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

2021-01-03唐春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导游思政旅游

唐春玲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教育部于2020年5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确切提出了高校教育是把“育才和育德”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专业课为平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以下简称《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是承上启下的综合性课程。专业知识融合思政,为后阶段的学习进行知识和情感铺垫,最终实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效统一的思政目标。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信息爆炸时代的思想冲击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9月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显示,网民里学生比例达到了23.7%,而大专学生所占网民比例达到10%。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各种“自由”信息冲击着我国核心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1.2 教师思政理念和水平的欠缺

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我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没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无论是思政理念、方法还是素材选择上都有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思政效果参差不齐。

1.3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机械融合

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开一门思想教育课程,而是把德育和人才培养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一起,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平衡课程思政和教学内容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挖掘课本知识的核心价值内涵,自然融入课程而非生搬硬套。同时,因为思政教育不易量化考核的特点,也让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评估。

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目标

《纲要》提出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德才皆备,《知识》旨在为考取《导游资格证》打基础,为导游服务工作积累文化知识。参考《导游服务规范》《纲要》等文件,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知识》课程思政目标如下:

2.1 深化爱国爱党爱职业的意识

经过对每年入学新生的调研,对旅游服务行业有认同感的很低,近半数学生主观原因不想从事旅游行业,有转专业意愿。学习过程中抵触、消极被动学习情况很常见。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实时动态,理解旅游业和国家经济、决策的紧密联系,增加对行业的认知,职业热情和认同感有所增加。

2.2 培养文化自信,建立大国导游意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现在是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全世界人类不断做出贡献的时代,也是中国复兴的绝佳时机,总书记还在2019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对外宣传就要把中国故事讲好。导游的角色之一就是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大使、宣传大使,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培养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最终建立大国导游意识,向国内外客人宣传中国的新面貌、新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铸造大国旅游工匠精神的目标。

3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设计

3.1 思政目标、内容的设计

参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结合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将思政内容落实到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自觉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习惯,培养大国导游意识上。第一、二章中国共产党发展简史和中国旅游业发展概括,思政目标定位于树立爱国爱党敬业精神的培养上。通过深入了解我党发展史,正确理解我党执政的先进性,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学会对各类信息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同时深度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职业认同感。第三、四章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知识,则把思政目标定位在通过观看优秀导游讲解视频和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了解上,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要求,培养大国导游意识,激发学生宣扬家乡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使命感。第五、六章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则通过了解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原因和例子,收集和分析中外著名园林资料,从而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了解其文化成就和影响,学习古今建设者们的工匠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豪感;深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系就,最终实现树立大国工匠精神,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思政目标。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区域、气候、地理、民俗和饮食的关系,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养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习惯;第八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则通过拓展课参观体验本地“观音绣”,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加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豪感并自觉自愿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要通过深入学习宗教文化,分析四大宗教产生背后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理解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迷信,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从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章中国旅游景观需要在课堂中宣扬中国景观之美,了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中主动宣传环境保护和文明旅游。第十一章中国主要客源国概括,带领学生制作国际旅游资源分布图,从中了解不同地区资源形成的原因,从而正确看待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同时,思政目标和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而调整,紧抓时事,用鲜活的案例灵活的手段去推动思政目标达成。

3.2 思政方法思考

3.2.1 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访谈,半数学生认为课堂思政多生硬的价值灌输。为避免枯燥说教,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我在课堂中穿插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游戏等方法。如,在“中国建筑艺术”章节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基建狂魔”称号的来由和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人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并树立这样的大国工匠精神,建立自己的大国导游意识。

3.2.2 借助平台翻转课堂

本课有64课时,但课本内容多、知识面覆盖广,线下课堂时长有限,进行课程思政难度大。借助线下学习平台,延伸学习时间和内容,还能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试题、头脑风暴等来促进学生的线下学习。例如,在《中国饮食文化》章节,学生自己设计“最爱的家乡小吃”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美食形成的原因,过程中增加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既学习和拓展了知识,还完成了课程思政目标。

3.2.3 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高职学生强于实操,弱于主动学习、归纳总结。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需加强学生认知判断能力训练。如,在“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章节,让学生收集新冠后国内外旅游现状和收入,分析中国境内旅游业迅速恢复的原因,深刻理解中国政策的正确性,对党和国家产生真正的情感认同。

3.2.4 知行合一提升职业热情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问卷星调查,其中认为本课枯燥和知识点太多占半数以上。为提升学生兴趣,尽可能让学生知行合一。如,让学生以家乡为单位,绘制家乡旅游地图,涵盖景区、美食等旅游信息,模拟旅游推介会,推销家乡旅游资源。通过三年教学测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也随之提升。

4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效果测评方式

课程思政是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评价思政效果,学生方面要考评其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价值取向,不能单一化,需主客观相结合;教师的思政意识和德育水平也对思政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课程思政测评方式至关重要,评价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

4.1 学生思政效果评价

测评学生德育效果是否达到,一是学习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学习态度、专业能力的展现和问卷调查进行;二是结果评价,通过思政作业反馈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看待和处理问题是否理性全面;三是动态评价,通过实践锻炼中的表现,例如情境模拟讲解和实地实训中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是否体现文化自信并含有爱国之情,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

4.2 教师思政能力评价

教师思政意识和德育方式对课程思政效果有很大影响。一方面通过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等方式考评教师是否深挖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德育方式是否多元,知识信息是否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资料检查、课堂听课、职业精神等,来评价教师是否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对思政能力的评估,教师不断取长补短,增加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

5 结语

本课程作为入门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处在学生刚进入高校的关键时期,是“立德树人”的黄金时期,要深挖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把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教师通过以身作则,精心挖掘和设计思政内容,让学生在兴趣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把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先进文明作为自己的职业指导精神,最终实现向社会输送德育兼备的旅游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导游思政旅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