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构建探索
——基于宁波高校学生的调查
2021-01-03林子怡王淑徽陈宇婷韩佳羽
林子怡 吴 瑛 王淑徽 陈宇婷 韩佳羽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如何促进并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培养供给与新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之间欠匹配的现象日趋明显,使得大学生就业矛盾逐渐凸显。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多方面联动发力并积极推进第三方平台建设,整合相关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效率型服务,以促进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1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总况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大学生就业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依旧显著。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874万人,相比去年增加40万。同时,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结构上都呈现新的特色。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部分岗位具有“机器换人”特征,企业对于人才的学历及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就业结构来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于企业规模的意愿选择与不同规模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效就业。根据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有45.1%毕业生期望毕业后进入中型企业工作,但是中型企业仅提供21.3%的招聘数量,达不到期望就业毕业生人数的半数,偏差较大。此外,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招聘人数分布占比为24.6%和13.1%大于期望就业人数15.2%和3.1%,这体现出当下毕业生就业想象与实际的差别。
此外,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例如,一部分经济增速较好、发展前景明朗的二三线城市,其就业竞争压力低、就业景气相对较好,但却未受到更多大学生关注。而以北京、青岛、杭州等为代表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因经济发展较好,受到较多大学生青睐,相对就业景气较差,区域就业竞争压力增加明显。其中,宁波近年来成为全国较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其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分析。
2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2.1 大学生就业人数情况
2019年在浙江省宁波就业登记的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含机关事业单位)共54527名,其中普通全日制应届毕业生50294名、非全日制应届毕业生4233名。从生源地来看,省外生源28664人,占总人数的52.57%;省内市外生源7754人,占总人数的14.22%;宁波生源18109人,占总人数的33.21%。从学历分布来看,研究生3058人,占总人数的5.60%;本科学历27583人,占50.59%;专科学历23886人,占43.81%。另外,宁波正在吸引全国各地高校的毕业生来宁波就业。截至2021年4月底,宁波已接收的毕业生中,市外生源的毕业生占比达50%以上。
2.2 大学生毕业就业期望
2.2.1 就业与非就业的选择
根据团队调查结果显示,宁波高校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人数居多,约占 43.24%;而选择考研和出国留学的约占37.84%。这意味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考研深造动机较强,以弥补学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现有学历层次上的就业竞争。
2.2.2 就业岗位期待与要求
在就业期望调查中,发现有59.46%的学生看重企业的薪酬待遇,另外有29.73%、27.03%以及21.26%的学生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对于企业薪酬待遇期望,集中在3500-4500元和4500-6000元两个区间内,分别占到37.84%和29.73%。
2.2.3 就业单位性质期望
从对就业企业规模的要求来看,宁波高校学生倾向大型、中型企业,分别占比为24.32%和35.14%,同时也有29.73%受访者不存在倾向性,只要能安稳就业,可接受任何企业规模。
2.3 就业乐观程度调查
相当高比例的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形势及前景感到担忧。调查显示,有70.27%的学生表示对于就业形势感到非常担忧,有24.32%的学生则表示乐观。
3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调查
3.1 学生方面的因素
宁波高校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因素。受访者认为造成宁波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能力不足,而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招聘企业要求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难匹配企业招聘需求,使得就业困难。
通过对能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有51.35%的宁波高校学生认为缺少相应实习经历是造成难就业的原因,其余有40.54%的学生认为对企业信息了解不足、缺乏就业经验,有37.84%的学生认为原因是学历不足。
3.2 就业单位方面的观点
数据显示,有48.65%的企业认为影响学生就业的原因在于企业更需要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有37.84%的企业认为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竞争力不足;另外有35.14%的企业认为学生目前所受教育不足以充分满足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
因此在人才培育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的知识技能教育,还要帮助其提供就业规划、就业信息资源等一系列完善的服务。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发展中,高校还很难完善这一系列服务,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源,从市场角度引入第三方就业服务平台来助推并充分服务于大学生就业。
4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支持内容分析
4.1 就业信息服务
就业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更精准的就业信息非常重要。学生类型不同、诉求不同,对信息的要求就存在共性以及差异化要求。
首先,提供相应职业规划咨询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虽然许多高校在大学阶段已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教育,但是学生仍普遍强调这一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就业服务平台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并通过人格、职业测评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特质及适配性职业,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提供后续人才支持,不仅帮助学生满足自身价值,而且更有效地促进就业,以实现卓越就业。
其次,调查发现有57.6%的受访学生认为就业服务平台应提供全面服务。但是不同年级学生受制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对于全面服务内涵的理解不一定充分清楚。针对就业竞争相对激烈的趋势,认为就业服务工作应该在学生学习的相对早期就可以开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将其考虑为潜在就业人群,根据职业规划需求有意识地提供补充性人才培育支持。针对大四学生,可重点提供精准就业信息传递、面试培训等服务内容。
4.2 人才培育支持
针对当前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充分满足企业不断变化要求之间的差距,就业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素质技能培育服务,旨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等相关素养,以此作为大学阶段所获教育的有益补充。
智联招聘《2020秋季大学生报告》数据显示,37.7%的企业要求学历在本科以上,其中有23.0%的企业偏好双一流、985、211院校。那么针对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对接培训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考取证书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知识技能以弥补学历差距,可以作为就业助推的措施之一。此外,有75.4%的企业认为实习经历是大学生就业的加分项。对接有关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增加学生的实习经历也是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
报告显示,有55.7%和45.9%的企业看重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抗压能力。同时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人际沟通等也是衡量的重要指标。总之发现企业在招聘中,不仅看重学生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更看重学生包括社会素养在内的综合能力。新的竞争背景下,企业对人才需求越发严格,且逐渐重视软性素质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平台服务中,需要帮助大学生提供有助于软、硬能力双向提升的服务内容。
4.3 就业渠道促进
大学生当前求职就业渠道非常多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综合型招聘网站凭借“大而全”的优势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首选途径,线上渠道为大学生所青睐。尽管如此,也有部分毕业生认为线上渠道存在弊端,但难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弊端,而线下渠道则会帮助学生打消顾虑。因而倾向线下面试方式。调查中有60.2%的受访学生选择“线上+线下”的参与方式。此外,有48.5%的学生认为就业平台应该方便学生中途随时参加,提高服务的灵活性。
作为就业促进的平台,综合考虑到学生对于线上和线下就业方式的需求,将探索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探索线上和线下就业促进中的相关信息融合、学生供需融合等措施,帮助提高供需端对接效率以及就业促进成功率,提升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5 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益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企业转型升级对专业素质人才要求提高所造成的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结合日益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引入第三方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相应资源,提供积极有效的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并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以区域为例进行调查,探索学生就业问题背后的原因,探索更为有效的就业服务支持模式,结合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充分、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设计并构建就业平台服务内容,帮助打通学生、学校到企业的相应通道,帮助学生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明确就业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