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以中国税制为例
2021-01-03王晓玲赵海益仇百慧
王晓玲 李 婉 赵海益 仇百慧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0000)
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关系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
中国税制课程作为财政税收专业一门核心的专业课程,研究的是在中国税制如何设计,如何征税,有哪些影响,该如何改进。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更好地从国家战略角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角度理解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税制之所以为目前状况的原因以及政治考量。目前高校体系中在基础课程模块已经加入了思政教育,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程兴趣度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高。此种情形下,我们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又会取得怎么样的效果不得而知。但是中国税制课程与国家意志和国家活动密不可分,从国家角度对财税政策进行解读,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反而是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2 课程思政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
2.1 课题组织面临的挑战
当前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课堂组织。专业课程课时一般只有15周,面临放假冲课以及期中考试等因素占用的课时,剩下的课时基本上只剩下12-13周的课时,总体来说课时较为紧张。如何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而不是生搬硬套塞入专业知识,如何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长度,照顾到整体课时安排,如何利用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是最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2.2 来自学生的抵触和不接受
其次,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自我,只对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会投入精力,如果要求他们抬起头看看自我之外的、社会的、高层的、宏观的层面,他们会觉得不理解不适应,甚至加以抵触。
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及改革探讨
所谓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是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时机选择、媒介选择以及表现形式选择。具体有如下分类:
3.1 按融入时机分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按融入时机可以分为专业课预习时、专业课程授课时、专业课总结时。课前预习时通过各种教学材料和预习材料让学生首次接触思政元素,灌输一些基本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做好思想准备。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再加以引入和强化,授课时再次强调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加深教育的深度。在一小段专业课程结束之时,对学生就专业问题进行提问、思考和讨论,采取浸润式教育方式,当学生无法解释、判断不力、理论水准不高的时候,教师适时的介入,结合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和国家观念的教育,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按融入媒介分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一般情况下采取教师亲口授受的方式,俗称线下课堂教育。但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再好的教育也要采取被教育者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媒介。因此,在多种感官刺激下长大的学生一代,普遍喜欢视频教学的情况下,以在线视频的媒介方式引入思政教育,不失为一种换位思考的融入方式。但是视频的比例要控制好,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还需要有其他形式的媒介,如纸质形式的教学材料。通过纸质材料以及附上的问题思考,可以让学生暂时抽离视觉感官刺激,调动脑内神经活动,思考带来的成就感也不容小觑。
3.3 按表现形式分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时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可能就是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填鸭式、思考式、参与式以及示范式教育。教师通常采取说教式填鸭教学,使得思政教育变得面目可憎,为学生所抗拒。思考式也是提问式,就是将说教变成提问,为什么会是这样,调动学生大脑与教师同时运转,避免被动接受,提高授课效果。参与式教育通过吸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增加互动,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深度以及教学效果。同时,邀请行业内杰出的从业人员走进课堂进行示范式教育,以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以及成绩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心态。
4 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和对比测验的分析
4.1 问卷调查和对比测验设计
为了研究以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项目特意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时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在线教育、教师讲解以及纸质作业的媒介,采取填鸭式、思考式、参与式以及示范式四种教育表现形式,在《中国税制》课堂实施思政元素融入,并发问卷和测验调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喜好程度。为了便于研究,本项目选择在课程开始之前就中国税制的设计思路以及征收管理制度对学生做一次裸测,调查其在未接受专业知识训练时对中国的税制是如何理解和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再做一次测验,检验其理解程度,尤其是在价值观、人生观和国家观上的认识与授课之前有何不同。通过两次测验结果,来衡量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和对比测验参加的人数为80人,收回问卷80份,100%回收。
4.2 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影响
4.2.1 融入时点的选择对接受程度的影响
本项目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元素融入时采取了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通过统计“请问你对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育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以及课后作业哪个环节最喜欢”问题的回答数来分析学生对于融入环节和时点选择的接受程度,80人中有35人选择课前预习环节比较能接受,占总人数的43.75%;35人选择课堂讲解的环节比较能接受,占总人数的43.75%;10人选择课后作业中体现思政教育元素,占总人数的12.5%。虽然在各个选项上有人数的差别,学生普遍能接受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引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与个别学生访谈得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是习惯听教师讲解。各种选择的分布主要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关。
4.2.2 教育媒介的选择对接受程度的影响
本项目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元素融入时采取了在线视频、教师讲解以及纸质作业三种媒介,通过统计“请问你对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育采取观看视频、课堂讲解以及纸质作业哪种媒介最喜欢”问题的回答数来分析学生对于教育媒介选择的接受程度,80人中有45人选择在线视频教育形式,占总人数的56.25%;30人选择教师讲解媒介,占总人数的37.5%;5人选择纸质作业媒介,占总人数的6.25%。虽然在各个选项上有人数的差别,学生普遍能接受观看视频的方式。通过与个别学生访谈得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喜欢看视频,相对不喜欢说教和讲解,更不喜欢纸质作业中体现思政元素。
4.2.3 表现形式的选择对接受程度的影响
本项目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元素融入形式采取填鸭式说教、思考式提问、参与式体验、示范式教育四种表现形式,通过统计“请问你对中国税制课程思政教育采取教师理论讲解、思考式讨论、参与式体验、示范式教育哪种形式印象最深”问题的回答数来分析学生对于教育表现形式选择的接受程度,此题为多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两个以上选项。80人中有70人选择参与式体验,占总人数的87.5%;70人选择示范式教育,占总人数的87.5%,40人选择思考式讨论,占总人数的50%,有20人选择教师理论讲解,占总人数的25%。由此可见,我们的思政教育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形式,学生通过转换角色,站在决策者的高度来体会国家战略与财政制度设计,其共情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也会有所改善。
4.3 思政前后对比测验结果分析
本项目设计了在专业课授课之前后分两次进行测试,衡量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思政教育前后有何不同。通过前后两次测验对比,讲授前学生答题正确率平均只有33.3%,而在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思政教育测试,学生答题正确率平均可以达到65.75%,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课程思政的测试不考专业知识,只考核对于观念的理解和宏观的把握,因此可以排除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对于思政教育测试的影响干扰。
5 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
5.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时点和时长的完善思考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平时学生反馈,本项目认为专业课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时点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应该贯穿于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在课前预习阶段,最好不要硬性强调思政元素,而是在讲解和总结时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同时,为了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思政教育的时长也不宜过长,痕迹不能太明显,应该把思政教育与理解问题的思路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理解财政税收问题的钥匙,说服力就将会大幅提升。
5.2 完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应对挑战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喜欢自己做主,教育的方式和媒介也应该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既提高接受度,又提高趣味性。课程思政教育的媒介可以采取视频教育,可以多采取参与式体验的方式,可以多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现身说法,总之降低教师课堂说教和讲解的比重,丰富化课程思政教育形式,让其接受多感官刺激,加深印象,内化理念于心。
同时,作为课堂质量控制和水平衡量的必要途径,必须加强练习、测试和互动所占比重,过程管理的同时辅之以结果管理,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和效果,使得课程思政教育成为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