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1-01-03夏元华
夏元华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200)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包含了教育的两个元素,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主要是以阅读方式来展开。阅读,是语文学习成长的一个支柱,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比如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增广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表达提供素材上的支撑,学习经典的写作章法、技巧、精彩词句等等为学生写作提供能力上的帮助。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抛开功利思想,这句话说明阅读确实是学生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当下,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且都在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但是,由于没有把握好学情、对阅读教学方略研究不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效能发挥还存在着欠缺。这是我们教师应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情
(一) 学生自主性弱
虽然在信息化社会及快节奏生活环境下,我国整体的阅读氛围、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但通常来说,大多成年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阅读习惯,闲暇之余,时常捧本书进行“充电”。这种现象,也给教师造成了一个误判——小学生大概也是如此,在课余、游戏之余,他们会安静下来去读会儿书。但其实,由于小学生的发展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学习自律性也比较差、文学素养不高、感受文学魅力能力不足,他们的自主阅读行为几乎很少出现。如果有时间,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消耗在看动漫上——而我们知道,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下,没有自觉、自主,阅读很难有效。
(二)不会选不会读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即便是他们有了较好的阅读意愿和习惯,也不见得能把书读好。一方面,由于其语言素养较低,不能准确判断作品文学水平的高低,再加上其三观也处于浅层的建设期,对书籍精神品味的把握能力也不太强。所以,其自选的课外读物,通常是良莠不齐的,一些低劣读物既耽误时间,又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想达到阅读质和量的双得,对不同读物就应采用不同的读法——比如小说、科普类要追求速度,诗歌、散文类文章应讲究精品细读。但显然,小学生在这方面的把握能力较差。而且,一些助读的方法、技巧,他们也大多没有掌握——如批注、勾画、摘录、笔记等。
(三)价值发挥不全
前面分析过,阅读之所以说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支柱,是因为它的价值综合性。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策略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就是对学生课余阅读的指导力度不够。主要就是向学生推荐读物,更多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鼓励学生自选、自觉,强调所谓的“个性化”“生本化”——而其实,因为学生的自律性差、学习力水平低等原因,学生从阅读对象和阅读过程中去汲取营养和发展素养的能力非常低。基本上,这种“放羊”式的阅读,仅起到有限的积累作用,其他培养价值体现不充分,或基本没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捧起书本并真正安静、用心地读进去是阅读教学有效的基础条件,没有阅读的兴趣驱动、没有自觉,其他一切都可以“免谈”了。其实,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上看,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不太难,而且方法也很多,最关键的其实是教师有没有这个意识。比如常用的策略有比赛法和展示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阅读笔记展示比赛、阅读故事比赛、阅读“存折”量化积分比赛、阅读手抄报展示评比等等。这些比赛展示活动,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喜欢展示自己的特征,可以很好地把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出来。
此外,情境法、剧透法、问题法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小学生不知道阅读对象的魅力在哪里,那么,教师就先用视频、图片来构建一个情境,让学生对阅读对象有直观的审美体验;或者,教师把读本中某段精彩有趣的情节“透露”给学生,也可勾起学生阅读的意愿;还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读本中的一个点变成一个问题,抛给学生,激起他们的探奇心理。比如,想让学生去读《草原》这篇课文,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草原辽阔开远的景色,牧民们纵马驰骋以及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摔跤的场面,一下就能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如,“同学们,大家现在都玩什么电动玩具,但你见到过这样的玩具吗?只用几根小竹管和一根绳子,就可自己制作一个小孙悟空,绳子一扯,孙悟空就能挥舞金箍棒……想知道怎么做吗?”这时,《竹节人》这篇文章一定是不读不快了。
(二)培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读物的能力,二是针对不同读物的读法,三是几种常用的助读手段。
培养学生的选读能力,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需要注意,不是仅告诉学生文章、书籍的名称就可以,而是在推荐时,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告诉学生。比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出国去游历的机会是很少的。那么,怎么样去了解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呢?你知道西方的水乡和我国的水乡有什么区别吗?那,老师向你们推荐《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图书推荐会,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说出自己推荐的理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独立辨别阅读对象品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最好不是在一节课中集中去一次讲完,而是结合学生正在阅读的对象去进行指导。这样,结合实际阅读来掌握阅读方法,体验性强,学生易于真正把握。比如,在阅读散文时,教师带领学生精品、细读;在阅读诗歌时,教师组织学生朗诵;在阅读小说、科普文时,教师建议大家用速读、浏览、跳读的方法——如果一次把这些读法都教给学生,学生很难在遇到相应文章时能够采用正确读法。
在教学生辅助阅读技巧时,也是这样,不要一次把所有技巧都陈列出来——这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比如,这节课阅读《金字塔》,教学生如何在段落中、关键描写、主要知识点处进行批注、勾画;而在学生阅读《花之歌》这篇散文时,则带领学生学习摘抄精彩修辞和词句;在阅读一些精神思想性较强的文章时,如《狼牙山五壮士》,则带领学生尝试着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带领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掌握助读手段和技巧。
(三)组织探讨和交流
阅读之所以没有更充分发挥出其教育价值,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处于浅层,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思维参与、没有经过辨析,学生在精神思想、思维能力等等方面的收益就很有限。大多就是获得了一些表面上的信息而已。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不仅是要让学生读,而且要通过组织,让他们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提炼出来、归纳出来、表达出来。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精神思想、写作技巧、知识信息就可以达到深度内化,而且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也就得到了有效训练。
比如,在学生阅读了课本上《我的朋友容容》这篇习作例文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几个问题:“这篇习作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容容的性格特点?作品的标题是《我的朋友容容》,那么,这篇习作扣住题目了吗?你从哪里判断出作者和容容是朋友?”在学生围绕问题的探讨中,其解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综合的价值。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影响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自主性差、不会选、读法不当以及阅读教育价值发挥不充分、不全面。针对这些,建议教师采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组织交流探讨等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