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知识应用型

汪 涛 徐 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进步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这种新工具所展现出的强大的功能改变着环境设计从思维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的各个层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作用和重要性而言,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应用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关键。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有效解决将有力增强和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与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1 计算机设辅助计理论性和应用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

软件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联系;以学生掌握软件为主要教学目标,软件运用和设计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与实际工作关联性不足。

1.2 计算机设计教育的阶段性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性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

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在校期间学生们虽然已经理解了专业知识的含义却苦于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脱节,缺乏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导致学生对讲授的知识难以进行自我消化与自我吸收,只是单纯的记忆。毕业后,随着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表现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知识的缺失和专业理论知识支撑,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补充只有在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下,才能实现专业知识有效的补充。

1.3 计算机设计知识生成的被动性和知识生产转化应用性之间的障碍尤为突出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对于实践性的要求更是高,如果仅仅是依靠教材以及教师单方面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及理论的传授是不够的。应该提出创建以设计全过程为中心,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很多计算机设计应用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够同比例开展,这样就让学生只能停留在片面的了解计算机技术以及理论上的计算机设计应用基础操作,对于实践操作能力就会很薄弱,在需要独自面对一个项目或者大的案例时,大部分的同学由于缺少实践操作只能束手无策。

2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目标与意义

2.1 改革目标

学生通过计算机设计课程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同时实现对于理论知识传授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验性和经验性知识,完成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循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知识应用实现和完成对于专业知识到知识应用的创造性转化。即:

知识的生成— —>知识的应用— —>知识再生产

创新性设计— —>应用性转化— —>创新再发展

2.2 改革意义

计算机设计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改革的意义在于:以地方实际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计算机设计体系的优化完善,解决环境艺术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实际效果为基础重新思考计算机设计在环境艺术育人的体系与模式以此巩固教学工作实际效果,切实提高计算机设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 计算机设计课程改革内容

以地方建设、企业需求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高校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平台,实现从计算机设计知识生成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单纯的解决细节性问题是无法切实有效的实现目标,必须进行掌握计算机设计技术的应用型环境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的优化与完善,环境艺术中计算机设计育人体系整体优化的改革内容列举如下:

3.1 感受应用实践过程中计算机设计的支撑力量,激发对计算机的应用兴趣

长期以来对于计算机设计课程体系往往表现出“被上课”的态度,表面上看是学生对于计算机设计课程的兴趣低落,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计算机设计课程在应用实践中的未能更好体现,不能明确其内在联系,或者缺乏切身的应用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课堂上要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理论层面的深度分析,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带入专业支撑的计算机设计实践教学中去,以此确立计算机设计课程在应用实践环节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计算机设计在应用实践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终激发对计算机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3.2 在社会活动中计算机设计知识应用超越单纯知识生成,实现知识创新生产

单纯的讲解和传授计算机设计理论知识的生成、只专注于计算机设计知识性的掌握,充其量只能起到丰富计算机设计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素养的作用,无助于实现向计算机设计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性计算机设计知识生产的转变。因此要树立全新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设计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育人体系,从计算机设计知识传授向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的转变,最终服务于社会设计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结合当代信息时代的教育语境,增加解构与重构的比重,顺应当前知识应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导向,努力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教学改革目标。

3.3 培养良好反思、自学习惯,提供计算机设计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的实践机会

在长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严重影响专业教学的实际问题,就是学生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向知识应用转化的机会,没有专业知识应用的意识观念和方法,基于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有关的课程结构比重,并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向知识应用转化的必要条件,促进计算机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完善。

3.4 根据实际需求建构计算机设计综合育人体系,形成系统架构

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成果跟踪调查发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教学绝不可孤立进行,假如单一的讲解专业课程,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建立起整体的计算机设计知识应用体系的,只能是就课程谈课程,其实作为应用型学科,包含了多个艺术与技术门类,而并非各自孤立。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环境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是环境设计发展的主干和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将此观念融入课堂讲授,使学生在获得计算机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取更多相关艺术与技术的信息,以此形成和建立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应用体系,助力于计算机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

3.5 顶岗工作锻炼实操能力,提高专业应用水平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长于死记硬背而弱于实际应用,这就影响了计算机设计学习的效果,或者学生们虽然已经理解了专业知识的含义却苦于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脱节,于是渐渐意识到锻炼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对于计算机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反复的大量的案例与项目实操才能实现,故前文已经阐述过:相应的增加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才能以此实现从知识生成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上的目标。

3.6 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发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作为计算机设计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与设计施工并重的职业素养,这不仅符合理论与实际的逻辑关系,更有助于明确个人教学中的研究方向,确保研究的项目课题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实践途径的有力保障。因此计算机设计教师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寻求科研合作项目,使环境设计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项目优势。

4 计算机设计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1)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改变固有成见,改变计算机设计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的孤立性局面。在课堂上结合地方建设、企业实际项目进行理论层面的教学研究,应用能力培养则以顶岗的形式进行以理论支撑的设计实践活动,以此确立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认识理论知识在应用实践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应用原则,最终完成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知识应用的完美转换。

(2)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得到了广大师生、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抛弃狭隘的课堂教学视域,采取比较的叙事方式,将计算机设计教学与应用实践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性叙述,按实操顺序、步骤同时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比较性讲解,将两年来地方住建系统、企业工作中的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实施和讲解,夯实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

(3)改变以“教”为核心的观念和思维,通过知识生成—知识应用—知识再生产,已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树立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和实践观。注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再创造再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结合当代信息时代的教育语境,增加解构与重构的比重,顺应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导向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4)突破课上讲授内容受学时、场地的限制,建立地校合作研究院,成为课堂教学校外空间延续。教学方法上,应用数字化技术和课程,如微课和慕课的应用,创建了课下线上的地校项目合作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有空间有条件的将专业知识有所应用,以弥补课上教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局限,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反思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足以反哺课上教学。教学内容上,讨论具体教学软件的选择,通过鼓励学生自学其中包括虚拟仿真技术、BIM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自学风气,已达到“学习—应用—反思—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5)建立以培养计算机设计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框架,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应用体系。建筑、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在环境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主要脉络,使学生在获得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取更多相关艺术、技术门类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环节中做到有精通、有掌握、有了解的不同专业层次,已达到掌握多专业、多维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6)介入科研课题及自身的研究方向,发挥特色优势,促进“政—产—学—研”的产业融合发展互助相长的目标。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设计大赛等相关项目,使环境设计教学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项目优势,确保研究项目既有理专业论支撑又有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保障。

5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是现阶段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不仅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设计工具,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设计作品时获得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知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工业产品设计CAD技能竞赛训练方法探究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