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建设优化研究
2021-01-03王艳萍
王艳萍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1 “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其中思政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的局限,重构了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更多元,在实践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更充分的沟通交流。
“金课”具有突出的示范育人功能。2018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高校要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标准的“金课”。其中,五大“金课”之一就指社会实践“金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概论”课相较其他必修思政课,有理论性较强、知识体系广博、内容丰富等显著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亟须“金课”引领。
2 新疆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建设现状
目前,新疆高校“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浏览我国国家领导人网上纪念馆或研读其代表性著作,撰写心得;二是组织社会实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三是分组拍摄微电影;四是分组讲思政课;五是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部分高校已将实践教学纳入常规学习考核,使用较为规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例:最终成绩(总计100%)=课堂考勤(5%)+课堂表现(5%)+三次实践作业(共20%)+期中考试(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50%),或最终成绩(总计 100%)=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测验(10%)+三次实践作业(共 2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50%)等。
高校一般在每学期会设置三次实践教学活动,难度逐次递增,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都在授课学期内完成。社会实践调研须在开设“概论”课的前一个假期内完成,选题涉及时政类、价值观类、社会治理类等范围,供学生可选的余地大,且可操作性强。教师反馈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高,可以比较全面的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新疆某所高校的社会实践调研选题目录为例:(1)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疆给新疆社会带来的变化;(2)新疆乡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3)新疆高校在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4)新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5)当前党的惠农政策调查——以自己家乡为例;(6)当地政府采取的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措施调查;(7)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8)新疆居民对社区养老托幼需求调研;(9)对家乡的红色遗址与红色历史的调研等。
现阶段新疆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显示出以下特点:第一,政治站位明确,政治属性突出;第二,科学划分学时及占课程整体的比重,并纳入教学考核体系;第三,实践内容实现分化,可以根据难易度逐步提高活动层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能做到不断推陈出新、力求与时俱进,但在兼顾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待加强,向内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的主动性通常较强,但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需要教师提供更成熟的指导,这也要求高校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学生充分运用本地红色文旅资源、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不充分,尚有提高空间。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规范不足,随意性较大,难以保证常态化、高质量开展,最终影响实效性。总体来讲,新疆高校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基础,但“金课”建设仍需努力。
3 新疆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建设优化路径
强化新疆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建设,要明确改革目标。首先,要规范“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的衡量标准,注意同其他必修思政课教学目标上的区别,向深挖掘“概论”课的特性。其次,要全面掌握学情,提前完成科学的顶层设计,通过实践教学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加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获得感。再次,要进一步丰富“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品格”。最后,通过提高经费、保障设施等客观条件,提升“金课”建设的稳定性。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展开。
3.1 从多维价值规范“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的衡量标准
根据“金课”的建设目标,确定有针对性的衡量标准。通过实践教学,考察是否能协助思想课和专业课,打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壁垒,注重学生专业适应性;是否能合理联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让在校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社会经验;是否可以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发动学生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否能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逐年完善实践教学的体制机制;是否能引导学生利用好、结合好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等,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3.2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金课”,反哺理论教学向内、向深挖掘
教师要切实掌握学情,做好内容选择和进度安排。教师经集体备课后,须尽可能在学期中均匀开展实践教学,避免在考试周或考试月频繁进行强度较大的实践活动,避免因非必要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做基础调研,将教学内容分类主题化。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同毛泽东经典著作关联比较密切的警句、名言、成语、典故、谚语等,寻找其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联系。
3.3 通过丰富实践教学“金课”实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体验
部分实践教学开展体系比较成熟的高校,已探索出一些较好的路径,值得借鉴。一是侧重更为全面的实践形式,将全员自主实践与专项集体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厚度”,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二是侧重更为实际的实践形式,结合本地教育资源开展相关研学活动,通过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旅资源充实实践内容。三是侧重更为创新的实践形式,围绕教材内容和时政热点,融合“线上+线下”全媒体优势,形成手绘作品、配音作品、歌曲改编作品等多种展示方式。
3.4 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硬件设施保障,提升“金课”的稳定性
一方面,实践教学常态化开展需要基本的经费保障。各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费用列入学校教育经费年度预算,建立健全使用制度。既可以采用“固定经费制”,也可以采用“弹性经费制”。同时,鼓励高校中学院积极拓宽经费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经费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如引进招标洽谈,达到“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合作效果,尝试从学校投入为主到学校和社会共同投入直至社会投入为主的转变。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需要长期的校外基地保障。各高校可结合本地文旅资源,寻找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长期合作,推动实践教学“金课”的立体化。每学期开设“概论”课的学生基数庞大,教研室可通过前期充分协商,定制有针对性的讲解稿,注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元素,融入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内容,带领学生分批前往基地参观,最大化发挥实践教学“金课”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完善实践教学“金课”的评价反馈机制,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通过及时的师生反馈提升建设水平。针对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实践方法、综合硬件等要素,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优化下一次实践教学,促使“概论”课实践教学“金课”评价体系更规范、科学、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