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

2021-01-03余晓梅胡晓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余晓梅 胡晓迪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007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负责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还需要培养具有高思想觉悟、高政治觉悟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思想政治的培养,教育部也在发展中积极号召各大高校对内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高职院校是学生正式走向社会的跳板,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培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在高职院校实际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质量。

1 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含义

自信是心理学的名词之一,是个人对自身在不同场景下的反应能力、应对能力等进行的自我评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情绪,是对自身力量的认可。何谓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它是指思政课教师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履职尽责,发自内心地认可思政课这一职业,努力扮好育人铸魂、立德树人角色,并愿意为职业发展和进步付出心血,进而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的自信、对思政课程的自信以及对职业发展的自信。

2 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不强的原因

2.1 外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价值存在认知偏差

人们在对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业的价值进行评价时,会习惯性地以自身的经验和认知判断该职业的现实作用,看重该职业对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如医生、商人、军人等,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判断也单纯的以是否是主科教师或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类、文化艺术表演类、体育类教师因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会被外行人员轻视。很多外行人员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浅显,缺乏学术素养,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清闲高薪,种种偏见让思政课教师队伍普遍缺乏职业自信心。

2.2 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参差导致其职业自信心不强

从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确实存在人员较为复杂的情况,除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生外,还有部分思政课教师是从行政管理员、文化艺术工作者、辅导员等转岗或调岗而来。该类人员中可能部分对教育事业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本身学术素养存在缺陷,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难以用专业知识赢得学生的认;部分人员转岗可能是对现实因素的权衡,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足,难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的参差也会影响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心。

2.3 思政课教师职能的泛化导致其职业自信心不强

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质上是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青年学生具有美好的品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未能对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且会无限放大思政课教师需要承担的职责,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只要与思政内容相关,就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处理和负责。如党建、教务、学工部运营等,另外校内各项文娱活动、校内会议、校外实践等也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统筹和规划,由于工作职能的泛化,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时间被大量压缩,甚至会对其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长此以往,思政课教师不仅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导致其职业自信心严重下降。

2.4 思政课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非量化导致其职业自信心不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职称评选等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相同,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只能从教师的个人境界中完成,难以体现在与学生的交流次数、课时量、发表论文的数量上体现,也难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思政课教师难以与专业课教师一样以专业知识获得学生和外界的认可,也难以和职能部门教师一样获得及时性的成就感,造成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受到影响。

3 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培养

3.1 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项内容已经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主旨,也是支撑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课教师若想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应以思想内容为核心目标,在党的正确思想引导下,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夯实自身理论知识基础,以思政课教材为基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知识,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才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3.2 具备“六个素养”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以引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价值观念、学术水平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远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思政课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中设置的专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辅助建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重视自身可能对学生带来的榜样效用,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始终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始终拥护党的各项决策,才能影响学生职工坚定不移的走正确的道路。

新的教育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思政课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应以“六个素养”为基本要求,做好学生思想发展中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以更坚定的思想觉悟,应对社会中的复杂因素。

第一,政治要强。

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学方式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要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坚定党的领导,认同党和国家的行为,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为国家培养出积极向上、拥护祖国的人才。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百年前,代表国家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在一群先进青年的不懈努力中才得以壮大,才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和思政课教师都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政治的角度为学生答疑解惑,避免学生在思想上走弯路。

因此,对思政课教师来说,不仅要讲政治,而且还应该有比其他教师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意识、更敏锐的政治明辨力和洞察力,从而担负起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任。

第二,情怀要深。

教育不应该是生硬的,情怀最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对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生动的情怀教育可能会使学生终身印象深刻。思政课教师应深挖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以先辈们浓厚的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认清自身的使命和担当。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要秉持心装大事不糊涂的坚守,要做好两袖清风走沧桑的准备,要有发扬奋斗有我舍我其谁的豪迈,应积极关注国家和社会热点,及时与学生进行传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思维要新。

思政课是传授知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荡涤灵魂的课程,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模式,包括话术的变化、课堂内容形式的变化等,还可积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优秀的影视资料,从全新的视角下,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政课的教育质量。

第四,视野要广。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思政课教师的眼界和格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学生的眼界和格局产生影响。思政课教师要广泛涉猎、储备充足,只有具备宽广的历史视野国际视野、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才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才能使学生善于在批评鉴别中明辨是非。

第五,自律要严。

思政课教师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做时代的引领者。

第六,人格要正。

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才有吸引力,才可以做好学生的榜样,“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最根本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运用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成长。

4 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途径

4.1 加强理论学习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是否坚定,取决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态度。越是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个人信仰越是坚定。”思政课教师是理论的宣讲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世界及世界大变局。

4.2 坚持改革创新

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讲“新”、讲“活”,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探索创新融入大学生心理、思想与情感的教学新模式,把政治性、理论性极强的教材话语转化为学生容易吸收、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话语,使教材内容能顺利进入学生的脑和心。

4.3 注重实践锻炼

思政课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行之间经验分享、以赛促教及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升华,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自信以推动职业自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职业自信,它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不仅是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延续,更是在深层次意义上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播种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更要做一束光源,所照之处充满光亮!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