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浅析
2021-01-03袁威
袁 威
(银川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宁夏·银川 750011)
1 产教融合模式概述
产教融合是现代化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转变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通过产教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场所。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乐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可能,提升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学生对专业能力创新的意识,通过企业和学校合为一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途径。
2 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建立专业产业并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和锻炼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产教融合会激发学生创造和创新的欲望和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2.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现在,大多数大学老师毕业后直接当老师。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践操作水平有限,这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创建实践基地,建立专业行业,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实践,为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并在实践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其服务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强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2.3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步入社会,必将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信息审计能力,而且要求审计人员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缺乏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良好分析,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从而影响后续人才培养。
3.2 课程教学与市场经济环境脱节
目前,审计课程仍以理论课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市场需求。而且,我们学校的审计课程只有理论课程,没有实践实训课程,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3.3 课程教学实践体系不完善
目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实践教学案例都是一些比较旧的案例材料,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只能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学生接触不到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3.4 教材建设及教师实践能力较弱
虽然市场上的审计教材很多,包括一些“审计实务”的教材,但真正符合专业岗位标准的教材却很少,很多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没有联系和匹配。此外,大多数审计课程教师理论性强,但是缺乏工作经验,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审计技能的培养。
4 产教融合背景下审计教学改革策略
4.1 结合学情精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对审计教学目标进行定位。首先,要确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注重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审计实践的培养计划,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培养效率。其次,确立信息化培养的目标,培养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后,制定审计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目标。现代企业要求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应注重审计人才审计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风险防控能力是现代企业对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
4.2 将课程设计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首先,课程标准的制定应适应市场需求。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建设的前提。为实现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对人才培养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和创新。开展审计课程改革项目研究,研究审计行业内容、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工作制度、专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企业需求等,根据与专业活动相关的任务要求,创建学习任务,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其次,要丰富审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在整合审计专业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与产教融合相关的内容,建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审计专业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内容设计等多种培训模式。最后,教学方法应该改革。把握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教育,改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
4.3 建立产教融合实训教学机制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根据未来学生的就业形势和需求,构建模拟真实行业环境的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实训教学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与学校合作,让学生感受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企业的实际技能和知识需求,使审计课程更具“教”和“学”的针对性。
4.4 建立双师制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审计课程教学中,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建立双师制,通过“校内教师指导+企业教学指导”相结合,丰富教学理念。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兼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实用技能,丰富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审计相关理论内容的教学,并定期被要求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或课题研究项目,以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编写审计课程教材,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内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4.5 打造真正的产教融合平台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企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高校要引导学生到企业实践,深化教学,在教学中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园平台。高校也应该在校园教学中引入真实的商业模式,将企业最真实、最典型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实践。高校和企业还应共同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和专业基地,为学生工作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6 利用技能竞赛促进产教融合
审计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高,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具体程序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引入“以赛促学模式”,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审计技能。因为审计涉及审计风险控制、信息化审计等内容。因此,技能大赛的设计应涵盖审计风险控制、信息化审计、审计案例分析等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技能竞赛主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体系内的一系列审计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7 政府支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产学研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因此,产教融合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搭建校企一体化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可以找大学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上成立研究小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确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对接。政府可以为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问题提供充分的保障,通过产教融合促进经济、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促进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审计课程实践性强,不仅需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和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建立产教融合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机制,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建立双师制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