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下《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成就

2021-01-03毕翠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心理学教学内容

毕翠华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6)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目的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普遍需要的是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型人才,实验心理学恰恰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实验心理学是教育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高、操作性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打算考研的科研型,一种是计划就业的应用型,但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难以保证学生必要的科研和创业训练,不仅使其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1 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目前我国实验心理学主要使用的教材有《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编著)、《实验心理学》(朱滢编著)等。这些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以我国心理学名牌大学的实验教学作为范本。其中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实验设计、传统心理物理法、反应时方法、信号检测论、注意、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情绪等内容。而在普通心理学中已有大量关于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教育心理学中对于学习相关的内容也有大篇幅的描述。虽然不同课程在知识建构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方面不同,但还是有很多知识存在重叠,比如普通心理学在阐述内隐记忆时,会讲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和联系,而实验心理学的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也有详细阐述。学生对于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会感到枯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对于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实验心理学所讲授的理论大多数是20世纪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经典实验研究,经历了很多年的实践验证,是值得学生认真学习的。但当前时代在变迁,而且国内外的社会文化存在一些差异,国外的一些研究未必适用于国内的发展。比如比较经典的“责任分散效应”,该理论从问题提出到实践指导,都有很多的阐述。这个效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存在,是否有人研究过,教材上没有介绍;现代文化中,该效应是否具有普适性,存在哪些问题?也需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该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是什么?这些都可能需要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里。

1.3 教学形式单独

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心理学中的许多理论晦涩难懂,实验机械重复,让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从而对实验心理学产生畏难和烦躁的心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渐渐的出现了“大脑惰性”。实操部分,由于实验工具的短缺,在大多情况下会进行分批教学,这也导致实验滞后。另外,各大高校购置的实验器材大多相似,所能操作的实验比较传统和雷同。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内容上,以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设计型实验少,能够反映学科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实验更是缺乏,与中小学教育或企业相关的实验也难以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难以形成实验设计的整体概念,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学评价方式是把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形式,这种考试形式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而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体现不出来。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无法得到反馈。单一的考试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的考查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将不利于学生专业成长,因此考核方式要多样化。我们应该既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动态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 实验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于上述的问题和现状,需要对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2.1 构建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专题研究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配合协作的能力,提高独立从事实验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选做一些必要的经典实验项目,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要有创新性。科研型方向的实验要求有理论或方法创新,应用型方向的方案要求有应用上的创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设计,在原有实验上进行拓展、变换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自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既能激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又有助于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思维品质。

3 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3.1 拓展教学内容

实验心理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训练,离不开大量的研究案例的引入。我们尝试在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讲述每章知识时,简要阐述完基本变量和研究方法之后,就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内外高级别心理学刊物上最新的实验案例或教育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研读,重点分析研究报告中研究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的过程、数据统计方法。以此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言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设计方案,期间教师可给予启发和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评价设计方案。该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先习得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批判问题的意识,逐步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

设计性实验是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心理学主流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学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成立科研课题项目小组,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自由组合,每组4-6人,同一方向的学生组成一组。自主选题或者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但必须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自主设计实验、制作实验材料、控制实验过程、分析和统计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使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进行到三分之时,要求每组学生汇报研究选题和实验设计,其他小组点评,提出意见,老师再具体指导,论证通过后开始实施,收据数据。选题或实验设计未通过论证的,继续完善直至达标。教师给予指导,并协助申请资金支持。该研究模块重点支持学术思想新颖、意义明确、立论依据充分、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的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项目。指导申请学校、省级和国家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本人现在平均每年指导科创两项,学生通过主持完成科创,大大增加了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

3.3 增加过程性考核

改变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小组作业,小组利用一学期时间完成包括课题的选择、实施、数据处理和讨论等完整内容的实验论文;二是个人作业,完成一个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有详细的研究背景和具体方案;三是实验报告,每次做完一个实验操作,都写一个实验报告。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占50%,重点考察理解基础知识、分析实验材料(选取期刊上的论文)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除此之外,建立新的评价模式:(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了记忆性、理解性知识,我们还着重评价应用型知识,从学生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实验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把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技能、理论考核、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采用多元化的评定方法来考核学生成绩,使评价更加合理、科学、人性。

4 总结

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学生的实验思维得到大幅提升,仍发现学生在实验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变量的重复次数不高等。因此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E-Prime、Matlab等相关软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训练,也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实验改革带来的成效,今后将推广到更多的课程中。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心理学教学内容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哪个凉得快?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无字天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