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21-01-03华王
任 华王 姗
(1.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贵州·贵阳 550025;2.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 贵州·安顺 561000)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研究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符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可以为教育事业指明具体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拥有大量实践内容的课程,可以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有效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点
随着新课改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部门开始提出“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要求各大高校应当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在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最为主要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核心素养不仅包括文化基础素养,还包括社会参与素养以及自主发展素养,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方向和社会参与力度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渗透,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的课程,其作为一门拥有大量课外实践内容的课程,具有极其鲜明的动态性。在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体育课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通过团队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大量的竞赛游戏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且在进行游戏的过程当中,可以对学生的胜负心理进行正确疏导,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体育赛事欣赏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正确理解以及其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核心素养下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这里所提到的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体育认知健康行为,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身心健康为最终目标,有目的的参与体育活动,健康知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当中一种内在的展现,对于学生体育良好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在形成自身核心素养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在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健康行为。
2.2 运动能力与运动认知
运动能力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当中所展现出的自身身体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运动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完成人体基本动作;对于专业的运动员来说,运动能力指的是其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智发展水平。而运动认知指的是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对项目运动技能的具体感受,主要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主。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最为主要的目标,便是加强学生对运动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
3 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3.1 课程目标过于单一
丰富的课程目标可以对体育教学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对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经常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情感以及正确体育观念的教育。与此同时,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课程的融合进展较为缓慢,没有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3.2 考核评价手段单一
考核评价作为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体育相关知识的标准,对于后续体育课程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考核评价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达到标准,进而忽视了学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同时也缺乏对学生体育素养以及体育习惯的考核,这种十分单一的考核评价手段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学习成果,也无法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大违背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要求。
3.3 教学方法陈旧
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缺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程设计,许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机械的学习体育相关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体育技能,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无法充分融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
4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4.1 丰富体育教学目标和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大部分学生接触体育的最后环节,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体育课程目标应当包括健康认知目标以及项目技能目标等等,并且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挖掘独具特色的教学目标。在满足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还应当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深度培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的丰富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内涵,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4.2 转换教学活动形式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不同科目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优化的体现,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学生选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培养。同时体育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问题引导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核心素养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各大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师专业水平的培养,应当引导教师提高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可以定期邀请社会当中的专业人士,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指引,使其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在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各大高校还可以每月举办一次体育教师研讨大会,在会议当中体育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各大高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过程当中,要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继续进行合理考核,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还需要重视其道德品质,为学生筛选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
4.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代人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途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适当的完善校内的教学评价体系。除此之外,校领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意见箱”,当学生对校园内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异议时,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学校提出意见,当高校收到反馈时可以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适当修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思想。
5 结语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对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会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体育精神造成深远的影响。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