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小班情景经验

邓 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4)

幼儿园活动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有关幼儿园数学探究游戏活动中,“游戏化”一词频繁出现,广大一线教师也利用游戏引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中也强调“珍视游戏游戏和生命的价值”。诚然,游戏是幼儿自然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途径,也是教师组织结构化活动的最佳方式,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重要性不可否认。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基于幼儿感性经验和兴趣,将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核心经验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游戏过程中,成为数学游戏的主体和发展主体。

如何开展小班数学游戏化活动,是我们实践的焦点。本文具体探讨了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中,以何种游戏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如何让幼儿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逐步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论文余下部分将在提出创设数学活动游戏化参考标准的基础上,从游戏化与五大领域结合、寓游戏于一日生活、发挥区域活动的数学教育价值以及协调一致的家园合作这四个方面探讨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1 创设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参考标准

在小班数学游戏化实践中,我们基于重视游戏价值的精神,并参考了《指南》中幼儿数学学习的指导建议,设计了如下三点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标准:

1.1 根据小班幼儿发展水平,确定游戏形式与目标

首先,教师需准确认识小班年龄段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看,小班幼儿尚处直接行动思维阶段,认识依赖于行动;而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单纯形式的数学学习于小班幼儿容易造成困难。因此,教师要用游戏与抽象数学知识结合的形式,使数学教育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幼儿接受。其次,教师需明确把握该年龄段的数学教育目标和要求,以设计适宜的游戏形式来完成幼儿数学学习。此外,教师还需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在确定游戏目标和游戏形式时要考虑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都具有认知挑战。

1.2 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实践证明,幼儿理解数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它可以转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具体的事物,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也能让数学学习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1.3 创设适宜的情景式游戏

众所周知,枯燥灌输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数学概念,会抑制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区域环境中或一日生活中,教师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游戏情景,将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隐含在游戏情景中,为幼儿提供游戏、操作摆弄的机会,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思考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成为有趣的事情。

1.4 重视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挖掘数学学习点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入园离园、生活环节(餐点、午睡、盥洗等)、过渡环节、集体教学活动环节以及自由游戏环节、活动区环节、户外活动环节等,都存在着数学元素。教师要重视一日生活中的这些环节,把数学学习自然地融入一日生活。

2 小班数学游戏化活动与五大领域相结合

我们知道,幼儿园课程中,除了科学领域蕴含着数学学习内容,在健康、语言、社会与艺术等四大领域中,也必然会含有数学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首先考虑本班幼儿在哪些方面的数学发展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经验,再挖掘相关领域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和价值,以此生成数学点开展数学游戏。下面分别就五大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举例介绍相关实践策略。

(1)在健康领域集体教学,教师要在体育活动、户外运动中适时地为幼儿创设学习数学、使用数学已有经验的机会,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乐此不疲。如可改编传统户外游戏跳房子为投掷骰子跳房子。骰子上6面是数字,地面跳房子的格子里分别有数量为1-6的圆点,请幼儿掷出数字几,便跳到相应数量的圆点房子里。在跳房子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进行了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练习。过一段时间又可投掷图案为形状的骰子,按照形状来跳房子。在这样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幼儿动作技能得到发展,或用已学的数学经验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为后期数学学习积累了相关经验,可谓一举多得。

(2)在语言领域绘本活动,有的绘本故事内包含着一些数学元素,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育目标,挖掘绘本中有效的数学元素。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为了模仿大兔子和小兔子伸开双臂来形容彼此之间爱的多少的情景,教师可以请幼儿前后对着站、伸开双臂(要注意一端对齐),比一比谁的手臂长。在这样在具体的游戏中,一方面迁移出绘本中比较爱的手臂长短的情景,幼儿更能清楚地理解绘本中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更多;另一方面,利用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可帮助幼儿对数学学习做前期经验准备,或在情景中唤醒已有数学经验来解决绘本中的问题。

(3)社会领域中,教师可从主题衍生出来的一些相关经验出发,思考可以根据幼儿生活的一些社会经验渗透哪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概念。如在了解医生、消防员、警察的职业和工作主题中,教师可创设“开车送她上班”游戏情景。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一套操作卡通职业人员图片与一副自制的结构简单的地图(包括警局、医院等),幼儿在操作中将相关职务的人送回相应的工作机构,如将警察送回警局。通过游戏并帮助幼儿懂得尊重生活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将了解生活中的工作人员和其工作机构与数学知识点“一一对应”相结合。

(4)在艺术领域,如在小班装饰窗帘等绘画活动中,可以渗透“ABAB结构的规律排序”,活动中可请幼儿按照窗帘上的两种颜色间隔规律续涂。根据幼儿发展能力层次的不同,教师或可要求两种不同线条间隔规律续涂,又或可以是粘贴、盖章印画装饰等。若幼儿想自由设计,教师也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参与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寻找跟主题有关、包含数学元素的歌曲,可根据朗朗上口的旋律,根据小班数学目标进行改编。如根据旋律中的节奏,渗透有规律的拍手、拍肩等动作,让幼儿在肢体动作中感知“ABAB结构的规律排序”,潜移默化的建构了数学经验。

(5)数学领域中,教师需结合数学内容目标,创设适宜的学习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可以感知、操作、动一动、玩一玩的游戏。寓教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感性地获得数学知识,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小班“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乘坐神奇校车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幼儿在参观动物园不同展馆的过程中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师将比较的要求隐含在幼儿熟悉的具体情景中,让幼儿通过操作一只小兔吃一个胡萝卜的对应方法,使幼儿理解了重叠对应的意义。

如在“按物体一种特征分类”活动中,教师创设了“大风吹”的情景:地面准备一个大圆圈,将按一种特征分类的目标隐含在口令中,“大风吹,吹哪里?”,“吹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则站圈内。幼儿很喜欢游戏,他们听着口令快乐地玩着分类游戏;在大量的重复性“大风吹”游戏中,教师丰富了孩子们的分类经验并充分了解了孩子们分类发展水平。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幼儿展示自己发展水平的机会:将口令的分配权交给孩子,轮流每次请1个孩子按照一个维度(颜色、图案、头发长短等特性)发出口令,孩子们则听他的口令进行分类游戏。如此,孩子们在熟悉的具体情景中,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高、愿意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这正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寓数学教育于一日生活中

将数学教育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关键在于注意数学教育的目标意识和渗透数学概念的时机与方式。教师要分析总结幼儿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有什么与所学习的内容有关,要考虑的是怎样使数学学习内容变成儿童经验的一部分。

晨间入园,在来园人数较少时,孩子总喜欢问:老师,我今天是第几名?教师不妨请幼儿数一数班上到了几个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第几个来的。或,数一数,小组里来了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没有来。在点数的过程中,幼儿反复练习了手口一致点数并正确说出总数。在晨间谈话过程中,可渗透有关时间的简单数学概念。小班上学期教师坚持播报今天星期几、什么天气,到小班下学期可请小朋友尝试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播报今天是什么天气,星期几。长此以往,幼儿在生活中大量感知了时间相关简单的概念、对生活中于天气、温度逐渐引起了关注和兴趣。

总之,在幼儿一日的生活方方面面,大多蕴含着数量、空间、分类、模式、逻辑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要借助幼儿在生活中累积的前期经验、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愉快、轻松、有趣的游戏形式,潜移默化的加深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

4 发挥区域活动中的隐性数学教育价值

实际上,在许多区域中都蕴含着数学元素,那么幼儿在什么样的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数学学习?如何选择和投放材料呢?教师在数学集体活动开展前,可在活动区内投入相应的操作材料,为数学教学活动做经验准备。在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后,再在活动区内投入相关的操作材料,作为集体数学活动的延伸,或者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如在小班娃娃家活动区中,把所学的“一一对应”概念融入其中。教师投放数量一样的4套杯碗盘等玩具,设计一个招待客人的情景:幼儿招待4个客人,需要有4个水杯、每一位客人对应一个水杯进行分配。如整理娃娃家的玩偶,可以要求从小到大摆放、或从大到小摆放从而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已学习过的4个物体正逆向排序练习。如果在下阶段需要学习按一种属性进行分类,可以把厨房物品收纳篮分别贴上不同的图案或颜色分类图,可以请幼儿按照图片,将物品分类摆放。在此过程中,幼儿将在活动区中对相关数学概念进行大量操作和重复练习,积累简单的分类经验。在美工区可投放大小不同的珠子,或两种不同颜色或图案的安全珠子。活动前阶段可以请幼儿设计一串由小到大的项链,后阶段可以请幼儿制作“ABAB结构规律”的糖葫芦、项链等。

5 家园合作让数学更加生活化

通过协同一致的家园合作,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数学教育合力。教师及时向家长交流近期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分享生活中的数学游戏、指导建议等;分享在园常玩的数学小游戏、数学儿歌、数学小运动等;倡导家长利用家庭中常见的材料结合生活中的情景,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如,认识数字,可以请家长带领幼儿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数字。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大量的运用了已学的点数、唱数经验,在游戏中也促进了幼儿对生活数学游戏的兴趣,巩固复习了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在家长陪伴下,既增进了亲子情感、又帮助幼儿在此过程中了解、运用、理解数学。

6 结语

数学活动游戏化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具有诸多优势,对于小班幼儿尤为重要。在组织和创设数学游戏时,教师必须以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为首要原则,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一日生活中寓教于游戏中;用趣味、适宜的游戏情景和游戏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使数学教育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数学游戏的主体和发展主体。

猜你喜欢

小班情景经验
情景交际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分成三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