉字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积极性才能投入到汉字学习中,在识字过程中乐于学习,扎实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体会汉字文化。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学生缺少主动识字的意愿,也影响到识字学习的效果,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1.3 教学中忽视汉字文化

每一堂课语文教师都会精心设计,无论是在目标还是过程上,都希望通过教材给学生展示有价值的知识。但是,识字教学大多采取每一个字独立讲解的方式,讲解的内容也大多数集中在字的整体结构上,并且过度倾向于大量识字,因此,教师忽视了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容,学生缺少在文化背景中理解汉字的发展与演变,造成学生只关注汉字的读写,无法有效地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常出现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如:多写、漏写笔画,笔顺错误等。汉字文化的内在意义在识字教学中的表现不够突出,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汉字特有的文化含义,导致识字效率无法提高。

2 识字教学策略探讨

2.1 遵循汉字构造规律,科学识字

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应该利用汉字构造规律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指出,汉字大部分都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种造字法构造而来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文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遵循汉字本身的构造规律,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音”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形”提高学生的识字和记忆水平,“义”来体会文化的认同感,以字义为核心,来带动汉字字音、字形的学习。

每个汉字都有属于它本身的独特历史渊源,教师可以通过对字理进行分析,由形到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这是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识字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汉字具有的形体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采用溯源、分解等方法进行字理识字。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全篇没有出现汉语拼音,而是采用丰富的图画与汉字联系在一起,通过汉字与图画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小篆作为辅助文字,展示汉字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独特的构造规律。通过对汉字的字理分析,也能够减少多次朗读的机械记忆方式,并能让学生识字学习有收获。

2.2 明确汉语拼音工具性,精确识字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没有将其与阅读、写作等并列,而是将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并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注重其作为识字工具的使用价值。对于识字教学,汉语拼音只能作为识字的辅助性工具,绝对不能替代识字。对于汉字除了要读准字音、规范书写之外,还要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在各种与语境中运用。因此,要运用好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但是汉字所包含的信息是远远多于汉语拼音的,识字教学中如果过度强调汉字读音,这无疑是不符合汉字规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汉语拼音的“用”,将汉语拼音作为识字教学的辅助工具。

2.3 采取多样识字教学方法,趣味识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因此本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被吸引。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记忆规律,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创设一系列集文化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新颖的识字游戏,将枯燥的识字学习与孩子的童趣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识字的游戏,如:猴子摘桃子、迷路的字宝宝等,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参加比赛。在游戏中不仅减少了识字难度,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第二,可以运用图片、语言和文字相互结合的方法,小学生对于直观的图画认识能力较强,通过观察图片来引导学生联想相关汉字。在很多插图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美化,使汉字更富有美感,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三,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儿歌韵语等方式根据汉字字形来教学。例如“坐”字,先出示小篆体,像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和学生共同编写顺口溜“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并记住,又如“碧”字,运用顺口溜“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使学生准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在使用故事、儿歌韵语等方式时,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既要巩固学生识字,还有助于加深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总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将中国优秀汉字文化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堂之间的互动,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且富有探索的热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4 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教育结合

从殷商甲骨文发展至今的楷书、行书,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其发展具有传承性。汉字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其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笔画与部首,其中点、横、竖、撇、捺、提、折、钩释放汉字之源,传递汉字之理,展示汉字之美,这些构成汉字的笔画与部首,就是中华基因的密码。将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识字教育,感受汉字之美。在识字教学中,将丰富的汉字文化展现在语文课堂中,巧妙的发挥汉字所具有的文化载体的功能,不单是进行字音、字形的讲解,还能将文学代入识字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中品味经典。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积累广泛的文化知识,并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浓郁的热爱之情。例如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一课,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汉字文化、神话故事,或是人与自然的道理,可以使学生在文字学习中不断发现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立于世界之中,汉字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发挥着重大作用。汉字以其独特而形态记录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要传承优秀的文化,就要以汉字文化作为载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拓宽识字渠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方法,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汉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识字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识字
识字儿歌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识字谜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