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及有效途径分析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家庭大学家长

陈 飞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河南·新郑 451150)

近几年来,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实践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寒暑假可以在外兼职外,在学校的期间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支援工作,以及各种社团社区活动等等。通常我们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分为五个类型。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军事训练活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结合;社会调查三种类型。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1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及影响因素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标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根本目标是希望能够将素质教育的大体方向把握住,同时也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掺虚弄假。高校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教学的规律,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私自教学。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类的活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同时也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上进行考虑,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及适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个阶段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教师应该坚持科学的分配和规划原则,不能随意的对学生进行分配,最好能够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分配,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匹配性,大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社会,这对他们来说,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学的扎实,是否学的有效。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因素

1.2.1 心理因素

现实情况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阻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首要因素。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极端。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一种是家长十分的喜爱自己的孩子,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家长都会满足,凡事也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这导致孩子们进入到大学生活后,很难适应,更别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因为家长从小的溺爱,孩子缺乏最重要的自我动手能力,不会洗衣打扫照顾自己,所以导致在大学生活中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另一种则是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分严苛,从小就对孩子的未来进行详细的规划,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的心愿之上,等到孩子进入大学,他们缺乏学生所必备的适应能力,对于其他同学的和谐生活很难融入进去。长此以往会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心理恐惧,对于社会实践类活动总是保持一个拒绝的态度。

1.2.2 家庭因素

社会实践类活动是连接校园和社会的一个桥梁,如果大学生连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毕业之后如何在社会上参加工作呢?大学生在原生家庭中往往因为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少,聊天氛围差等原因,导致其在大学生活中自身处于内向的性格,不善与人交流沟通,无法分享心中的快乐和缓解内心的失落情绪。而这就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之中,家人们常常不懂得表达彼此的爱,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在家庭之中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呵护,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到了大学就不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总是抱着恐惧的态度,没有参加的勇气。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注意这种情况,最好能够在课下的时间里多多了解大学生,多多与他们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类活动。

2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些途径

2.1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实践意识

如果想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的话,首先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高校教师在培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的理念和内容融入进去的,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引导学生向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误入到功利主义的陷阱中去。同时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避免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虚无主义的想法,它可以很好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让大学生明白他们现阶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这些问题通通可以找到答案。

2.2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2.2.1 树立正确的心态

学生与家庭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特别是当家庭中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意外突发事件的话,通常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比如说父母亲意外去世、家庭离异、长辈突发重大疾病等情况,都会改变在这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通常的来说孩子在面对这种意外变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够或因为没有坚韧的性格而不能正确的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自卑的性格。尤其是平时处在家长疼爱下的独生子女,没有与自己同龄兄长或姐姐的帮扶,本来就缺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很难应对这种突发的、不可控因素的变故。从上述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于孩子们平时所使用的教育方法的不同能够对于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过度溺爱孩子,不及时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动手能力,孩子们是无法及时适应大学生活的。

2.2.2 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家长们过于严苛的管教方式,可能会把孩子们培养出两种相反的性格。一种是做事显得十分胆怯,不愿主动,毫无主见,另一种则是十分放任,做事毫无规矩,不服从家长老师们的管教。显然,这两种性格都不适合参加社会实践类活动。如果家长们没有为孩子们营造出友善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话,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的氛围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是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的话,就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会变得积极而且乐观,而紧张的家庭氛围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除了对孩子性格上的影响,家庭环境还会对孩子的思考能力,文化素养以及生活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家庭的因素是各大高校不可忽略的。相关的高校教师最好能够在固定的时间段里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培育学生。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2.3 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2.3.1 校内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有很多种,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比如说散打社团,摄影社团;舞蹈社团等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在课下的时间里大家聚集到一起进行该主题社团的讨论和练习。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针对贫困的学生设立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比如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辅导周边的小学生中学生等等,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的餐厅进行打工等等。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也可以解决他们当前的需求。

2.3.2 校外实践活动

在假期前,高校可以鼓励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去面试各大公司的岗位,利用假期的时间实习,学习不同的东西,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企业最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人才,而不是宛如一张白纸的什么都不会的大学生。而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去丰富自己的方式就是多多参加校方组织的实践活动。校方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去和企业合作,然后让有意愿或者优秀的学生参与,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践经验能力的目的。大学生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眼界,无论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优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特别珍贵的收获。

2.3.3 实践活动的作用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可以很明显的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知道自己所能提高进步的点在哪里,如何提升自己的眼界,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哪种人才等等,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为地方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高校的本质就是要为我国的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也可以说是为社会提供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果想要提高服务经济的能力的话那必然需要提高人才的质量,提高人才的质量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质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放松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必须要有个度,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世界,否则大学期间你将会看着别人不断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所以说大学期间一定要有所规划,不要整天茫茫然的,要对自己有所要求、对未来有所规划。在大学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去提高自己,让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3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发展的非常快,需要大量的人才。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在不断的培养各类人才。高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继续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学生们的家长也要反思一下家庭的教育模式,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要让孩子出门锻炼自己,同时也不能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他们总是有一个好的成绩。在大学期间让大学生们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的接触社会,学着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服务社会,而不是拿一个好的名次。在该阶段大量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都是日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除此之外,也有利于他们结识更多的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丰富他们的生活。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的话,除了和父母说之外,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们倾诉,总之不能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之后可能会产生抑郁的情结,对身体健康非常的不利。

4 结语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结识更多的好朋友,和朋友们一起服务社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大高校要积极的引导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才能为我国提供更多有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家庭大学家长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