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付 莹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深入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高职数学课程也不例外,数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成为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焦点和重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数学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活力和趣味,又能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程数学是我校机电、电子、计算机、建筑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内容是微积分。结合数学学科特征,总结授课实践经验,本文就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1 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

传统的工程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习概念、性质和定理,并通过计算加以理解,最后解应用题,让学生以为数学课就是学习数学知识,知道理论,记住公式,能解题就可以了,错误地认为思想价值引领不是数学课学习的任务,没有认识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唯物主义辩证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批判探索的理性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等等这才是数学课学习的首要任务,而不是单纯的会解几道题,学生这种认知误差严重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降低了课程的育人质量。

1.2 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不足

教师是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见效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很多教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个别教师安于现状,不想进行改变;同时仅靠任课教师一人也很难保证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果,这些都影响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践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没有完全实现育人功能

工程数学课的内容多而学时少,教师在课上往往只专注数学的科学和理性价值而忽视了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育。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又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习起来枯燥而没有味道。高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普遍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不强,而数学知识又具有积累性,这都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同时课程的德育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可度量的评价方式,这使得德育教学目标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执行。

1.4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工程数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考核评价还不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评价缺乏规范化,缺少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或评价占比较小,这些都弱化了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进而降低数学课程的育人效果。

2 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1 转变学生观念,重视课程思政学习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因此学生的自我认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作用,重视课程思政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三观比知识、理论和能力更为可贵,它们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工程数学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2.2 加强教师学习交流,提高课程思政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勇于面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所带来的挑战,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积极调动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研究和践行课程思政。

其次,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形成正确的“三观”。

第三,组织教师参加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培训、经验交流、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征集和现场教学观摩等活动,不断学习践行课程思政的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慕课学习平台,拓宽思政育人渠道,积极探索适合课程思政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质量。

最后,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等教学团队作用。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要与思政课教师密切合作,构建课程思政教研团队,优势互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效果。

2.3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拓宽育人路径

2.3.1 传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与哲学是紧密相连的。微积分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微积分的学习也是在处理矛盾中逐步深入的。如极限是研究微积分的重要工具,极限概念揭示了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过程与结果、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利用极限定义了无穷小、导数和定积分等重要概念,解决了零与非零、曲与直、变与不变、局部与整体等矛盾问题。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熏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是极限思想的开始,分割、求和、取极限的逼近思想说明他已经掌握了积分学的基本思想,这是积分学思想的萌芽。祖冲之早于西方1000多年就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等等。

2.3.3 提高数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方法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知识,消化、积累、运用和掌握知识,建构和内化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专注力得到集中和强化,抽象、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数学上的概念是严密的,解题方法是多样的,严谨的推理和精确的计算又使得每一个结论是确定无疑和不可动摇的,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2.3.4 探究数学之美,提升创造创新能力

M·克莱因说:“进行数学创造的最主要的驱策力是对美的追求。”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之美表现在简单、对称、统一、完备、和谐与奇异,数学的概念、定理、符号、图形和方法都充满了美的元素。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微分公式中的x发展变化成dx,两个数和的n次方与两个函数积的n阶导数这两个计算公式在结构和形式上的对称,积分区间的对称可使奇偶函数的定积分计算变得简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统一,定积分思想中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等等。引导学生在发现、感受、体验和探索数学美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提升创造创新能力。

2.3.5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微积分的思想与方法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极限思想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对比人生目标,每天努力一点点,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发生质变,目标终将实现。将函数极值对比人生成败,可以启发学生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成败是暂时的,只要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坚信成功就在前方。定积分思想对比处理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化为阶段性的容易解决的小问题等等。

2.4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

落实和加强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必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思政内容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评价。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提升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除了题目测试给出的成绩评价之外,还要体现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考核,即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课前的导学预习是否按时完成,课上是否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现象是否有所改善,互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课后完成作业是否诚实守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精神面貌是否提升、意志品质是否得到锻炼等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在学生评教时,增加评价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内容和评价比例,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时是否融入课程思政,融入时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是否自然、不生硬,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认可和满意等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环节的重视。

通过增加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加大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比例等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对课堂思政内容的思考和认同,将课程思政的有关知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确保课程思政育人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高职工程数学课程改革遇到的又一次挑战,全体高职数学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这次改革,不断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拓宽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和育人渠道,加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承担好工程数学课的育人责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