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学科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1-01-03赵青
赵 青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岗位都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德”是居于首要位置的。目前从个人到家庭、再到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国际形势复杂,由于网络的普及,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思想也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对中学生成长不利的信息,而中学生如果缺乏相关教育,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就可能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他社会问题的出现。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语文学科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下的中学生生于和平的国度,成长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奢侈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中学生难免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正确的道德标准的引导,就可能会使学生发展方向走偏,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目前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中充斥着各种未经筛选的信息流,正义的、邪恶的、美好的、丑陋的都混杂在其中,难以辨别,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各种影响。目前各个学校都开展有思想道德的课程,但是课堂效果并不好,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进行学习,并不能够很好地体会其中的内涵,更加无法通过学到的知识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学效果比较差。同时,很多学校举办的德育活动也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过于注重程序和形式化的内容,而对于其中真正能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部分却不够用心,因此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语文学科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优势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有天然的优势。首先,教师对于学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教师本身的行为举止,教师自身如果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学生便会进行模仿,而且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使学生受到长久的影响。而语文学科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知识,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历史背景的讲解,这些都能够很容易地将思想道德的内容渗透其中。比如在讲解与革命历史和革命人物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着重对历史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先辈和烈士们在开辟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才能够体会到革命先辈的精神。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即语文学科的教学不是以呆板的说教为主,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文化的讲解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提高,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产生厌烦而降低教学质量,又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提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他们以后都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3 语文学科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3.1 在朗读感悟中对学生的同理心进行培养
朗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字音字形能够进行掌握,然后就是能够从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所蕴含的情感、想要说明的道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建立起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浓烈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情感比较充沛的句子和段落,从反复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意图,这种教育方法是润物细无声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长久的。
以《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为例,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36年与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时吟诵、在1945年发表的一首豪放之词。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北国的雪景,展现了在毛泽东心中乍暖还寒的北国风光,气势雄浑,景色壮丽,生机勃勃。下阕则是毛泽东在观雪景之时有感而发,引出历朝历代的英雄人物,表达作者伟大的抱负,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广阔的胸怀。这首词的遣词造句明快有力,辞意豁达,朗读之时能够给人神清气爽、快意畅达之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毛泽东本人的生平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之前心中已经大致有所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抑扬顿挫,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毛泽东豁达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从而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起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3.2 在课外阅读中使学生领悟更多的精神世界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十分有限,想要对学生达到德育的目的,需要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挑选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的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对更多的感情和精神产生感悟,从而在生活中对于各种事物都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不至于会受到片面观点的不利影响。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课的方法,让学生对书中人物和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从而进行德育的引导。《名人传》中主要写了三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对这三位名人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介绍人物的成功事迹,而是将名人的生平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包括他们人生中经历的悲伤和痛苦,是对名人十分全面的描写。因此,学生在阅读《名人传》时,能够更加生动鲜活地对这些伟人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明白伟人在多么艰难和惨痛的经历之下还能够创作出举世震惊的艺术作品,这对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十分重要。名人的经历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坚定信念,克服困难。
3.3 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表达感悟、沉淀思想
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在中学的日常教学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或者与作者的共鸣,如果不能够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在较短的时间内,这些情感就会慢慢淡却。但如果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写成读后感,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的作文积累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记录情感的过程中加深对于课文内容和作者心灵世界的思考,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入清晰地与课文中的作者产生共鸣,能够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能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容易接受文章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将这些内容内化,成为培养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作文的任务量相对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字数较少,但也能够起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效果。而且,随堂练笔也能够让教师当堂进行点评,方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
比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扩写,作为一篇文言文,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时对其中的情感往往不深刻,同时也很难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但是如果对文段进行扩写,详细描写其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更加能够明白唐雎在面对秦王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从唐雎身上获得启发,同时也能够与唐雎产生共鸣,产生相同的爱国情怀,这对于学生也是十分深刻的爱国教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各种信息和文化十分复杂,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因此中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应当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天然优势,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利用多样有趣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德育教育贯穿课堂,并延伸到课外,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中也饱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