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03陆运银
陆运银
(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黔南 551200)
0 前言
林地是一个文明大国在建设和发展中,最为紧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整个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国家更好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社会建立的需求逐渐提升,需要借助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实现林地的保护,促进林业的持续发展[1]。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可以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帮助相关从业者能够更好的规划,尽可能的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让林地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存,真让我国林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旧规划冲突,林地保护问题突出
在部分区域林地保护、规划工作中,新旧规划的落脚点和建设方向的不同,会让新旧规划在内容和方向上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在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发展迅速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方法、思想以及理念等的融入,更为为林业规划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支持,让林业规划发生了重要的改变[2]。如何在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中,实现新旧规划冲突的解决,成为了摆在林地保护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如在新时代背景下,林地保护工作如何提升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问题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划难点。
1.2 基础建设滞后,工作实效难以体现
无论是林地保护工作还是规划工作,其必须要保证基础建设完善,可以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匹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的质量。但就当前的部分地区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的现状分析,基础建设的不完善,仍然是影响林地保护、规划等工作品质提升的关键。如在基础工作设备的建设工作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林地保护工作基础工作设备的升级,但部分区域并未将基础设备的完善及革新工作重视起来,令基础设备的建设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不符,无法为林业保护及规划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1.3 工作创新不足,信息技术运用较低
在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各层级林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将“创新”重视起来,实现林业保护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模式等的全面革新,构建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合理的工作体系[3]。但就当前我国林业主管部门的建设情况,部分偏远地区仍在工作创新中存在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不足。如在林业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中,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采集的方式开展工作,除了不能对林业的发展实现动态化的监管之外,也让林业的保护及规划工作与区域内整体的工作节奏脱节,限制了区域林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1.4 人才建设滞后,数据信息利用不足
人才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为有效提升林业保护及规划工作的工作品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起来。利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推动林业保护及规划工作的创新。但就实际工作的现状分析,部分林业主管部门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依旧依赖于传统的人才建设体系进行人才的引入,同时也缺乏对人才培训的重视,未能给基层工作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林业主管部门对各种数据信息价值的挖掘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保护与规划,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策略
2.1 关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工作改革基础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林地保护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基于林业规划工作的需求,将人才工作队伍的建设重视起来。为此,在人才队伍建设层面,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基于人才的专业素养,要在人才招聘、培训等工作中,将人才的专业素养作为主要的突破点,既要让人才具备较高的生态、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让其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确保其能够基于专业素养可以有效的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从而实现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的改革与创新[4]。第二,基于人才的工作能力,要始终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帮助企业进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强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如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领导及管理层可以定期为基层工作人员设定研究主题,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持续的进行研究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可以间接的提升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2 关注林地保护研究,创新规划工作理念
林地保护工作涉及到多种林业资源,科学规划的过程就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利用,从而实现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林地保护研究工作重视起来,要掌握区域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的空间,及时做到规划工作理念的创新。除了要确保新发展理念的融入之外,还要能够及时的融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个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发展理论,全面提升区域林业保护及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如在人工林的保护工作中,考虑到人工林在前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林业主管不忙,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入手,尽可能的引入更多的树种和生物,引导林业生态环境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逐渐体现出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的价值。
2.3 关注工作实效提升,完善工作管理体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林地保护及规划工作必须提升其工作的实效,才能获得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林地保护规划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打好群众基础。因此在林地保护工作开展中,完善林地保护工作管理体系,是工林地主管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此,林业管理部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思考。第一,林地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领地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实现对领地区域的有效保护。第二,林地保护工作的管理制度及机制建设,需要林地管理部门针对区域林地保护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制度及机制的建设。如为确保林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林业主管部门可畅通群众举报路径,让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及网络平台等多种路径参与到林地保护工作中,提升林地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2.4 关注规划体系建设,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大数据成为整个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为全面提升林地保护及林业规划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在林地资源信息分析工作中,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要能够借助大数据对各种林地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深度挖掘不同数据信息中的价值,促进林业规划工作水平的提升。如在林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为提升区域林业资源的价值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区域经济市场进行分析,找到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对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林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是整个林业规划工作的基础,为提升林业规划工作的水平,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林地资源信息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构建起科学的资源信息管理体系,以切实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如为满足区域林业规划工作的需求,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从省—市—县三个层级进行考虑,构建出科学、统一的林业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让各层级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效的调取林业保护、利用及规划的数据信息,为各项林业规划工作的开展打好信息基础。
3 总结
为确保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对林地保护及林业规划工作的重视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各层级林业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当立足于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及时融入新发展理念,利用好林业规划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