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如何教出“语文味”
2021-01-03高景兰
高景兰
(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 滨州 256600)
引言
理解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学习阅读之后开始学会表达,学会写作。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中,学生没有合理的阅读方法,理解能力越来越弱。目前的诸多问题都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传统教育的方式也比较死板,学生上课没有自我思考的时间,思维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去思考,真正地感受文章。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一次一次的改革,课本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素养的培养。学生从小进行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学生学会思考、主动学习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学到的知识不会运用,不会表达,那教育也在做无用功。所以学校教育中也需要注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词语、句子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培养语文素养为重点。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教出语文味
(一)引入有趣的视频,活跃课堂氛围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来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都习惯于将课文与生活分割开来,导致学生联想理解能力越来越差,也无法和作者感同身受。教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设置,以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初一年级课文老舍《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大山、河、雪。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准备视频和图片,视频中播放济南的山和水,以及济南下雪的样子,这个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的样子。接着出示每段相应内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写济南冬天的特点。通过前期信息化技术的导入,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并且了解生活中的济南,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法。图片具有很直观的观感,学生也更能把生活和课文联系到一起。当然教师也需要提前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准备课程,对于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多引导他表达,带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教学用具,适当地引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开展阅读活动,开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学生大多喜欢有趣热闹的氛围,教师在一定阶段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举行阅读大比拼——《朝花夕拾》活动,《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里面包含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是初中阶段必考的书籍。教师提前举行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介绍《朝花夕拾》这本书籍,也可以导入视频,把《朝花夕拾》中的片段视频引入进来,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安排任务,学生在课下看《朝花夕拾》整本书,激发兴趣后的学生对于书本也更加好奇,会增加学生看书的动力。看完书后,教师也可以试着举行一个分享会,教师将书中自己的感受通过信息技术传达出来和学生分享,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看书的一些感想,增加对于书本、对于阅读的通透度。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分享在书中获取的一些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中把阅读和作文相互融合
阅读和作文是一体的,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优秀的作文,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习作方法。教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以学过的课文为例传授综合性的写作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例如在讲到初一第一课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选段引出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写景物的时候可以多动用我们的感官,去听,去闻,去摸。教师准备关于景物的视频,尽量准备一些细微的动图,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朱自清的角度去观察,感受他笔下事物活灵活现的样子和状态。接着出示我们生活中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表达,也可以运用从朱自清笔下学到的好词好句,把学过的课文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在作文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死板,使作文教学变得有趣,真正和生活做了有效结合,真正增加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作文中,描写一处景色,把所有感知到的东西都通过笔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将课文和作文相结合,学生也能更加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并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应用,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在教学中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要进行融合
知识在于应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我们要应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如今在语文试题中,课外阅读的占比量愈来愈大,教育者也应当注重教学的拓展性,将课内课外进行融合。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整合,从而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路。例如在讲到八年级课文《藤野先生》时,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准备藤野先生的图片以及鲁迅当时的社会背景,透过视频、图片,学生对于社会大环境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藤野先生,引导学生找到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情并概括出来,将刻画藤野先生人物描写的句子也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拿出一篇课外阅读《我的太爷老师》,这篇文章的思路与《藤野先生》有相似点,教师可以将两者放在一起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社会背景,两篇文章细致地进行对比理解,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写法,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在引入课外内容时也可以适当出示图片,让学生找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就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理解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进行应用。
(五)教师授课时要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传授
每种类型的文章涉及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中心思想的方法与说明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大大不同。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类型文章时,要理清文章的知识点,并且将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列清楚。例如讲到《风筝》这篇记叙文时,教师就要把记叙文涉及的知识点列出来,例如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六要素。继而引出记叙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要素综合法,将记叙文的六要素综合到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学生有问题的地方点出来。恰当的方法和知识罗列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不能一味注重课文,也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地分析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改善帮助学生。在如今这个大教育时代,教师要动用身边的教学用具,正确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在教学中也要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分析,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出语文味。
三、结语
教育这条路还有很长,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处于反思探索的路上。以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只要教育工作者动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书,感受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当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要不断提高,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当下,还要展望未来,不断提升自己,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