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3王忠润
王忠润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 上海 200011)
中职学校在经历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创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主的内涵建设阶段后,进入了以创新模式,优化要素,提升效能的全面质量发展阶段。相继实施了诸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双元制、学徒制、翻转课堂等等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在这个新阶段,校本教材建设新的意义有哪些,如何能更好地组织实施校本教材建设工作,促进和推动职业学校的发展。本文从意义、原则、规划和措施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同仁们批评指正。
1 加强和规范校本教材建设的时代意义
近些年,国家相继颁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两个重要文件,文件中都把建设创新型制造强国作为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目标和计划的实施都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
国家的建设发展需要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又是由职业学校的发展和作用来实现的。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需要同步发展,在不断创新、拓展的工作中提升质量、塑造特色、树立品牌。而加强和规范校本教材建设,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1 是落实国家工作规划的必然要求
职业学校校本教材,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教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划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的重要补充,是实施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实现学校特色化建设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教育评估,利用本校、本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教本。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第九条“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中对于教材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
《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需要,补充编写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教材。”
贯通落实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工作实践基础上,需要众多的职业学校在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新形势下不断探索,对暂未列入国家规划教材和省级规划教材建设而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又亟须开发的教材,先行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经过试用完善后再列入省级或国家教程建设规划。
1.2 是创建中职学校品牌和特色的重要内容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是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培育学校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未来中职学校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需要把强特色、树品牌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决胜法宝。
多年的中职学校的发展实际已经用事实证明:学校质量好,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奖项;办学有特色,具备其他学校少有的品质;社会口碑好,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影响积极,这个学校就能在各项工作中处于有利的局面,能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专业人才,反之就会形成负向反馈,愈发处于不利的局面和后果中。
1.3 是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些理念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需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改变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计划以及宽泛的一般专业技能人才的做法。在遵循《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适度体现学校特点,适时体现不同企业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根据需要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开展专业教学亟须的校本教材建设,是实现专业建设现代化和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4 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学校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舞台。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权、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的提高,因此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整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既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的再认识,也是拓展新知识系统的新提升。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立项、研究、编撰、审定,通过与企业、行业专家的合作,不但能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同时还能促进其对专业知识的不断研究、拓展,在知识的阐述、梳理、优化中极大地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1.5 是中职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职业学校的重要目标是为当地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学生的培养和人才的输送为主要渠道。各地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必然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技术的进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学生因素基础上,更多地考虑为合作企业服务,与当地经济更好地融合。
所以,职业学校直接面对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必须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确立教学目标,并细化成课程和教材,通过校本课程、校本教材逐一落实和实现,才能真正培育适应当地经济建设所需的专门人才。
2 实施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保障校本教材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实施,必须明确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具体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2.1 目标导向,有序推进
校本教材的建设要符合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只有将这些目标统一起来,才能保障学校总体工作的协调一致,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能合理规划、有序推进。这是实施校本建设的首要原则。
笔者所在学校在校本教材建设上,就严格地遵循了这个原则。
首先由学校教务负责组织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动态化的修订。此处以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例,我们主要的修订内容是调整了专业课程的开设科目,去掉与专业方向结合不紧密的课程,以及在专业发展中落后的技术课程;把新技术、新发展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物联网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等课程;安排并落实了1+X专业能力的考证课程。经过修改和调整,较好地体现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
然后,学校科研督导中心加强对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领导,安排布置校本教材的编写规划并逐步落实检查。通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多个科目的系列教材。
2.2 渗透德育,注重思政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3亿。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探索、确立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常规的思品课,政治课之外,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是未来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将德育工作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的工作方向。
我们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把与专业相关的有关思想品德的案例、事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们,让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其中蕴含的爱国思想。如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我们把中美关于物联网标准的领导权之争的历史事件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指导同学阅读。在讲授物联网应用时,不仅介绍科幻电影的事例,也将历史名著《西游记》中的情景与物联网应用的想象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3 突出学生为本,着眼未来发展
校本教材是针对了学生实际特点和个性需求的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并慎重分析学生的未来需要,确立必需的知识、必要的能力,加以精心的培养。
我们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个思想。在教材设计时就全面体现这个原则。如在具体项目任务的顺序上,我们采用先感性后理性,先了解再提升的操作方式,把具体的实践任务,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逐步让学生了解、动手实践、获得结果,形成正向激励,然后再通过后继任务,思考原理,思考知识点,达到对整个项目的完整的认识。
教材内容的安排始终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发展目标加以强化和培养。
2.4 结合企业需求,突出岗位技能
为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服务,是职业学校发挥职能的重要方面。与企业合作发展之所以能持续,关键在于企业同样在校企合作中真正有实际的收益。所以创新发展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所培育的学生应能在更高层次上符合企业的需要,更高层次上有企业所需的专门技能,更高层次上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所以校本教材的建设必须成为服务企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必须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分析、转化、明确,真正实现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即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并在很大程度上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成为可“直接”上岗的合格人才。
2.5 应用新技术、突出新标准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企业的更新迭代也非常迅速,这自然要求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各年度的专业教学中,在课程和教材中跟踪新技术、新标准、新平台、新版本,跟踪企业的实现应用环境和发展需要。
不但在学习内容自身上要体现新技术、新平台、新标准,更要在教育内容的呈现方面,也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要在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思想上有新时代的特点。
3 网络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实践
遵照上面的这些思想和原则,近些年,结合学校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相关校本教材建设开发的路径,不断积累经验,先后开发出了《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上机指导)、《Access数据库应用》(教材+上机指导)、《C++项目实践精编》,《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网络运维实战》《物联网技术基础及实践》《SQL Server项目实战》《移动网络应用技术基础》等多本校本教材,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工作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和感受,主要做法如下:
3.1 强化校企合作,制订规范方案
几年来,学校注重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以冠名班、贯通班为核心点,组织教育与企业的专家,结合新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进步,修订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调整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再由校科研督导中心组织领导,确定校本教材的编写规划。教学部根据规划安排组织老师进行校本教材的撰写。
几年来,先后有《软件开发Visual Basic6.0》《Access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网络运维实战》《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实践》《移动应用开发基础与实践》校本教材相继完成,应用到了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校本教材开发的立项都是结合专业发展需要以及强化学生技能等新方案的要求分析确立并完成任务的。
3.2 围绕实践环节,强化专业技能
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运维实战》以及新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实践》,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在教材设计上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简化理论讲授,突出技能实践。秉持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先进理念精心设计,努力实现在可感知的实践环节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最终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如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实践》教材中,作者从贴近学生身边生活的案例出发,总结分析物联网体系的三个层面: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再从这三个层面上设计工作任务,逐步实现对传感器、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应用三个维度上整体把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掌握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整部教材全部以学生的视角来陈述问题、分析思路,解决问题。
3.3 积极融入德育,体现思政教育
我们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坚持把反映民族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中,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明确做人与做事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在教材中介绍近些年国家各项技术的发展以及遭受的遭遇,明白奋发图强,谋求发展,就必然要努力,要付出。
在《移动应用开发基础及实践》教材介绍移动网络操作系统时,重点介绍了鸿蒙操作系统,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做为民营企业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面临美国的流氓行径及层层打压,排除重重困难,顽强发展,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让学生们胸怀理想,学习华为精神,树立为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认识和决心。
3.4 坚持项目驱动,任务引导模式
在编辑完成的各个校本教材中,全部采用了项目化驱动的设计方案,通过任务来落实学习目标和能力标准。这既是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整合企业工作实际,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每门教材编写之初,学校通过召集教育、企业专家进行共同研究,在企业调研及基础上选定最新的岗位技能,进而整理出对应的知识领域,再通过企业典型项目设置课程和确定各课程的内容。
校企合作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还体现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上。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章节的编排,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进行共同研究,教师充分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对教学内容的取舍,确定校本教材的内容及范围。
3.5 坚持教学与考核并重的思想,加强项目教学实施后的评价体系建设
教学效果的好坏,校本教材实施的优劣,最终的效果如何来判定和检验,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来进行评判。
我们在校本教材的编撰过程中,把加强过程考评加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为此在每个教学项目的结束都增加了教学效果的考评内容来进行评判总结。考评标准是经过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确定的,充分考虑了知识、技能、德育、品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确立,逐步完善对项目化教学的考评及实际教学效果的鉴定,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准确把握,使教师能进一步明确教学努力的具体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