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21-01-03

课外语文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阿长书单陶渊明

明 敏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三中,广东 深圳 518000)

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而不是被强迫;如何使初中三年的阅读书目符合各学段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增加阅读的深度;如何使课外阅读切实做到对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以读促写”的作用得以体现……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能甄别作品的优劣,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鉴赏作品,以多种阅读形式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用教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一)课外阅读书单的选择要有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外阅读的书单要有时代性,并不意味要淘汰古典名著,而是要与时俱进,建立开放的、动态的书单。从课外阅读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排斥语文老师推荐的书目。所以,我们的课外阅读书单可以适当加入当代流行的作家作品,比如《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刘慈欣的《三体》、混子哥的半小时漫画丛书……这些当代书没有生僻的词语,学生阅读前不需要查阅时代背景,并能迅速与自身生活相结合。

课外阅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并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浩瀚如海的书库中,挑选最适合学生阅读的书,使他们体验阅读的快乐,在文字中激发他们思维的碰撞,在共读中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从而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课外阅读内容的安排要有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思维结构的连续形成和改组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学生的行为。所以,教育要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初中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可以从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入手,因《论语》句式短小精练,对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是一本积累文言词义的入门书。随后,在完成课内《〈世说新语〉二则》教学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世说新语》的课外阅读,这本书文章简短,故事性强,对拓展学生的文言知识面非常有利。在此基础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篇幅可逐渐加长。教学《孙权劝学》后,拓展阅读《资治通鉴》;教学《隆中对》后,拓展阅读《三国志》等。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要有指导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外阅读,既要通过博览式的略读来扩大知识的广度,又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精读来拓展知识结构的深度。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其日积月累的作用不应忽视。 精读是通过精深精细地熟读,融会贯通书中的内容,它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所比较、有所选择进行的。

摘抄与写作相结合。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随时把书中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或在书上圈点勾画写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重视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质量,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二、用课外阅读打开语文课堂,丰富教学的生动性

(一)课外阅读是对课内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课外阅读与部编版教材同步,针对学期课内的名家名篇,确定课外阅读书目,打破阅读内容的单一化和唯一性,制定每周和每月需完成的阅读量。同时,在老师的引领下,指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理解文章的精蕴,接受思想的熏染,引发情感的共鸣,启发思维。

例1:《朝花夕拾》与《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在熟读课文后,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文章的结构和情感等都不难把握。如何使语文教学具有更远的迁移和弹性?根据学情,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外阅读”与“写作实践”上。

结合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到《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朝花夕拾》中哪些文章“说过”长妈妈?②“这种敬意……逐渐淡薄……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谋害隐鼠是怎么一回事?③《山海经》一书,为什么“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鲁迅笔下的“阿长”虽粗俗无知、愚昧迷信,然而质朴、善良、热心。这个人物是真实的、立体的、丰满的。以此文为借鉴,要求学生通过叙事来写身边的普通人,叙述要有详略,人物语言要符合身份,尝试用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等。

例2:《陶渊明传》与《桃花源记》

从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多喜欢读传记类的文学作品,但对中国古代文字家、诗人等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进行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教学的前两周,我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读《陶渊明传》,并要求阅读的同时,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陶渊明“少时壮且厉”,立志要“大济苍生”,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最终辞官归隐、固守穷节,不以轩冕为荣,不以缊袍为耻。学生在学习《桃花源记》之前,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人生经历、志趣、诗文等都有了立体的认识和了解,再走进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对陶渊明“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能迎刃而解了。

为了拓展知识的广度,我课外又拓展了陶渊明的几篇代表作,指导学生阅读,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这些作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人生志趣的理解,还丰富了他们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此外,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也为作文收集了素材。

(二)课外阅读是对作文教学的借鉴与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学习与借鉴,在潜移默化的浸染中,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持续的发展。

例1:用三毛的《雨季不再来》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开头和结尾?

以《胆小鬼》为例。文章在平淡的叙述中开头:“这件事情,说起来是十分平淡的……”;然后直接点明写作的内容:“我要说的是——偷钱”;文章结尾“等到我长大以后,跟母亲说起偷钱的事,她笑说她不记得了。又反问:‘怎么后来没有再偷了呢?’我说那个滋味并不好受。说着说着,发觉姐姐弟弟们在笑,原来都偷过钱,也都感觉不好过,这一段往事,就过去了。”没有讲理、没有说教,把寓教化于诙谐之中,耐人寻味。

以《吹兵》为例。“那天上学的时候并没有穿红衣服,却被一只疯水牛一路追进学校”,文章的开头引人入胜,有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结尾以抒情和问句的形式,“亲爱的哑巴‘吹兵’,这一生,我没有忘记过你,你还记得炊和吹的不同,正如我对你一样,是不是?我的本名叫陈平,那件小学制服上老挂着的名字。而今你在哪里?请求给我一封信,好叫我买一大包牛肉干和一个金戒指送给你可不可以?”文末女孩凄楚的召唤萦绕耳旁,令人伤感。

许多学生作文的开头喜欢绕圈子,写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不能快速入题;结尾又仓促收笔,缺乏思考,主旨不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雨季不再来》一书中重点篇目的研读,让学生迅速了解并掌握作文“凤头”和“豹尾”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例2:用史铁生的《我二十一那年》指导学生写作: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以《老海棠树》为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这段细节,融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于一体,有“我”对学习中的奶奶的不耐烦,有奶奶因“我”不耐烦而感到的迷茫和惭愧,有两代人从不理解到理解渐悟的细致入微,文字朴实,却感人至深。

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唤起他们对平常生活的回忆,使他们体悟到只有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并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才能写出动人、细腻、富有表现力的作文。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融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使阅读的量变引发学生能力提高的质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阿长书单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暑假阅读书单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