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中肯綮,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21-01-03

课外语文 2021年18期
关键词:苏武廉颇蔺相如

吴 晗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江苏 扬州 22512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风俗、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的思维、道德和审美中。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它们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学生阅读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能力较差,教师也常常只是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民族文化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促使学生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一、韵味诵读,体验豁达心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了解、熟悉经典诗文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那些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文作品,并让他们在诵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态,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作者豁达的内心情感。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思考,说说自己在进入困境的时候是否也能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人的风采,并提升自己的人生观。

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倾听《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引导他们展开配乐朗诵,说说自己诵读该词作的整体感受。学生认为:“这首作品气势宏大,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感。”教师此后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生存状态,并说说这首诗歌和其生活状态是否匹配。学生发现作者当时处于被贬谪的状态,无法实现人生目标,可以说过得十分困苦,但是在这首诗歌中却读不出这种感觉,反而让人感觉十分豪迈。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说说这句词给人什么感受,作者说“人生如梦”是为了表达“人生幻灭”吗?学生认为作者感叹人生容易流逝,但是却绝不消沉,更没有感到幻灭,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看待世事变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诵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魅力,若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古诗词诵读比赛,又或者通过演讲活动、论文撰写等方式写一下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这样学生能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豁达心态,并从中得到启迪。

二、设置问题,探究孝道忠诚

孝道忠诚等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品德,但是很多学生对其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经典名作的过程中设置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围绕作品展开深入思考,探究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思考从他们的身上能获得怎样的精神力量。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说说这些古人推崇的思想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是否同样适用。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人物形象,思考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廉颇为何一开始的时候不服气,但是在听到了蔺相如的话后有了感悟,并向其道歉,两人还成为了好友?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从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上大家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作品中的主人公。学生认为廉颇性格豪放不羁,他敢爱敢恨,认为蔺相如不如自己,就果断表达出来,但是同时他也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所以了解蔺相如的真实想法后,就立刻改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认识到蔺相如和廉颇都有着爱国之情,蔺相如面对强秦丝毫都不示弱,而廉颇也是考虑到国家力量,所以向蔺相如认错,所以两人都是忠于国家之人。

问题讨论能让学生进入到自由探讨的情境中,随着他们对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学生渐渐地挖掘出其中真善美的成分,但是也发现其中有一些愚忠愚孝的成分,这样能让学生抱着扬弃的态度来对待古人的思想,从而撷取古诗文作品中的精华。

三、比较分析,深化生命意识

比较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手法,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对比文章的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其实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试着对比作者的心态,尝试探究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作者人生观、价值观有所不同,他们对于生命的感悟也会不一样,这能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

生命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为了促使学生提升生命意识,教师指导他们阅读《苏武传》,并思考从苏武的身上能感受到一些什么。“苏武为何能坚持那么多年,支持他独守寒地的信念是什么?苏武难道不害怕死亡吗?如果他有求生的意愿,那么为何还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在作品中单于屡次派人劝说苏武,他们提出了哪些想法,他们的想法和苏武有什么不同?”在人物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苏武并非没有生命意识,他其实也畏惧死亡,但是在苏武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比个人的安危更重要,所以才能支持他一直坚持下去。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体会到了苏武的高尚,也认识到了其他人见识的浅薄,自己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展开互识、互证、互补,他们能更好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若有条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中国古代诗文和外国的某些作品放在一起展开对比,看看中外作家对生命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四、拓展名篇,培养洒脱性格

要让学生深刻地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中的阅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以某位作者为切入点,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这样他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该作者的创作思想,并从其作品入手,探究其性格特点。学生会发现某些作者在人生进入困厄时期的时候依然能抱着洒脱的性格来看待世间万物,这样的人生态度能给学生一定的启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的名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拓展阅读,尝试搜索苏轼的其他作品展开阅读,并全面总结苏轼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归纳整理后,发现苏轼的诗词作品和其人生经历存在着矛盾,苏轼的一生十分坎坷,常常处于被贬谪的状态,但是他的诗词作品中却很少看到对社会的抱怨,较少有怨天尤人的作品,相反,更多的是那种展现旷达超脱思想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在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苏轼洒脱的性格,教师又指导他们思考这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学生有所感悟,认识到了良好的心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管处于怎样的逆境中,只要心中依然有信念,那么人生就还有希望。

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性格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来思考,说说自己能从该作者的身上得到哪些人生启迪。这样学生的收获就更多,能更好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五、参与实践,认识节日内涵

参与实践活动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不少学生对洋节日的兴趣更浓厚,但是却忽略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和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活动,这样能让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认识节日的内涵。

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在课后阅读《红楼梦》,同时也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传统节日展开探究,说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是如何过节的,从中总结出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并思考其中的内涵是什么。如在《红楼梦》中写到了春节,在过年的时候,贾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贾府祭祖的过程是什么,然后思考一下为何贾府中人对祭祖如此看重。学生了解了春节的来源,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认识到中国人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祭祖实际上表示了中国人不忘本,体现了对于祖先的敬重之情。通过探究传统节日风俗的活动,学生不仅通读了全书,而且也认识到传统节日中也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结合节日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各种不同的节日活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这样就让活动变得更自由,学生也能更投入地参与其中,进一步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外来文化强势渗透的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则能促使他们提升爱国情感,促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苏武廉颇蔺相如
苏武庙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