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1-01-03张翠丽冯鸿宙
张翠丽 冯鸿宙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习效果不高,由此探讨基于云班课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学习方式比较被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权威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按照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被动地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致使本应有趣的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
1.2 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上,往往以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为主,而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较少,评价目标也难以达到全面量化;教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怎样,一考定成绩,评价过程缺乏有效的动态检测;评价主体也比较单一,由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忽略了学生自己诊断与学生之间交互评价的调节作用。
1.3 课堂“低头族”现象普遍
随着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他们对各种视频、直播、电子书等新媒体以及各类流行APP了如指掌,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多会直接上网寻求答案,而不是在传统课堂中向老师求助解惑。由于高职学生的自控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对新鲜事物和敏感信息兴趣浓厚,课堂玩手机现象难以杜绝,“低头族”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用好手机”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和手机之间的竞争也成为全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
2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简称“云班课”,是指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可供师生即时互动反馈的教学平台[1]。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组合,可充分发挥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2.1 学习方式较为新颖、灵活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包括学习网站、教学视频、微课、课件、云教材等,学生可登录平台随时查看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同时,在平台上学生讨论、师生交流也更为灵活、便捷,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
2.2 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在基于云班课的课程学习中,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学期末教师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平台系统会自动累计每个学生的课程资源学习、课堂活动参与、小组互评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模块的学习经验值,自动生成挂科预警,不仅便于学生个人和教师掌握学生参与本课程的情况,同时还会形成学生的个人综合评价,而不仅仅使知识技能的评价,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
2.3 云班课平台功能丰富、实用
教师在云班课平台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并设置了云教材学习、轻直播/讨论、限时测试、举手、抢答和随机选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变成学习工具,而不只是社交或游戏。在云班课中,所有信息都是公开的,例如课程作业中设置了学生互评,提交作业才有资格评价其他同学,否则无法评价他人。基于这些功能模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多维动态学堂,是学生展示能力和知识的舞台。
3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我校《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顺应当前酒店餐饮行业发展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并将云班课教学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探索,线上线下结合逐步构建了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打破了传统教学灌输式授课、机械式学习的局限。
3.1 课前自主探究:线上学习
3.1.1 教师活动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教师利用云班课平台,准备相关学习视频、云教材、导入问题、教学案例、讨论话题等相关学习资源和预习任务,并设置相应的“经验奖励值”,分项目、分任务发布到云班课的“资源”里,让学生自主预习、探索新知,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与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餐饮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利用“投票/问卷”“课前小测”等功能,明确学习的难点,教师根据学生投票、问卷和课前测验的数据反馈进行针对性备课,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3.1.2 学生活动
学生登录云班课,自行预习餐饮服务与管理各项目和任务的理论知识,观看餐饮服务技能操作视频,并完成课前小测、投票/问卷的课前预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的问题,可随时通过云班课的“消息—私聊”功能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问题提得多的学生说明在认真预习和思考,教师可给予奖励经验值。
3.2 课中聚焦突破:线上线下结合
课中教学环节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聚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2.1 教师活动
首先,根据云班课平台收集学生课前预习数据、课前小测的正确率,分析学生集中的错误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在预学反馈,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预习中的难点,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任务形成初步感知。然后,通过酒店宴会接待案例情景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实时点评、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新知讲授、对操作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并利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游戏抢答、举手、发起讨论、学生互评”等功能,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向探究式思维形式转变,然后再展开小组交流、讲解评价作业以及实践指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对于课堂上不够活跃的学生,则可以利用“随机选人、手动选人”,吸引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形成专业认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2.2 学生活动
以本课程中的“中餐宴会设计与服务”项目为例,中餐宴会服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完成课堂实练任务,如菜品选择、菜单设计、台面用品搭配、中心装饰物制作、中餐宴会摆台、酒水服务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交流操作经验,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云班课进行提问,获得校内、校外专业导师的指导、答疑,“做中学、做中教”形成深入感知。
3.2.3 教学评价
通过云班课,教学评价由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向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云班课平台设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可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准确的过程性考核。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针对团队展示项目设置组长评分制,例如菜单设计作品展示、摆台技能团队接力赛等,组长比教师更清楚地了解组员的贡献,有权根据组员的表现给组员打分,因此设置组长评分一定的权重更加合适,这样的考核方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性。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互评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达到巩固重点、消化难点的目的,同时肯定集体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3 课后巩固拓展:线上学习
为了更好地巩固重点知识,校内教师通过云班课的“作业/测试”功能发布课后作业,并设置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评价;除了校内教师予以及时解答,企业导师也可以登录平台查看学生作业,并从行业角度给予实时评价,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同时,教师还可发布拓展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4 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移动终端学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客观的线上教学数据和分析,改进教学方法,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